林口長庚成全台最早數位化醫院 院長:就醫更快更安全 2020/10/23 旺報 簡立欣 近日《天下》雜誌專訪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談此次疫情中長庚醫院的數位管理「超前部署」,不只談AI(人工智慧),更納入BI(商業智慧)。報導指出,早在1976年長庚醫院成立時就導入電腦化系統;2000年推動電子病歷、2015年後持續再造,開始更有效率地推動結構化病例跟AI應用。程文俊說,長庚的努力獲得了重視,2014年,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成為台灣首家獲得醫策會「智慧醫院標章」的醫院;2019年成為台灣第一家通過全球最大數位醫療組織、美國醫療資訊暨管理系統協會(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 HIMSS)「電子病歷水準模型」最高級(7級)實地認證的醫院。報導指出,數位練兵40、50年,今年的百年大疫,長庚醫院終於上場實戰。程文俊說,長庚的智慧醫療藍圖不只談AI人工智慧,更納入BI商業智慧,長庚啟動「感染管制智能監測儀表板」,哪層病房有人發燒、比例是否過高?是一般發燒還是新冠肺炎?「BI能讓你馬上發現不正常數據。」否則,長庚體系醫院全台有七大院區、9000個病床,還是遠東最大的醫院,光靠人力很難掌控全局。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新冠疫情,林口長庚由於接近國際機場,又協助處理磐石艦、養護中心等重大事件,檢驗量占全國的24%,醫護徹夜加班,負擔沈重。過程中,科技發揮了重大作用。首先就是建立資訊整合平台。「建立防疫資訊整合平台很重要!」程文俊認為,防疫最重要就是TOCC(確實詢問並記錄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等資訊),長庚的平台連接建保雲端旅遊接觸史,搜集病患人跟員工的TOCC,從門診、病房、檢查到開刀,全部資訊透明。舉例來說,透過門診預約系統,可以提前知道明天可能有4萬個病患要來看病;並且知道哪些人是隔離期間出來的,就轉請他到防疫門診或急診。其次,長庚也將商業智慧分析(BI)應用在物資儲備。例如,疫情期間,口罩、防護衣等物資雖嚴格控管;但透過系統數據,可看出哪些病房可能因感染較多,用的比較多;院長就立刻調度物資,用在最應該用的地方。最後,長庚也建制完整的監測跟服務系統,從陪病到訪客都管控,訪客採實名制,必須事先在APP上輸入TOCC資料。同時推出「藥來速」,在院外用窗口遞送藥物,避免感染風險。此外遠距診療也大幅應用在居家隔離的病患身上,透過視訊得到醫療意見,有急迫性才到院治療。報導指出,防疫過程雖辛苦,長庚也得到許多病毒的相關資訊,在今年6月時已發表30多篇國際論文,程文俊說,相信長庚的作為對國際防疫有正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