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5, 2020

台灣創新 (台開) 攜手 花蓮慈濟醫院: 目標 洄瀾生技園區

台開攜手慈濟醫院 將打造花蓮生技園區2019-12-27〔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台開(2841)今天代子公司台灣創新公告,與花蓮慈濟醫院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創大健康產業,雙方將以未來醫學中之細胞治療與非物質治療為重點,建立頂尖生技園區,形成醫學區塊。台開集團董事長邱復生表示,早在3年前台開集團即已提出計畫在花蓮洄瀾灣建立基因檢測健康中心,並於今年4月與國內首家獲衛福部核可的細胞製備公司長春藤生命科學合作,今天再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合作內容包括數位健康管理、抗衰老、預防醫學、再生醫學、細胞儲存、細胞療法等面向,並結合醫療、科技、生技,未來最終目標是建立世界上頂尖之花蓮洄瀾生技園區,並達成做好預防就免開刀、不藥而癒之最高目標。邱復生表示,雙方共創大健康產業將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建立大健康管理中心,第二階段是建立Medical Mall,第三階段則是期望建立亞洲最頂尖之生技園區。花蓮慈院將協助台開創新建立大健康管理中心,包括數位健康管理資通訊架構、各項檢查服務、醫事人力資源等之建構,且為其合作醫院,成為花蓮慈院細胞治療之個案初篩平台,儲存免疫細胞到花蓮慈院,未來將由花蓮慈院提供細胞治療服務。同時花蓮慈院將協助第二階段未來Medical Mall之招商、專科醫師建置等相關事宜。而台創亦將協助花蓮慈院之各項建築物規劃設計,與醫療國際行銷,醫療技術提升、人文關懷的宣傳。邱復生指出,最終共同目標是打造花蓮洄瀾生技園區為立世界上頂尖之生技園區,參考國外生技園區成功案例,讓此園區緊鄰之花蓮慈濟醫院、基督教門諾醫院、工研院花蓮分院、慈濟大學、東華大學等整合產學資源,形成在地生技醫療聚落效應。

臺大+雲象科技 開發 “骨髓抹片AI分類”

AI骨髓抹片分類計數 省力且更精準 優活健康網 2019/12/27(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白血病病患抽血檢查發現異常時,會藉由骨髓穿刺檢查進行確診。將抽出的骨髓液做成抹片,經染色後,觀察骨髓細胞型態並進行分類計數,為診斷血液疾病的首要關鍵任務。計數的工作由檢驗醫學部的醫事檢驗師負責,在顯微鏡下人工進行500顆細胞分類計數,是一項需要經驗與費時費工的工作,一張影像依難度不同平均耗時30分鐘,若抹片差異較大甚至會選擇兩片玻片分別進行計數,耗費雙倍時間。在人工分類計數的限制下,流程屬於全手工,細胞計數的區域及影像無法存檔記錄或再次確認,人工計數的成果也較難被驗證;藉由「骨髓抹片AI自動分類計數系統」,除節省人工計算的時間外,人工智慧不會累,甚至可以增加細胞計數的量,提供更客觀且量化的數據以利醫師進行精準的診斷。臺大醫院檢驗醫學部血液檢驗團隊與亞洲醫療影像AI領導廠商雲象科技合作,已建立超過30萬顆骨髓細胞、共計10類主分類及40類次分類的資料集。共同研發出骨髓抹片AI自動分類計數系統,經醫檢師在AI顯微鏡取像後,即可得到量化的自動分類計數結果,節省人工計算的時間。

AI自動分類計數系統 助人類省下一半時間 臺大醫院檢醫部血液檢驗團隊與雲象科技合作,透過AI完成自動計數及分類骨髓血液細胞,可縮短計數時間、提高判讀一致性,使用者僅需要透過顯微鏡圈選區域,AI即可提供細胞自動分類計數的摘要成果。目前傳統流程由醫檢師進行500顆分類計數,平均耗時30分鐘,若使用骨髓抹片AI自動分類計數系統,預估至少節省50%手動計算時間,未來加上AI自動選取區域進行影像辨識,更可進一步提升作業效率及品質。藉由AI與醫檢師協作,使顯微鏡智慧化的過程,讓AI真正落地於醫療場域,達到降低醫療人員作業負擔及提升醫療診斷品質的成果。雲象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葉肇元醫師表示,將AI引進醫療照護流程,醫療工作型態和內容會逐漸開始產生改變。新科技會讓診斷流程更有效率,而醫界可藉此機會,在AI的協助下,讓醫檢師能在更尖端的領域發展專業,追求更高的醫療品質、造福病患。資料來源:uho優活健康網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教育法人醫院治理拉到 醫療財團法人 高標準

北醫大被爆4大疑點 教育部要查2019-12-12〔記者林曉雲、吳亮儀、陳永吉/綜合報導〕台北醫學大學遭爆料指董事會董事涉掏空校產、董事李祖德涉採購自家公司儀器、校友會館君蔚樓原估造價兩千萬元最後卻要價近億元等諸多疑點;北醫大校方昨發聲明否認全部指控,且高分貝強調保留法律追訴權。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教育部將成立專案小組調查,請會計師到校查核財務,確保北醫大校產,以維護師生權益。有北醫大校友向某週刊爆料質疑,北醫大董事會多是萬年董事、董事李祖德進入北醫大董事會已三十年,而李祖德身兼醫療設備代理商「承業生醫」的子公司「環瑞醫」董事長、董事,北醫大不僅向承業生醫購買十二億元的質子治療機,北醫大體系的萬芳醫院也租用承業每台一億五千萬元的螺旋刀,均涉未利益迴避;校友會館君蔚樓原估造價兩千萬元,結果卻花近一億元等,顯示北醫大董事會及董事問題重重。朱俊彰表示,董事任期是依學校捐助章程規定,予以尊重;學校興建大樓經費如非借貸,採事後由會計師檢視經費使用合宜性查察,違者依法懲處。教育部將成立專案小組調查有無違規。對於北醫大採購質子治療機遭指未利益迴避,李祖德未出面說明,北醫大校方澄清,質子機非北醫大購買且未出資,而是合作案,有三家國際大廠參與公開招標,由承業得標。萬芳醫院租用螺旋刀一事,校方也澄清表示,萬芳於二○一二年在無須支付租金的前提下,採公開招標,徵求精密放射治療設備合作廠商,符合規定。承業生醫表示,環瑞醫是大股東個人投資的公司,兩家公司獨立經營,非母子公司關係;與北醫大的質子治療相關設備合作,非賣斷,是根據收入多寡進行利潤分成,其他醫院也採同樣模式,並無不同。

醫改團體籲拉高規範標準 校方也說明,君蔚樓造價是依政府頒布工程造價表推估,金額一千九百餘萬元,但因採鋼骨及特殊玻璃帷幕工法,建築工程經費為五千三百多萬元,約為法定工程造價二.七五倍。另加上水電空調、消防工程、室內裝修等共四千多萬元,總造價為九千四百多萬元。至於被質疑租用大安校區、北醫大醫護人員出現離職潮等,校方澄清均非事實。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發言人朱顯光呼籲,教育部和衛福部應合作修法,將教育法人的醫院治理規範和董事會組成、運作等相關規定,拉到和醫療財團法人同樣的高標準,才能有更妥適的監督

(基亞北京合資公司)PI-88重新調整臨床設計大陸以臨床phase II開始

基亞子公司前進大陸科創板 2019-12-19 00:03經濟日報 記者陳書璿/台北報導台灣生技公司掀赴中國大陸掛牌潮,基亞昨(18)日宣布,旗下新藥PI-88將授權大陸轉投資公司基亞細胞,未來基亞細胞將在大陸籌資人民幣5億到10億元(約新台幣22.5億至45億元),規劃三年後在上海科創板上市。大陸科創大力招手創新產業,據悉,台灣生技公司中,包括基亞在內,還有晟德集團、浩鼎、中天集團均規劃將旗下大陸子公司、轉投資事業轉進海外掛牌,其中,大陸科創板均為重點選項之一。(對岸科創板躍生醫籌資中心)據了解,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宣布上海科創板成立後。其中生技公司掛牌僅須符合兩大條件,包括掛牌前估值逾人民幣40億元、核心產品進入臨床二期試驗,吸引台企搶進。基亞細胞為基亞、大陸東源華信投資公司於今年8月底在北京合資成立的大陸新藥公司,為推動基亞細胞在科創板上市,基亞公告,旗下抗肝癌新藥PI-88將授權給基亞細胞做為種子新藥。基亞細胞旗下有細胞治療業務、包括PI-88在內共有八項新藥產品。未來由大陸夥伴主導籌資、臨床試驗、產品開發,該產品此前臨床三期解盲不如預期,未來將重新調整臨床設計,並且同步開啟肝癌、慢性腎病兩項適應症,在大陸以二期開始執行臨床試驗。在授權利益方面,基亞表示,此次PI-88授權給基亞細胞後,在產品上市前將陸續分得人民幣5,000萬元(約新台幣2.1億元)授權金暨里程碑款,其中第一筆簽約金人民幣600萬元將於本月認列,明年將認列另一筆人民幣600萬元。

(創新醫材) 台科大朱瑾教授團隊: 金屬玻璃鍍膜 增加刀鋒銳利度

科技部創新醫療器材計畫2年有成 創造9.9億投資 最新更新:2019/12/20(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19日電)為了支持創新醫材發展,推動未來經濟成長,科技部推動「創新醫療器材」專案計畫。計畫執行2年多以來,共有32件專利申請核准、成立10家新創公司,同時帶動投資達新台幣9.9億元。科技部從民國1065月開始,推動為期4年的「創新醫療器材」專案計畫,強調突破式創新,著重臨床影響力、降低成本、簡化醫療流程等創新核心精神,鼓勵高附加價值醫療器材開發,期待奠定國內醫療器材發展新里程碑。科技部表示,這項專案是透過政府及產學研合作體系,將醫療器材研發的方式,從過去的單點開發轉移至跨領域系統整合。計畫執行至今2年多以來,共有32件成果申請專利獲得核准;此外,有11件成果成功技術移轉、促成的產學合作案有26件。此外,在這項專案支持之下,共有10家新創公司成立,並促進9.9億元的投資,創造70個就業機會。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崔博翔的團隊,透過這項計畫支持,執行「超音波脂肪肝初篩系統: FattyTouch研發計畫」,開發高度行動性、平價、操作簡易化的脂肪肝客觀定量功能超音波系統。科技部指出,該團隊是透過磁振造影及組織病理學資料比對驗證,為肝臟脂肪變性篩檢提供有效的方案,提升台灣的超音波軟體開發技術。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朱瑾的團隊,開發了金屬玻璃鍍膜技術,大幅增加刀鋒銳利度及耐用度,降低穿刺、切削的阻力,對於組織損傷也明顯降低。這項技術可以應用於植皮手術用的取皮刀、注射用的細針頭及植髮針等。科技部表示,「創新醫療器材」專案計畫是協助產業先行研發的種子,而後將發芽的種子移交至產業來茁壯,協助產業轉型升級與多元發展,促成台灣醫療器材產業蓬勃發展,打造出另一個能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密集產業。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 30周年

善用新科技 台灣生技產業可望開創下個盛世 中央社/ 2019.12.26(中央社訊息服務20191226 18:02:52)回顧2019年,台灣生技產業在卓越的醫療體系基礎以及政策支持下,持續成長動能。依據經濟部工業局2019生技產業白皮書,台灣生技產業已突破5,000億台幣產值。在學名藥、新藥、醫材研發與代工、以及近期的精準醫療與再生技學等領域嶄露頭角。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於20191225日共同舉辦「生技產業關鍵時刻」論壇,邀請政策、法規、學研界與產業領袖共議台灣生技關鍵成功要素,同時慶祝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成立30周年。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致詞表示,舉辦本論壇旨在感謝許多人對生技業的付出,使台灣生技能成為具有規模的產業。藉著回顧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軌跡以思索下一步,尤其是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台灣生技應如何凝聚力量,以持續創造致勝機會。本次特別邀請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台灣發酵與生技之父蘇遠志致詞,蘇遠志指出,30年前成立協會的初衷是希望設立生物科技產、官、學研溝通的平台,以共同推動台灣生物產業發展。蘇遠志勉勵後起之秀們,在經貿環境瞬息萬變之下,透過產、官、學研的合作持續成長茁壯,讓生技持續成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主流。本次論壇安排三大主題,分別根據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三十年、下世代生技產業生力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從不同角度,由不同世代的台灣生技產業推動者討論台灣生技未來的方向。

政策、法規、人才就位,台灣生技30而立 論壇第一場主題為「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三十年」,主持人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表示,台灣生技產業篳路藍縷,如今上市櫃家數至今已成長至123家,市值約為8,000億台幣,已經是國內具有相當規模之產業,政策和法規支持對生技產業發展功不可沒。總統府國策顧問何美玥表示,生技產業結構在2000年之後有很大的改變,除了基礎建設的建立,更有2007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政策推行,以整合人才、法規、資金等資源來完善生技生態系。何美玥強調,拔擢國際化人才對生技業至關重要,台灣生技產業應透過併購擴大規模,以取得、吸引國際化人才。台灣生技產業一大重要領域是發展藥品,在醫藥品創新和用藥安全之間權衡是製藥產業發展的關鍵。曾擔任台灣藥政處處長、世界藥學會共同主席、現在擔任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胡幼圃分享將如何扶植成功新藥產品研發,他指出,台灣生技需要找到國際領先的選題,並放眼國際擴大市場。這條路需要龐大的研發費用,台灣生技製藥公司可透過國際授權與結盟合作取得資金並持續創新。而近來「特管辦法」通過,與行政院核定「再生技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展現主管機關持續推動創新療法的決心。研發依然是生技產業的核心,充沛的基礎科學研究一直是台灣的優勢。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前理事長田蔚城從事生技產業40年,並擔任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15。田蔚城表示,台灣過去透過生技中心串聯上中下游,建立台灣的生技基礎建設,才能從早期食品與農業加工起步,到今日靠新藥和醫材與創新生技產品在國際間崢嶸頭角,值得所有產業學習,並持續傳承成功經驗。智合精準醫學科技總經理汪嘉林分享對於台灣生技產業透過產學合作成功創新的建議,在第一棒的學研研發應以first-in-class選題為目標,並要有完善的專利佈局與第三方驗證,而第二棒搭配法人彈性的資金挹注達成研發成果。另一方面,產業界也需要把題目帶進來,使研發的目標更貼近市場。汪嘉林強調,從學界引進頂尖技術讓產業創新生生不息,但排解產學之間在技術、專利、法規、市場和投資授權等方面的差異是達到生技上、中、下游密切合作的關鍵。

抓住科技趨勢與鏈結國際市場,台灣生技新創迎接挑戰 第二場主題「下世代生技產業生力軍」,由台杉投資生技事業負責人沈志隆主持。沈志隆表示,台灣充沛的研發能量讓許多生技新創願意在台發展,然而,生技新創更要走出國際,尋找海內外投資人和發展趨勢與機會。沈志隆認為,生技產業發展四大基石為政府支持﹑豐沛資金來源、完善科學基礎建設和國際化人才。台灣具有其中多項優勢,尤其獲得政府資金支持,帶動每年平均7億美金投入支持生技研發,這新都證明台灣的充沛研發能量,然而台灣團隊往往欠缺商業談判經驗和長遠的商模規劃。國際上許多國家培育生技新創的經驗也值得台灣學習。安盟生技共同創辦人林群倫認為,創業者應在創造生技貢獻和回饋投資人之間達到平衡才能夠在持續吸引資金的同時持續創新,造成生技新創的正向循環。林群倫強調,除了吸引資金,選定能鏈結市場的產品才能創造市場機會。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表示,從頭學習細胞生物學實驗、實驗用顯微鏡、到自己寫程式做生物資訊分析的過程中,累積大量的跨領域技能。他看準台灣於影像醫學搭配電子產業技術的優勢,並觀察到國際數位醫療的優勢後決定創業,葉肇元認為新創團隊一定要進入國際競爭最強的市場,如此便能刺激團隊,往更高遠的目標邁進。奎克生技光電副總經理楊博鈞分享在台灣資本市場近年發展受限制下,如何持續達到國際化。他認為只要選的題材符合國際趨勢,就能抓住潮流。以奎克光電聚焦的精準醫療主題而言,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和健康意識的抬頭,是在絕佳的時機進入市場。只要題材夠好並符合國際潮流,自然能吸引國際大廠的青睞。楊博鈞強調,一定要跨領域整合、掌握最佳的時機,才會讓產業更完整且走出國際。聚焦國際最熱門生技題材CAR-T免疫細胞治療的育世博生技創辦人暨執行長蕭世嘉,分享以色列的生技新創經驗。以色列能夠達到在美國那斯達克和大國較勁,主要在於一開始即鎖定國際市場,並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研發。在政府扶植的方式下,除了資金,更有實質在臨床前和國際連結相關的幫助。而台灣在人才厚實的訓練上、產業製造流程的嚴謹和熟悉上、以及緊密的產業網路是優勢,若能適度學習國際間經驗,將持續為生技產業加分。

募資心法與產業建言齊出,打造台灣生技國際化旗艦 論壇第三場壓軸主題是「台灣的機會與挑戰」,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暨生技產業負責人曾惠瑾主持。曾惠瑾表示,受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影響,台灣2019全年生技產業IPO共募資27億新台幣,與2018年生技IPO募資29億新台幣相比差距不大,但是家數為5(不含櫃轉市),家數略減。期待由身經百戰的生技產業領袖分享其國際策略佈局思維與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之經驗,讓台灣生技產業突破現狀、再創佳績。從進入東洋、轉戰晟德,到成功帶領多家生技公司IPO,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的經營理念已是生技業參考的典範之一。在經營原則上,他表示生技產業最需要重視現金流,新創募資一定要做出未來3~5年的計畫,在大環境及公司狀況最好的時刻進行較大金額募資。林榮錦表示,在IPO募資方面,縱然生技股跨境上市蔚為熱潮,但在美國和香港IPO募資成本高達7001,000萬美金,不容小覷。是否適合台灣生技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現況,值得省思。林榮錦強調募資成功並非一切,審慎評估並了解市場,找到未滿足的需求,並充分考量市場可行性才能減少往後的風險。許多生技公司未充分評估time to markettime-to-peak sales,此兩者實為生技產品最重要的成功關鍵,前者決定是否能成為黃金療法及標竿,後者決定是否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面對本次許多聽眾來自學研單位,並正在規劃將產品技轉,林榮錦分享技轉或授權以前需適當了解市場反應,清楚自己產品的未來買家並了解產品未來價值,而且應不限於國內市場。藥華醫藥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國鐘依據在歐美、日本、中國進行臨床試驗的經驗,他認為台灣的優勢在於嚴謹臨床試驗法規和先進基礎醫療建設。林國鐘表示,若政府能參酌如澳洲等研發經費補助政策,給予更多協助,將更能幫助台灣生技產業打國際盃。對於近來中國大陸生技市場的成長和機會增加,他提醒應關注法規議題,中國近年法規與政策修改快速,台商布局必須充分考量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基亞董事長張世忠帶領集團旗下多家公司在台灣、澳洲上市,他分享成功籌資的經驗。首先,生技公司應展現優勢以吸引投資人;再者,所有成果的展現需基於事實。台灣的產品不論在亞洲,全球都是充滿優勢的,應用台灣的優良研發成果找尋國際級的創投和企業資金。張世忠呼籲固本的重要性,他分享在澳洲掛牌的經驗,海外市場不一定適合所有生技公司,台灣和海外市場各自有優勢。應從產業、市場、法規各方面考量,找尋最適合的市場布局,而在生技產業在台灣能獲得顯著成功亦會吸引國際關注台灣。智擎生技創辦人葉常菁認為,政府可扶持產業一起打國際盃,但進入國際市場後,還需取於產品實力。葉常菁強調,政府推動生技產業國際化,稅務和產品法規都需要適度開放。台灣從藥政處、醫藥品查驗中心、食藥署都已經積極改革。然而看到世界各國的發展,台灣還需要更努力,營造接軌國際的市場環境。曾惠瑾指出,台灣生技資本市場2019年不乏授權好消息,包括下半年順天醫藥長效止痛藥授權江西濟民可信、腦中風藥物授權上海醫藥,以及浩鼎子公司圓祥授權中國天力士、因華心血管藥品授權山東新時代藥業等。期待未來在資金、人才、政策友善產業環境共同支持下,能有更好的成績。

產、官、學研共襄盛舉,迎接台灣生技產業發展關鍵時刻 論壇當天晚上舉辦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成立30周年慶祝晚宴,歷任理事長與產、官、學研近400人共襄盛舉,會中並發表「生技時代關鍵報告」紀念專書,回顧台灣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時刻。政務委員吳政忠於晚宴中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數位科技加速產業變革創新,建議企業善用BioICT及生技大數據優勢,搭配法規配套措施,跨域協作,建構產業價值鏈以連結國際,開創精準健康大未來。展望「下一個生技30年」願景,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協會理事長張鴻仁、免疫功坊董事長張子文、有聯生技董事長詹維康、台杉投資生技事業負責人沈志隆,分別針對產業發展環境、轉譯創新與人才培育、產業價值鏈中找特點並加值、以及國際鏈結等構面進行對談。期盼台灣生物產業在產、官、學研各界攜手投入,讓更多的台灣群英創造出下一波耀眼的生技新經濟。訊息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