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醫藥電子商務 中國行 台灣 難!

海虹控股欲造醫藥行業阿裏巴巴

2010-12-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核心提示:海虹控股日前披露,擬與海虹醫藥電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通用技術集團醫藥控股有限公司發起設立中國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醫商負責人、通用醫控法人代表高渝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醫商目前已經解決從藥廠到醫院的"直通"問題,下一步將解決從藥廠、醫院到消費者的終端"直通"問題,包括處方管理、臨床醫藥管理,解決大處方,後期還將包含醫保的一站式服務。  海虹控股日前披露,擬與海虹醫藥電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通用技術集團醫藥控股有限公司發起設立中國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醫商負責人、通用醫控法人代表高渝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醫商目前已經解決從藥廠到醫院的"直通"問題,下一步將解決從藥廠、醫院到消費者的終端"直通"問題,包括處方管理、臨床醫藥管理,解決大處方,後期還將包含醫保的一站式服務。

壓縮流通成本 據瞭解,中國醫商儘管正在籌備中,但可以算做目前唯一的全國性醫藥網路平臺,發起企業對該公司寄予的目標是解決目前醫藥流通體制弊端、優化配置醫藥流通資源,培育世界級的醫藥流通企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醫藥市場的現狀不容樂觀,上游生產同類同質產品的無規模藥企太多,中游流通環節太多,下游存在虛開藥方、亂開大處方等問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灰色利益鏈,使得"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百姓的心頭之患。在高渝文看來,配合醫改政策,解決醫藥行業存在的上述問題,正是中國醫商成立的初衷。專家指出,目前國內醫藥企業規模小而分散,約有4000多家藥企和13000多家醫藥商業單位,同一個藥品可能上百個企業在生產,但是最大三家所占的比重很小。相比之下,美國醫藥流通領域的前三甲基本控制整個市場。高渝文表示,目前全國缺少一個健全的流通網路終端控制,造成流通環節太多,很多流通企業業務都有交叉,存在重複建設問題。而此次幾家發起方設立中國醫商的目的就是以企業行為和市場化方式建立起藥品從藥廠到醫院的直接通道,破除現在的多級批發現象,充分利用網路高效率低成本的特性壓縮流通成本。例如,100個企業都有的藥品,中國醫商可能只選擇一兩家採購,這樣有利於整個醫藥市場的整合,同時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

解決資金佔用問題  據瞭解,《指導意見》在地方的貫徹情況不盡如人意,原因是需要地方政府支付大筆的財政資金,這筆資金有一個月的回款期。這需要對採購資金和存貨有相當高的管理能力,目前各級地方政府顯然很難達到,隨著基本藥物目錄擴大,這筆支出會更大。高渝文表示,如果由中國醫商通過市場化方案和機制來解決,進行墊付資金的話,政府則不需要開支。此外,整個醫藥採購還需要結算系統、物流系統、招投標系統,如果政府來解決,必然需要相當的行政開支和人員配備,並開發新的軟體服務系統及購買新的設備。我國醫藥行業多年難以解決資金佔用問題,即醫院在購買醫藥企業的藥品後往往要延緩三個月滾動支付資金,這對藥廠來說無疑比較痛苦。高渝文表示,中國醫商背靠資金實力很雄厚的通用集團,以後有能力向藥企及時支付資金,可以有效降低藥企的資金壓力。"目前醫院一般是壓藥企三個月貨款,我們能立即做到現款現貨就增加了談判議價能力;而且流通環節減少了,我們也可以做到更快地結算。"高渝文表示,這種情況下,中國醫商成本大幅降低,盈利空間也明顯高出普通的醫藥流通企業。

索羅斯炒匯同時 留意中國醫藥產業

成功先例:四環醫藥棄星取港

[2010-12-29]   有分析認為,中資企業從海外退市轉向本港,可說是明智之舉,例子之一是四環醫藥去年底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今年10月在本港上市。 在港上市前,四環的出售股價相當於2011年預測盈利的26.7倍,遠高於在新加坡交易時5倍的預測數據。有分析指出,新交所的公司估值近幾年都落後於本港。該股上週五收報5.63港元,較招股價高22%。 ■《華爾街日報》

索羅斯在香港聲西擊東?

今年秋天,著名的國際金融炒家索羅斯進駐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二期開設面積達一百多坪的辦公室。早在三月間,索羅斯到過香港,他表示:「很高興地說,我已經退休了。」看來,他與鄧小平、江澤民一樣退而不休。全球有許多對沖基金,但是在中國,索羅斯名氣最為響亮,主要得力於中共的宣傳。這個國際炒家,出生在匈牙利,對共產黨有特別的瞭解,同情與支持中國的民主運動。因此,共產黨把金融炒家的惡行,都歸咎到他一個人身上,尤其是一九九八年那場亞洲金融風暴,他成為「人民公敵」。台灣的馬總統,上任那年的六月二十五日,接見言行反覆而極力吹捧中國的國際炒家羅傑斯,還誤稱他為索羅斯,可見共產黨的宣傳是如何深入馬心。這次索羅斯進駐香港,引發香港媒體熱議,認為他看中人民幣升值的前景,而要在香港與中國大撈一筆。去年開始,索羅斯旗下基金已經在香港活動,橫跨金融、地產、航空及醫藥等。近期斥資四萬美元成為四環醫藥基礎投資者。中國總理溫家寶兒子溫雲松創辦的私募基金新天域企圖運用權勢以優惠條件,低價入股成為上市前投資者被拒絕而爆出醜聞。截至今年九月底,香港共有三百零七家持牌對沖基金公司,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約一百家是在過去一年半裡增加的,新的還陸續有來。原來已在香港的,也紛紛擴大規模。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低調回應,並表示這以前有報導十萬億港元的對沖基金囤積香港的說法與事實不符。然而近來香港與中國的金融市場表現並不佳,只是中國大型國企插手下,房價壓不下來。然而台灣的匯市、股市、房市有特別異常的表現,因而這些對沖基金是否在香港聲西擊東,把「炒場」放在台灣?這種揣測不是沒有道理。我一直認為,在中國接收台灣以前,台灣這「三市」將有非常「亮麗」的表現,如同香港的九七前後,然後一場風暴導致泡沫破滅。香港九七前夕,包括中資的國際炒家「樓股齊鳴」,一場金融風暴就是當年七月一日的香港回歸日在泰國揭開序幕。香港股市與房市其後最多時暴跌六成!中資與國際炒家會不會把二○一二年在中國傾力支持下馬英九繼續當選作為台灣的「九七」而大炒一場?這是台灣民眾必須關注的。一九九八年台灣逃過一劫,不是台灣特別有能耐,而是國際炒家瞭解共產黨愛面子的特點,把火力集中在香港,還有當時與中國唱和「亞洲價值觀」的東南亞國家。經此一役,「亞洲價值觀」也銷聲匿跡了。如今與中國一搭一唱,陶醉在「中國價值觀」的是馬英九,國際炒家會不會看準這一點?尤其馬英九政府債台高築,又無能之極。一九九八年八月國際炒家在香港的一場股市決戰中鎩羽,因為香港動用英國人留下來豐厚的外匯儲備與炒家對決。但是目前美國為挽救金融危機釋出大量資金,炒家的實力當然不同當年,而且親臨東亞第一線。而中資也有自己的獲利打算,不一定會配合中央政策。因此台灣金融爆破之年會不會正好就是即將到來的「民國百年」,從而還影響總統選舉?總之,台灣人在不安中,尤其在股市與房價高升中,更要思危,自求多福

台灣學術的質與量指標能反應資源投入效益嗎 !

翁啟惠:只看SSCI 的確不公平

2010/12/29  【聯合報】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昨天表示,有些學者覺得國內太重視SSCISCI評比,「這樣的想法是對的。」他指出,最重要的應該是論文的影響力;SSCI等評量標準是西方思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常具有區域性,不易在國外期刊發表,若只看SSCI,對該領域的研究尤其不公平。翁啟惠指出,SCI的評比在數理、生命科學領域是重要衡量標準之一,但如以SSCI作為人文、社會領域的重要評量標準,則顯得不公平。翁啟惠表示,雜誌影響力(impact factor)是西方的思維方式,而國外雜誌也不一定歡迎其他國家的研究投稿。但人文社會領域的許多研究都是區域性、或政策面的,若以此為標準,相關領域學者顯得吃虧。他強調,論文發表在什麼樣的雜誌不是重點,研究的影響力才是最重要的。他舉很多諾貝爾獎得主的論文都不是在知名期刊上發表為例,指出原創論文若能帶來觀念上的重大改變,造成社會、經濟、甚至文化的影響,就是好的學術表現。同時他也表示,這樣的影響評估不易,可能需要長期觀察,但好的評估制度「應該被建立。」翁啟惠指出,短期內可以由「論文引用次數」得知論文被討論、關心的程度;研究者是否因傑出研究成果而被邀請主持學術演講、甚至獲頒獎項,也都可當成參考指標。他說,人文社會領域的研究若寫成專書,影響力可能比登上知名期刊更大。另外,若研究能達到技術轉移、申請專利成為人類的智慧財產,帶動生活上革命性的改變,在評估研究人員的表現時,都是比SCISSCI更重要的標準。

曜亞模式能成功建立兩岸醫美通路嗎?

曜亞 擴大兩岸三地通路

2010/12/29 經濟日報】醫美概念股曜亞國際(4138)今(29)日掛牌上櫃。該公司以醫美產品代理起家,近三年每年業績維持逾三成成長,明年起公司將在台灣、中國及香港三地直銷跨入醫美通路。曜亞預計以93元掛牌上櫃,法人估計曜亞今年營收可望超過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逾5元,隨著明年度兩岸三地營運持續成長,今日上櫃股價有機會突破100元。曜亞總經理林添發表示,曜亞代理或經銷的醫美產品,多數來自於歐美日大廠,目前在台灣的市占率很高,電波刀系統及耗材美容設備均逾六成,植入式填充劑市占率也高於15%。林添發表示,近三年曜亞每年業績都維持30%以上成長,法人估計今年營收將超過9億元,每股純益超過5元。針對明年展望,隨著醫美耗材占公司營收比重由44%提高到50% 以上,將可帶動公司毛利率持續成長。除了醫美產品的銷售之外,曜亞也提供醫美診所設備維修服務,公司來自於維修所帶來營收約有1億元。此外,曜亞也會持續擴大通路佈局,明年1月將和台大醫院合作,針對海外市場,明年起在香港、上海及北京也打算成立雷射示範中心。林添發表示,台灣市場經營已久,未來要朝中、港、台共同代理發展,歐美業者也看好大陸市場,多希望藉台灣醫師的專業去拓展市場,曜亞具專業,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曜亞目前大陸市場已拿下一項產品的代理,明年將逐漸增加,預估第三季開始挹注營收,三年內營收超越香港及台灣。據估計,台灣2010年醫美市場規模約1,033億元,其中雷射光電設備及耗材產值12億元、微整型植入式填充劑產值6億元、保養品市場約約1,015億元。

 

原料藥廠台耀 放眼歐美製劑廠需求

台耀 強攻原料藥商機

2010/12/29 經濟日報】原料藥廠台耀化學(4746)執行長程正禹昨(28)日表示,台耀以每年推出三到五項新原料藥的研發速度,搶攻全球每年1,500億美元藥品商機,估計自後年起將出現爆發性營運成長。台耀昨日興櫃參考價104.72元,該公司計畫明年第一季掛牌上市,目前暫定掛牌價格每股80元。另包括台灣神隆、展望等原料藥廠也傳出規劃在明年下半年掛牌。台耀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1.9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3.26元,逼近去年全年的3.85元。台耀目前的營收比重,63%是繼承聯喬基礎,以防曬系列活性成分為產品,並自去年第四季與經銷商荷蘭DSM公司簽下五年供貨合約,在全球暖化帶動的防曬保養品市場成長下,台耀估計未來每年仍有3%5%營收成長。程正禹表示,帶動台耀新成長動能的領域,是占營收比重33%的醫療用原料藥,預估未來每年營運成長速度為10%15%,而醫療用原料藥的毛利率今年也可維持在37.8%,比防曬系列活性成分的毛利率15.2%高出25.6個百分點。台耀目前最大宗原料藥為維他命D衍生物,其次是中樞神經用藥、消炎止痛用藥等,目前台耀生產的原料藥,已有六項用在美國上市的製劑市場。程正禹表示,自後年開始,台耀客戶將因更多維他命D衍生物、呼吸系統用藥、降膽固醇及磷酸鹽吸收劑等多項產品專利將過期,進而帶動公司營運出現大幅成長。程正禹表示,各項專利陸續到期的藥物中,對台耀而言最具競爭力的產品項目,是降膽固醇及磷酸鹽吸收劑,目前原開發廠每年創造的製劑市場規模逾20億美元,後續也將帶動台耀客戶市場放大。台耀由程正禹在民國84年創立,原是一家原料藥製程開發為主的研發公司,為了擴大原料藥市場版圖,89年起和成立逾30年的聯僑生技合作,進而在96年將聯僑併購,台耀成為存續公司。台耀表示,該公司發展策略,主要鎖定專利過期藥品原料藥商機,估計2015年將有價值1,500億美元新藥將專利過期,對台耀而言將是一大商機。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