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7, 2017

(東洋 蕭英鈞) 啟動 國際結盟: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蕭英鈞扭轉東洋 連年獲利攀高 2017-03-16 22:05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即時報導 東洋董事長蕭英鈞自20146月接任董座以來,積極扭轉公司營運,連年讓公司本業獲利攀高,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內部指出,未來公司的營運、配息都會繼續創高,要大家拭目以待。蕭英鈞、東洋前董事長林榮錦、生寶董事長章修綱三人是北醫藥學系同學,三人年輕時共同創業,1994年由前二者接下東洋後,蕭英鈞便隱身幕後,扮演公司成長的推進器。三年前,蕭、林因案決裂、纏訟,不過兩人仍分庭抗禮,在生技領域各有佳作,其中,蕭英鈞接董座後的東洋也開始從獲利的谷底躍起,去年本業繼續創高,也寫下每股配息3.8元的新高紀錄。業界指出,由於東洋過去都由林榮錦主導,而林在生技業界戰功彪炳,重整多家公司都卓有成效,也因此贏得生技界艾科卡的名號,相對之下,多年來「神隱」的蕭英鈞,確實較不為人知。但是蕭在接任後就邀請當時仍在野的行政院院長林全擔任東洋獨立董事(林在任院長前已經辭任),也讓人見識倒他數十年深耕的人脈資源。蕭英鈞低調的個性,也在接任東洋董座後展露無遺,他僅在2014年在多方邀請下,對外喊出「要恢復東洋往日的榮光並啟動國際結盟」,隨之便惜字如金。如今看來他言出必果,堪稱生技的老馬確有千里之行的能耐。

慕德生 張覺前: RFI科技養10萬隻豬


從看天吃飯到靠新科技,農業轉型趨勢不可逆 鄭國強2016-06-14 05:20小中大 圖片來源/台北植物工廠展「一頭豬該來喝幾次水沒來,到底是情緒不好,還是失戀了?現在靠豬身上的感測器傳輸數據,可以監控每一頭豬的行為。」慕德生技總經理張覺前揭露眷養數十萬隻的大型豬舍的管理秘密。F-龍燈董事長羅昌庚也指出,科技使得農作多產、減少收耕次數,「演變到後來,農業最大成本反而是人力或者能源,而不是種苗、肥料、農藥,因此科技進步將取代一些農夫的工作。」台灣資通訊科技能力傑出,已漸漸應用在農業上。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現在透過感測器(RFID新科技的應用,將是農業、科技業轉型關鍵。農業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林俊宏以占農夫工作時間很多的澆水為例,說過去用手持澆水轉化成自動澆水器,「現在靠晶片主動偵測濕度、亮度、土地太乾就自動灑水,背後是藉由生物技術結合電子、無線通訊和環保科技。」

感測器應用 監控傳染病 張覺前補充說,「我們有非常好的ICT系統應用在全環控的豬舍裡面,可以產生規模經濟。」他指出,利用RFID環控系統蒐集大量的訊息,每一秒可以掃到幾千筆,靠著區域內的WIFI系統,從每隻豬身上的晶片,將生物訊息整合到總部,上傳到雲端,經過判讀系統,在雲端中轉成報表給養殖者。「再以豬隻疾病管理為例,中國豬舍的設計過於集中,但缺乏水資源,把這麼高密度的豬養在同一個區域,最大風險是傳染病。」張覺前說,萬一傳染口蹄疫怎麼辦?生物訊息的檢測成了關鍵,在擴大感染前取得控制,這些單靠人力巡視無法勝任。由於豬的精蟲比人類的更複雜,為了防止產下畸形豬仔,農產公司將光學辨識精液品質的功能,裝設在APPLEIPAD上面,隨時監控豬的精液品質,降低人為判別誤差。

科技進步人工變最大成本F-龍燈是全世界前十大農藥供應商,董事長羅昌庚指出,目前最新的除草劑已獲得革命性的突破,藉由基因技術,可以讓某種作物抗藥,「所有的草都死,就是那個作物不死,可以讓稻米死,隔壁的玉米不死。」未來產生的後果就是除草劑原本要噴三到五次,變成只要一次就好,減少了耕作次數。羅昌庚也注意到了歐美國家使用空拍機噴灑農藥的應用,他指出,農夫最怕就是噴農藥,因為讓自己置身在整個有毒的環境,使用空拍機可以提高噴藥效率,這些農業科技應用,讓大田耕作更有效率,人工也成為最大成本。對於國內,過去有學者擔心農村人口不足問題,但農委會輔導處處長張致勝指出,由於產業已經調整,這個問題漸漸獲得解決。他舉例說,年輕一代農民使用大型農業機具分攤除草、施肥等工作,已大量減少勞動力的使用,「在南部,已有一個人耕種300公頃雜糧地。」即便科技進步讓農業生產更自動化,將逐漸取代農夫工作,默默改變全球農民的命運,但羅昌庚認為,仍得照每一個國家的國情去進行,在印度,一個農民耕作養120人,中國一個農民養34個人,「若自動化太厲害,又沒有足夠的工業讓農民轉型,會天下大亂。」

 

台灣 臨床試驗成本低廉 成 優勢


安永:全球生技業併購交易活絡 善用法令可節稅 2017-03-16 16:31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即時報導 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及黑天鵝事件頻出的全球趨勢下,生技產業衡量企業間不同的營運模式、監管環境、併購策略與動機,以及自身定位與未來方針的同時,也可評估如何透過營運計劃、交易併購等規劃,探索躍進成長的契機,協助台灣生技產業思考長期方向與布局。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公司16日舉辦生技產業併購與租稅優惠研討會,藉由實際案例提供台灣生技公司如何善用企業併購法進行組織調整,以及如何運用現行租稅優惠節省稅務支出;安永也針對「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適用對象資格與審定,邀請到權威學者與企業分享相關實務經驗。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林鴻光表示,近年來全球生技產業營收持續成長,但2016年全球生技產業營收成長放緩,為維持成長目標,生技產業轉而尋求內部成長以外的方式拓展事業,併購活動接續展開。根據Datamonitor統計資料,20142016年生技產業併購交易年平均金額約2,000億美元,相比20072013年平均金額未達1,000億美元而言,顯示近期生技產業併購交易熱絡,安永針對生技產業的併購及租稅優惠加以剖析,幫助台灣生技企業思考相關營運策略與布局以及稅務規畫考量。近年全球生技產業營收持續成長,台灣生技產業上市櫃公司營收及家數成長力道相對全球也頗為可觀,持續的政策支持與法規改善使台灣生技產業環境更趨完善,更是產業成長的助力。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公司總經理何淑芬表示,拓展市占及取得創新技術是驅動近期併購交易的首要因素,雖然2016年全球生技產業併購火力減少約20%但是潛在標的估值亦下降,在大型製藥公司主導下,2017年預期仍將是生技產業全球併購活動熱絡的一年。何淑芬表示,相較全球生技產業,台灣生技產業目前尚處發展階段,規模雖不大,然而政府為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將生技醫藥列為五大創新產業之一,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此外,台灣生技產業具備臨床試驗成本低廉的優勢已吸引數間國際生技公司在台進行臨床試驗及研究,未來若能持續致力於打造進行臨床試驗之基礎設施,並透過國內廠商先行整併,以尋求與國際生技公司策略聯盟等方式合作,將提供台灣生技產業壯大的機會。

 

原創生醫 私募目標: 5000萬元 !!


原創生醫董事會決議通過辦理私募普通股案 中央社新聞 2017/03/16日期:20170316日公司名稱:原創生醫(6483)主旨:董事會決議通過辦理私募普通股案發言人:陳嘉宏說明:1.事實發生日:106/03/162.發生緣由:(1)私募有價證券種類:普通股。(2)私募對象及其與公司間關係本次私募有價證券之對象以符合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6規定及公開發行公司辦理私募有價證券應注意事項第4條第2款規定之對象募集之,惟目前尚未洽定。(3).私募股數或張數:不超過5,000,000股,並得於股東會決議日起一年內授權董事會一次辦理(4).得私募額度不超過5,000,000股,每股面額新台幣10元。(5).募價格訂定之依據及合理性:將以未上市(櫃)或未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司,以定價日最近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或核閱之財務報告顯示之每股淨值作為參考價格。擬提請股東會授權董事會於不低於參考價格八成之標準,視市場狀況、客觀條件及日後洽定特定人情形決定實際發行價格。前述參考價格及實際發行價格之制訂,以及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8之轉讓限制來看,私募價格訂定應具合理性。(6).本次私募資金用途:本次私募資金擬用於充實營運資金及因應未來發展之資金需求,以維持公司業務的持續發展及強化公司競爭力。(7).不採用公開募集之理由:為充實營運週轉金及因應公司未來發展所需等多項用途,且考量私募作業具有迅速簡便的特性,較容易符合公司需要,故不採用公開募集而擬以私募方式發行有價證券。(8).獨立董事反對或保留意見:無。(9).實際定價日:提請股東會授權董事會決定。(10).參考價格將以未上市(櫃)或未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司,以定價日最近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或核閱之財務報告顯示之每股淨值作為參考價格。(11).實際私募價格、轉換或認購價格擬提請股東會授權董事會於不低於參考價格八成之標準,視市場狀況、客觀條件及日後洽定特定人情形決定。(12).本次私募新股之權利義務:本次私募之普通股其權利義務與本公司已發行之普通股相同,惟依據證券交易法規定,私募普通股於私募有價證券交付日起三年內,除依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8規定之轉讓對象外,不得自由轉讓。本公司將於交付日起滿三年後依相關規定向主管機關申請補辦公開發行及掛牌交易3.因應措施:無。4.其他應敘明事項:本次私募計畫之主要內容,除私募定價成數外,包括實際發行價格、股數、發行條件、計畫項目、募集金額、預計進度及預計可能產生之效益等相關事項,暨其他一切有關發行計畫之事項,擬提請股東會同意後授權董事會視市場狀況調整、訂定與辦理,未來如因主管機關指示修正或基於營運評估或客觀環境需要變更時,亦授權董事會全權處理之。

麗豐 (陳碧華): 中國 加盟店3278家/ 台灣269家!!


麗豐股息6.5 配發率70 2017-03-16 01:40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麗豐-KY4137)公布去年營收33.6億元、稅後淨利7.3億元,毛利率高達80.3%,每股稅後純益(EPS9.19元,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6.5元,配發率70%。麗豐昨(15)日股價收在156.5元,下跌0.5元,換算殖利率約4.1%。麗豐-KY董事長陳碧華表示,今年將持續積極展店,增加產品線,延續成長動能。麗豐-KY去年在中國大陸地區加盟店3,278家,台灣269家,總加盟店數3,574家,預計今年在持續展店下,力拚二年內達到4,000家。以往麗豐業績多來自於中國克緹貢獻授權金及代工收入,不過去年中國大陸政府一口氣開放數張直銷執照,加上麗豐內部進行調整、市場競爭轉趨激烈,去年中國大陸業績貢獻縮水不少。法人分析,精準醫療時代來臨,美容保養品也走精準化路線,麗豐近來積極搶搭精準醫療列車,大受市場好評,透過儀器檢測皮膚概況,再由專業美容師針對各人膚質量身定做美容保養品,初期百位導師已遍布中國大陸20多省,麗豐更積極培訓更多種子部隊。麗豐近來推動個人化設計DIY保養品近半年來貢獻營業額逾新台幣1.5億元,將成為未來實體通路最大的動能。

台康 現增~12億 (55元)


台康生技 公司當日重大訊息之詳細內容 本資料由(興櫃公司台康生技公司提供序號3發言日期106/03/16發言時間19:13:06 發言人劉理成發言人職稱總經理發言人電話(02)7708-0123 主旨本公司董事會議決議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 符合條款第9款事實發生日106/03/16 說明1.董事會決議日期:106/03/16 2.增資資金來源:現金增資 3.發行股數(如屬盈餘轉增資,則不含配發給員工部份):14,546~20,000仟股 4.每股面額:新台幣10 5.發行總金額:約新台幣800,000仟元 6.發行價格:暫訂每股新台幣40~55元整7.員工認購股數或配發金額:依公司法第267條第1項規定,保留發行新股總數之15%2,181~3,000仟股由本公司員工認購。 8.公開銷售股數:不適用 9.原股東認購或無償配發比例(請註明暫定每仟股認購或配發股數): 除保留15%由員工認購外,其餘85%12,365~17,000仟股依認股基準日股東名簿所載之股東持有股份比例認購,每仟股約可認購120.0431~165.0411 股。10.畸零股及逾期未認購股份之處理方式:原股東及員工放棄認購之股份或併湊不足一股之畸零股,授權董事長洽特定人按發行價格認購。11.本次發行新股之權利義:與原已發行普通股相同。12.本次增資資金用途:充實營運資13.其他應敘明事項: (1)本次現金增資案於呈奉主管機關核准後,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另訂認股基準日、增資基準日、認股發放日及辦理與本次增資相關事宜。(2)為掌握訂定發行條件及實際發行作業之時效,前揭現金增資計畫有關發行股數、發行價格、發行條件及股款繳納期間之訂定,以及本計畫所需資金總額、資金來源、計畫項目、資金運用進度、預計可能產生效益及其他相關事宜,如遇法令變更、依主管或監理機關指示或要求,或因應主客觀環境變化而有修正或調整必要時,董事會授權董事長或其指定之人得全權辦理修正或調整。(3)為配合本次現金增資相關發行事宜,董事會授權董事長或其指定之人代表本公司 簽署一切有關辦理現金增資之契約及文件,並代表本公司辦理相關發行事宜。

健永: CFDA)申請第三期臨床試驗, 正式受理MCS-2前列性肥大 phase III !!


健永生技 發言日期106/03/16發言人何志煌發言人職稱事業處總經理發言人電話02-2732-5205 主旨說明MCS-2軟膠囊申請CFDA第三期臨床試驗事宜 符合條款第43款事實發生日106/03/16 說明1.事實發生日:106/03/16 2.公司名稱:健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聯屬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若前項為本公司,請填不適用):本公司 5.發生緣由:前列腺肥大植物新藥MCS-2向大陸國家食品藥物監督管理總局(CFDA)申請第三期臨床試驗, CFDA已正式受理(1)研發新藥名稱或代號: MCS-2(2)用途:治療良性前列性肥大(3)預計進行之所有研發階段:第三期臨床試驗及新藥查驗登記審核(4)目前進行中之研發階段:第三期臨床試驗()提出申請/通過核准/不通過核准:向CFDA申請第三期臨床試驗, CFDA已正式受理()未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公司所面臨之風險及因應措施:不適用。()已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未來經營方向:繼續研發()已投入之累積研發費用:不適用(5)將再進行之下一研發階段:待取得CFDA第三期臨床試驗核准後執行在大陸地區 的第三期臨床試驗 ()預計完成時間:待取得核准後執行()預計應負擔之義務:(6)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並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6.因應措: 7.其他應敘明事項:

 

保瑞藥 聚焦 中樞神經用藥


保瑞法說 投資人熱捧 20170316 04:10 王克庭 即將掛牌上櫃的生技股保瑞藥業(6472)昨(15日舉辦上櫃前業績發表會,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指出,保瑞擁有完整價值鏈,學名藥、保健品、原廠藥三管齊下,對公司未來的營運充滿信心。看好保瑞未來投資潛力,昨日出席聽取法說會投資人擠滿會場,輔導券商台新證券總經理林献群也點出,保瑞是一家兼顧生產、銷售、研發的藥品公司,比起其它生技公司擁有獨特優勢。林献群接著分析,保瑞有三大優勢:一、西藥代工,是日商台灣衛采代工廠,擁有穩定行銷15國的藥品製造動能。二、保瑞透過二次併購,已擁有上百項藥品,上萬家通路的產品與行銷網絡。三、保瑞在中樞神經用藥上的研發能力領先業界。盛保熙說明中樞神經用藥未來市場潛力大,他說,全球每4秒就新增加一位失智老人、憂鬱症患者每年成長20%、美國37%老人會有慢性疼痛問題、美國每年有超過1億慢性疼痛病患,以上皆為中樞神經用藥的族群,保瑞無論在研發、製造及銷售上皆專注在此類型疾病。保瑞於2013年買下日商衛采藥廠的台南廠後,由於該廠為PIC/S GMP通過藥廠,且日本日商衛采每年皆會來台固定查廠,該保瑞可以確保生產出高品質藥品,目前也有許多大藥廠積極洽談代工生產事宜。其次,保瑞在行銷上,代理了許多目前全球市占名列前矛的藥品,如全球市占第一的憂鬱症用藥「立普能」、阿茲海默症用藥「憶必佳」等,讓保瑞每一年的營業額成長高達34.65(工商時報)

台灣國際農業開發 董事長(陳郁然): 農產試驗所 聯合團體戰


農業生技拼創新轉型 開發新商機 更新: 2017-03-16【大紀元2017031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秀媛台北報導)科技部15日於科技部2樓會議室舉行「新農業生技智慧連結商機」系列活動,一百多位農業生技界人士到場聆聽台灣農業生技前景的演講,期望透過創新轉型開發新商機。台灣以農立國,肥沃的土地、良好的技術和地理位置,理應創造更好的商機,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董事長陳郁然表示,台灣農業上下沒有整合好,有時各縣市互相競價,其實國內不管那個縣市出口,人家都認定是台灣的品牌,如果台灣10幾個農產試驗所能聯合起來打團體戰,那力量是不可想像的。陳郁然也說,台灣水果非常有名,可是台灣香蕉在日本市場占有率從1967年的82%降到20160.18%,所以如何透過適當包裝提高售價及市場接受度,是當務之急,例如鳳梨價位便宜,但製成果乾就會呈現不同面貌。他拿出2包不同的鳳梨果乾,其中一包只有一片售價新台幣27元,另一包四片售價150元,因此如何迎合市場創造更高價值,這些都是功課。彥臣生技董事長黃中洋的演講主題與蜂蜜有關:他說蜜蜂族群崩潰蔓延世界各地,蜜蜂大量死亡影響到授粉也導致農產品產量減少。汐止有位養蜂人家賴以維生的蜜蜂染病,蜂箱要全數銷毀,不但收入沒了,還要負擔20幾萬的銷毀費用,其實這些都可以透過養蜂技術,降低蜂群的死亡率。還有,瑞寶基因董事長章修綱以該公司研發豬隻藍耳病的疫苗,以更好效果、更低價位打敗進口疫苗的演講;柏登生技董事長賴弘基以台灣鯛魚麟研製的生物眼角膜行銷全球眼科醫材的演講,以及台灣利得生物科技總經理陳啟祥以台灣牛樟芝研發抑制腫瘤及提升免疫力的精闢演說,在在說明台灣農業生技的前景是無可限量的。科技部產學司副司長黃郁禎表示,藉由科技部力挺農業生技與引進創投資金,整合產、官、學打開國際市場,相信農業生技猶如毛毛蟲蛻變成一隻美麗蝴蝶,指日可待。責任編輯:鄭樺

秀傳 引進治療 腦部震顫 超音波治療儀 (核磁影像導航) !


秀傳醫療體系率先引進「超音波腦神經治療儀」新儀器 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 2017.03.16 原發性震顫症,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疾病,40歲以上也每20人就有1人,65歲以上的人每5人就有1人罹患,秀傳醫療體系昨日在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發表率先引進的「超音波腦神經治療儀」新儀器,為原發性震顫的病人帶來治療新福音。發表會上,衛生局醫政科長黃敏惠表示,秀傳醫療體系總是為了病患的需要,不惜巨資引進高貴的新儀器,此儀器有好的臨床效果,將是全國民眾的福氣了;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魏誠佑表示,腦部是支配我們身體活動的中樞,主宰對身體的自主控制,一旦發生病變就會有機會產生行動上困難,影響生活品質。彰濱秀傳神經科楊聖功醫師指出,原發性震顫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疾病,罹患此疾病的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不自主性抖動,輕者影響我們手部精細的活動(如穿針引線、畫圖、化妝等),重者導致寫字字體潦草致無法辨識,甚至連喝水盛湯吃飯會嚴重溢出或是翻倒等,本來得心應手的工作與生活,變成了非常困難的挑戰。患者的病症常常隨著年齡增加而越發嚴重。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微創外科主任張維傑指出,超音波腦神經治療儀設備包括一個頭盔,頭盔內搭載1024組的超音波發射器,藉由核磁共振影像的精確導航,監控腦內組織的溫度及活躍性,搭配著超音波的能量聚焦技術,可針對大腦深部視丘的腹中間核等相關區域進行非侵入式治療張維傑說,這項治療特色在於不需進行開顱手術,亦無放射線照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須全身麻煩並全程清醒,方便在治療中評估療效,治療後即刻改善顫抖的症狀。

 

 

 

全球牙科併購案熱 人工植牙更熱 台灣廠待機 (亞拓/長庚/台植/全球安聯/鐿鈦/皇亮/鴻君/醫百/巧醫)


牙科醫材5年內 全球成長至368億美元 更新: 2017-03-16【大紀元20170316日訊】在全球人口高齡化及口腔健康意識抬頭的驅動下,全球牙科醫材市場將逐年成長。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20162021年複合成長率為5.6% TrendForce生物科技分析師柯心卉指出,2016年全球牙科醫材市場規模約281億美元,2021年可成長至368億美元,20162021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5.6%其中以人工植牙市場的發展最為快速。柯心卉表示,人口高齡化促使牙齒修復、假牙與植牙體的需求增加,且在開發中國家生活水準逐漸提高下,與歐、美、日本等國都更加重視口腔的美觀與疾病預防,因此雖然有牙科相關人力資源短缺等因素限制,全球牙科材料與牙科設備市場仍將穩定成長觀察牙科各類醫材市場,TrendForce預估人工植牙市場發展將最為快速。現階段植牙技術與植體材料發展趨於成熟,植牙醫療人力的擴充、植牙成本也降低,病患對植牙接受度更逐日提高,因此驅動全球植牙市場持續成長,人工牙根及植牙相關設備也漸成為全球牙科醫材廠商開發焦點。此外,柯心卉指出,近年牙科領域大型併購案中,人工植牙佔前5大併購案的三項,分別為 Danaher併購Nobel BiocareDentsply Sirona併購MIS ImplantsStraumann併購Neodent可見牙科醫材大廠相當看好人工植牙市場成長潛力,紛紛併購該領域的廠商來快速發展植牙事業。目前台廠在人工植牙領域已有相當投入,部分廠商積極建立自有品牌搶攻市場。其中包含開發人工牙根的廠商如亞拓醫療器材、長庚醫學科技台灣植體全球安聯Anker)、鐿鈦ROYAL-DENT)、皇亮生醫(TISS)、鴻君科技(Ti-One 101)等,而開發植牙手術導航系統者有醫百科技、台灣植體生技等。柯心卉進一步表示,台灣牙科醫材市場規模小且人工植牙產業發展較歐美及韓國慢,台廠需透過外銷和併購策略來擴大營運規模。(轉自中央社)

65歲後人腦快速老化基因: TMEM106B的基因


基因變異作怪 腦部老化加快 2017-03-16 17:40:50中央社邁阿密15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研究人員發現,1種約3分之1人口擁有的常見基因變異,可能說明有些人腦部老化速度較快的原因。法新社報導,「細胞系統」(Cell Systems)期刊刊載的這篇報告指出,這種名為TMEM106B的基因,會使正常的腦部老化加快達12年。這種基因通常在人的年齡屆65歲左右時開始產生影響,負責處理如專注力、計畫、判斷力與創造力等高階心智歷程的前額葉皮層所受影響特別大。研究共同作者、病理學與神經病學教授艾布里奧維奇(Asa Abeliovich)說:「如果你觀察1群年長者,有些人會看起來比同輩年老,有些人則看起來較年輕。」艾布里奧維奇任職於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專研阿茲海默症與腦部老化的陶巴研究機構(Taub Institute)。他說:「經過多樣生物檢測,擁有2個這種基因『壞』副本的人,他的前額葉皮層會比擁有2個正常副本的人衰12年。」研究人員從1904具無明顯疾病遺體取得人腦解剖樣本,分析基因數據後發現這種基因。艾布里奧維奇表示,65歲之前,「大家都在同艘船上,而接著會有種尚不明確的壓力開始運作。」「如果你擁有2個這種基因的好副本,你就能對這種壓力做出良好反應;但若你有的是2個壞副本,你的腦部就會迅速衰老。」(陳淑娟編)【中央網路報】

傳統醫學 辨證 看 洗腎


洗腎是一輩子的事? 更新:20170317日文/胡乃文(臺北上海同德堂中醫師) 編者按:洗腎人口越來越多……而洗腎之後帶來的問題,也讓一些患者拒絕洗腎。對於那些已瀕臨洗腎,但又不願意洗腎的患者,中醫有解套辦法?現代人,習慣看西醫,當西醫無解後才去看中醫。中醫面對的病人經常是現代醫療下的難題。先談洗腎是什麼。洗腎,是俗稱;它的本名叫做「血液透析」。 再談,為什麼要洗腎? 血液經過排泄系統——腎臟,將多餘的或有毒的代謝物質,都經過這裡準備送出體外;那些還能被利用的物質經過「再吸收」又回到血液中。排汗的系統也有將無用或毒質排出體外的作用。如果血液中的代謝廢物不能進入腎臟或經過腎臟而不能泌尿或泌尿不能由膀胱排出,會形成許多有害身體的物質堆積;當累積太多就形成疾病,有時嚴重到危害生命,現代醫學稱之為「腎衰竭」。現代醫學發展了個方法,能幫助人體排出那些累積的物質,就是「血液透析」。 為什麼洗腎人口越來越多?人們吃的喝的、呼吸到的、身體表面接觸到的各種物質,有有益於人體的,有有害人體的。特別是現代的飲食及生活環境,充斥著各種化學物質與污染,所以每個人都得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才不至於走上洗腎一途。

自我檢視腎臟功能 現今所有腎功能不好和腎衰竭的病,都是在儀器的輔助下「找到」的。其實,做為一個人,應懂得利用自己的本能。如何自我檢視腎功能?方法很簡單,檢視自己喝水或喝湯後,腹中有沒有像積了很多的水分似的,卻不能快速消掉的感覺?小便是不是少了?久久不覺膀胱脹滿?走路感覺身體和腿沉重到不行? 如果真是如此,都是中醫所認為的「濕氣重」了;現在的看法就是腎臟功能異常了。一般而言自我的本能感覺是最準確的。這時該儘速找醫生諮詢。 還有,利用本能的感覺,例如排尿習慣、排汗的狀況是否減少?體會一下身上有沒有類似尿味的氨摩尼亞(ammonia)的臭氣……中醫看腎臟,它如果有病,在身體表現黑色;看看自己的顏面、自己的嘴唇色、舌頭的色,表現出暗黑透出蒼白的顏色,這些都可能是腎臟開始走向衰竭的先兆。

保養‧加速腎臟病痊癒 如果真的不幸發現腎臟功能不正常,例如喝水覺到脹滿、久久不上廁所、膀胱不覺脹滿、身體覺得沉重……,該怎麼辦? 根據自己的感覺走吧。「多喝水」不正確 以實際臨床看,「多喝水」真好嗎?喝太多水會導致使腎臟泌尿的活動增多,令腎臟「疲於奔命」。所以,適當的喝水才正常。能喝多少水就喝多少水,不要被現代許多的「多喝水」言論左右。「少鹽」而非限鹽 吃進太多鹽分,腎臟過度增加排泄鹽分的工作負擔,有可能使腎臟功能衰竭。可是,如果走極端的完全不吃鹽,反而使血液的滲透壓改變,腎臟又必須排除多餘的水分,還會造成腎臟的過度負擔,也可能使之衰竭。鹽分的攝取量要減少,古醫書中有水腫患者應「戒鹽醬百日」的說法,如果腎臟的利水功能不好了,當然就應該照辦。「補脾氣」藥膳方多時候,中醫認為腎臟病是「脾氣虛」,導致「脾土虛不能剋制腎水」,腎水太多就水腫了。所以,中醫的治療方法就是「補脾氣瀉腎水」。 民眾自行保養的方式,就可以利用中醫治病的原理「補脾氣瀉腎水」。補脾氣的藥方,例如四君子湯、升陽益胃湯系列、歸脾湯等,還有補脾利腎水作用的如四神湯,都是可供選擇的,它們又都是具有甘味的方子,口感也還不錯,都可以做成藥膳吃。醫怎麼治腎病? 現代這種叫做「西醫」的醫學,注重物質基礎,看病重要的方式是找出「病原」;哪種病菌會致生哪種病、哪種病毒會致生哪種病、哪種礦物質哪種維生素不足了或過剩了會致生哪種病…… 傳統醫學看病的利器是「辨證論治」,找出「病因」,生病的「因」來。病因粗分為三種,叫做「三因」,有「外因、內因、不內外因」。外因是因於天氣,是「風火暑濕燥寒」等六氣;內因是因於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不內外因是因於「非天氣亦非情緒」的其它病因。人本身的體質也有「風火熱濕燥寒」等特質、也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特質,是哪種特質的人就容易被哪一種病菌、病毒的感染,是哪種特質的人就容易被特殊的情境感觸到而得了特定的病。中醫怎麼治?查出病因,從病因去找治病的方向。本質是濕氣重的、本質上有憂或思或驚或恐情緒的容易得腎臟病,從這個病因去幫助生病的人,針對病人的體質,「趨吉避凶」的調整,就是最好的治病方式。濕氣重,現代人可能說是腎臟病,傳統醫學卻從脾來治療,用強脾的方式可以利濕氣,腎臟病就可獲得比較好的改善了。腎病從中醫找希望 西醫診斷已需要洗腎,改看中醫還有希望嗎?現代這種醫學的發展狀況是,許多醫生看病是靠數據。數據說人生病了就是生病了,沒有疑義。傳統的中醫,認為只要是病,都有症狀的表現。症狀表現是哪個臟腑經絡、有無虛實寒熱、是風火暑濕寒熱當中的哪幾項、情緒的喜怒憂思悲恐驚表現(這些都被傳統中醫叫做「證狀」)……將那個生病的因、生病的理找出來,可以治好病。數據看到腎衰竭的情況了,就從改變數據來治療的這種方式,與傳統醫學看診當中是完全不同的。傳統醫學利用它的強項「辨證」分析,屬於哪一種「證」就用對治的方式治療,是寒就溫寒、是濕就利濕、是哪個臟腑虛就補哪個臟腑的虛……改善了病情,還需要洗腎嗎?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美國未經臨床許可 幹細胞治療失敗案例 (黃斑部病變)


幹細胞療效未獲證實 3婦失明 發稿時間:2017/03/16(中央社邁阿密15日綜合外電報導)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3名婦女接受未經試驗證實有效的幹細胞視力治療,結果失明。這項治療是抽取病人的脂肪組織,注射進她們的眼球。「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說,這3名婦女年紀介於7288歲之間,2015年在佛羅里達州接受一項稱為黃斑部病變的漸進式眼疾的治療法新社報導,她們以為自己登記參加合法的臨床試驗,不料卻馬上出現併發症,包括視網膜剝離和出血,導致眼力完全喪失。這項研究並未指出診所與患者姓名。研究的共同作者為邁阿密大學臨床眼科學副教授艾爾比尼(Thomas Albini。他說:「各界對幹細胞期望甚殷,這類診所對渴望治療的病人具有吸引力,他們希望幹細胞將會是解答。」「但在此一案例,這些婦女參與的臨床組織危險性超高。」

Three women blinded after stem cell injections at Broward clinic BY DANIEL CHANG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Health System's Bascom Palmer Eye Institute in Miami pictured in October 2014. In this 2012 photo, Dr. Thomas Albini, a professor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at Bascom Palmer Eye Institute, demonstrates an eye exam used on patients to detect signs of macular degeneration. Albini co-wrote an article in this week'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bout three women blinded after receiving stem cell injections at a Broward clinic to treat their macular degeneration.  When three elderly women with a common age-related eye disease were blinded after receiving stem cell injections at a Broward County clinic in summer 2015, the red flags were apparent to Thomas Albini, a clinical ophthalmologist with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Health System's Bascom Palmer Eye Institute. Raising Albini's suspicion were the women's accounts of what had happened: Each had both eyes injected on the same day with stem cells extracted from their body fat. They received little to no follow-up care or evaluation before or after the treatments. And they paid $5,000 each for the procedure."When that all was revealed, I was just in disbelief that this was happening in Broward," said Albini, who helped care for two of the three women and co-wrote an article in this week'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etailing his experience."I knew that things like this could happen in other countries that don't have a sophisticated medical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lbini said Thursday. "But I really was naive to the fact that this could happe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n I realized I was just as naive about it as the patients were."  The CEO of the Sunrise clinic where the women received the stem cell injections said he believes the article was intended to hurt the company's finances. Albini's article, which was co-written with nine other physicians, exposes what he calls a "loophole" in the U.S. government's oversight of unproven treatments involving stem cells. It also raises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federal regulators are doing enough to protect patients from risky medical procedures — especially ones that project the false impression that they are government approved. He said he co-wrote the article to alert physicians and patients to the dangers of unwarranted claims about the healing power of stem cells, which Albini said hold great promise but remain largely untested for clinical use."For us to get to the point where we can establish good stem cell therapy," he said, "we have to do good research that is ethical and also scientific. Whatever these patients had, it was neither ethical or scientific." In a written statement issued Thursday, Mike Tomás, CEO of U.S. Stem Cell Clinic, called the NEJM article "old news" and suggested it had been published to challenge the company's most recent financial report that revenue had risen by 38 percent, from $2.2 million in 2015 to $3.03 million in 2016. Tomás, who is a judge for the Miami Herald's annual Business Plan Challenge, also pushed back on suggestions that the clinic's stem cell treatments are unsafe."For nearly 20 years our clinics have conducted more than 7,000 stem cell procedures with less than 0.01 percent adverse reactions reported," he said in the written statement. Tomás declined to comment on the patients, citing federal privacy rules. But he added that the clinic no longer offers eye treatments.  The three women, ages 72, 78 and 88, all had macular degeneration, a common eye disease among the elderly that can lead to vision loss. They received the stem cell injections at a clinic in Sunrise that incorporated in 2014 as Regenestem Health and that same year changed its name to U.S. Stem Cell Clinic. Within 36 hours of their treatment at the Broward clinic, two of the three women went to the emergency room at Bascom Palmer for blind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increased blood pressure in their eyes, excessive bleeding, retinal detachment and dislocation of their lens.  Although the women had moderate vision loss prior to the stem cell treatments, a year later their vision ranged from total blindness to 20/200, which is considered legally blind."The thing that was most alarming when I saw these patients come to Bascom Palmer was the fact that they had this procedure done on both eyes in the same day," Albini said. "If you'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experimental, God gave us two eyes. Do it in one eye at a time. Even commonplace surgeries like cataracts are not performed on both eyes on the same day." Albini spoke to two of the women and believes they might have been misled into thinking that they were participating in a legitimate clinical trial sanction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part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because at least two of the women said they learned about the stem cell procedure through the website ClinicalTrials.gov — an NIH database that lists publicly and privately supported clinical studies conducted around the world.  "They think that when they see that, that it's a rubber stamp of approval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somebody has investigated this and said this is a legitimate therapy," he said. "What became quickly apparent to me was that it wasn't clear they had participated in any sort of clinical trial. It didn't sound like a trial in terms of any of the follow up or the evaluation."  550       Number of clin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fering stem cell therapy for injuries and medical conditions Congress established ClinicalTrials.gov for many reasons, including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publicly and privately sponsored clinical studies, said Renate Myles, an NIH spokeswoman, in a written statement. The information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by study sponsors or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but posting on ClinicalTrials.gov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endorsement by the NIH, Myles said.  "ClinicalTrials.gov does not independently verify the scientific validity or relevance of the trial itself beyond a limited quality control review," she said in the statement. Myles urged patients to talk to their doctors before participating in a study and she noted that the NIH has now posted a more prominent disclaimer on the website.  For-profit clinics offering unproven stem cell treatments and making unsubstantiated claims to about their ability to cure a range of medical disorders have prolifer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first gaining popularity overseas, said Timothy Caufield, a professor of health law and science policy at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in Canada.  Many have evaded regulation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part because they use stem cells extracted from a patient's own body and because they don't manipulate those cells too much before re-injecting them — a process considered a medical procedure and not a drug."Some of these clinics are making promises about therapies for ALS, for cancer, for autism, for everything," Caufield said, "and of course more for cosmetic procedures, like anti-wrinkle, anti-aging." But, Caufield said, there are very few stem cell therapies approved for clinical use, and that regulation is not preventing the science from advancing. He urged patients to consult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tem Cell Research's patient handbook before considering stem cell therapies."There's this perception that there are all these stem cell therapies out there that are close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that ... are being held back by regulators and if they just step back, there would be all these treatments," he said. "It's just not the case. The science isn't there yet."  

慈濟科技大學 無償培訓 種植紅藜 !


紅藜收成農友樂 慈科大無償培訓奏功 2017-03-16 12:15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即時報導紅藜收成了!慈濟科技大學去年九月無償培訓台東青年農友,從種植紅藜、研發周邊商品到路行銷,今天6千株紅藜的收成,象徵農業發展新契機。來自台東的農友江志鵬、江雨蒨與劉清鴻都是農家第二代,年紀輕、毫無務農經驗,但是,對新事物接受度高。他們負責栽種2000坪紅藜,從育苗、澆水、除草,直到收成後的曝曬、清洗、加工、脫殼。甚至,影響務農多年的雙親,改變耕種模式,不再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首度嘗試栽種有機紅藜。另外,慈濟科技大學也安排品牌行銷與推廣、網路行銷、顧客關係管理等課程,設法提升產值,目前,江志鵬兄妹倆已回鄉,在台東太麻里栽種了1000株有機紅藜,並生產各六千包的紅藜穀粉與紅藜玄米茶,採階段性推出,測試市場水溫。去年七月尼伯特颱風,造成台東農業高達7.2億元災損,農民欲哭無淚此,八月間證嚴法師親訪尼伯特風災受災農民後,曾建議農民與慈濟科技大學洽談合作,期能改善生計。因而,從去年九月起,完全無務農經驗的江志鵬、江雨蒨放下服飾店生意,與剛退伍的劉清鴻前往慈濟科技大學接受紅藜栽植相關技巧與資訊。江志鵬表示,種植台東特產釋迦樹成本太高,從整土、復甦到收成,得投入七年時間,而紅藜屬短期作物,120天左右就能採收,收成後也可繼續種植其他作物,符合經濟效益。慈科大校長羅文瑞指出,紅藜營養價值高,周邊商品商機無限,紅藜又稱為「穀類的紅寶石」,蛋白質含量不遜於牛肉,鈣含量是稻米的50倍,膳食纖維是地瓜的7倍。目前,慈科大已研發出紅藜面膜、酵素、精力湯、能量棒、茶包等周邊商品,也涵蓋食品、美妝保養、生醫產品等領域,深受產業界青睞。

 

Class II 醫材 再開放5項可於網購 (血壓壓脈帶/月亮杯/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海水洗鼻器)


新增開放藥商()得於通訊交易通路販賣部分第二等級醫療器材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建檔日期:2017/03/16 更新時間:2017/03/16有鑑於網際網路、電視購物等新興通訊交易通路興起後,民眾取得商品之管道日漸多元,為兼顧民眾對部分適合居家使用第二等級醫療器材之需求,及確保消費者使用醫療器材之安全,並鼓勵廠商依藥事法相關規定販賣醫療器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106316日公告修正「藥商()得於通訊交易通路販賣之醫療器材及應行登記事項」(原名稱為「藥商得於郵購買賣通路販賣之醫療器材及應行登記事項」)新增開放5品項符合「居家使用」、「非侵入性」、「非植入性」、「無須專業人員指示操作」等四大原則之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得於通訊交易通路販賣106316日新增開放5品項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得於通訊交易通路販賣 衛生福利部(前行政院衛生署)於10111日公告開放具有實體通路營業處所之醫療器材藥商()向所在地之衛生局提出申請經核准後,得以通訊交易通路販賣OK、紗布、醫用護具、機械式助行器、機械式輪椅等低風險之第一等級醫療器材,10312日起,開放體脂計、保險套及衛生棉條等適合居家使用、非侵入、非植入且無須專業人員指示操作之第二等級醫療器材,1041015日起新增開放手術用口罩、酒精棉片、優碘棉片、凡士林紗布、免縫膠帶、隱形眼鏡清潔保養產品、醫療器材軟體等第二等級醫療器,本次更進一步新增開放5品項之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得於通訊交易通路販賣,將持續提升消費者取得醫療器材之便利性。食藥署提醒消費者,透過通訊交易通路選購醫療器材時,應先諮詢醫療人員之專業建議後,選購符合個人需求之醫療器材,且應認清產品是否具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產品其他相關說明書,並確認醫療器材之標籤、仿單及包裝之標示內容,是否包括廠商名稱、地址、品名、許可證字號、批號、製造日期及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等資訊,確認產品之合法性,及於有效期間內使用,並依產品使用說明書所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妥為使用,以維護民眾健康權益。

(台大論文案) 中研院 阮麗蓉/蕭培文 網路連署…審查全台違反學術倫理事件 !


「匡正學術倫理」中研院網路連署中止楊泮池職務 林宥辰 20170316 13:20 風傳媒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阮麗蓉、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蕭培文等人今(16)日召開「匡正學術倫理風氣」連署記者會,阮麗蓉表示,自去年11月起,台大教授郭明良遭舉發論文造假超過10重創台灣高等教育及國際聲譽,因此在臉書公開社團「對科技部,你沒有沉默的權力」發起連署,截至今日中午12時,已有2667人參與響應。阮麗蓉表示,連署書上要求要求長期與郭明良團隊合作發表論文的台大校長楊泮池,應立即停止所有行政職務,另外要求教育部、科技部成立跨部會學術倫理辦公室,並建立制度審查全台違反學術倫理事件。她呼籲,相關單位應嚴格執行違反學術倫理事件的懲處,並在網路上回報進度讓大眾得知。蕭培文指出,多年前自己和後輩學者們都非常敬佩楊泮池與郭明良,但從2006Cancer Cell論文勘誤多達3次,2016年的一系列論文也出現數據有誤,顯現他們「治學錯誤百出,絲毫都不嚴謹」的態度;阮麗蓉則說明,在生醫學術領域,教授或研究員所發表論文的質與量,是奠定專業的證明,若有造假,聲譽恐怕不保。目前已有2667人參與連署,其中包括779位教授、研究員、醫師,236位博士後研究員,228位研究助理,615位學生以及809位非學術界社會人士,這份連署書將會呈遞給總統與科技部等相關部門,同時也希望政府應做公正調查,追究責任,給台灣學術後輩一個警惕。

 

(台大論文案) 全國教師工會: …台灣學術界也將被國際看不起 (詐騙王國)


學者:楊泮池再不下台 恐釀「學術界禽流感」2017-03-01 10:49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台大教授郭明良論文案,台大校長楊泮池全身而退。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天與多位大學教授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楊泮池用最高道德標準立刻辭職以示負責,否則台大將被社會看不起,台灣學術界也將被國際看不起,台灣「詐騙王國」的惡名恐難有洗刷的一天。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認為,楊泮池用「意造假」作為辭職標準,無視他是造假論文的「共同作者」,無視他的論文被「撤銷」,無視他做為台大校長具有「示範」的作用,顯然不符大學校長應有的風範,也是對台灣學術界的嚴重負面示範。台灣詐騙集團聞名國際,黑心商品層出不窮,倘若高教圈、學術界持續用最低標準看待自我,恐難遏止論文造假歪風。世新大學前校長賴鼎銘建議楊泮池,當學術倫理被澄清之際,也是承擔責任倫理(行政責任)的最好時機。「此時急流勇退,尚可保持學術界的優美身影」,若再蹉跎,不只身影日小,更將危及台大,朝向網友所言「頂賤大學」,造成「台灣學術界的禽流感」,不斷蔓延擴大。東華大學教授王純娟指出,3個月了,楊泮池說不下台就不下台,還在戀棧權位。楊泮池受調查期間拒絕停職,仍指揮、處理校務,整個調查程序已遭受「汙染」。王純娟表示,郭明良25年來,申請科技部經費多達5.5億,且楊泮池跟2007年就開始跟郭明良合作,20多年來唇齒相依,楊泮池更不停推薦郭明良,但事情發生後,楊泮池卻不斷跟郭切割,「對得起台灣學術界嗎?」南華大學教授周平認為,從研究倫理上的合宜性推導出校長不須辭職,是邏輯上的跳躍,以及倫理預設上的混淆不清。目前的調查結果是,楊泮池的行動本身、動機和意圖並無造假的成分,但這只能說明作為學者的楊泮池並未違反科學誠信(scientific integrity),而無須受到懲處,卻不能因此證成作為校長的楊泮池是完全免責的。周平表示,就學術倫理而言,造假論文所牽涉的環節中,楊泮池校長雖被認為不違反科學真誠,但是他的雙重角色(學者和校)卻是論文產出不可或缺的一環,要完全抽身而出、撇清責任,實在有違情理。楊泮池校長面對此一事件態度過於消極被動,缺乏主動回應的勇氣,彷彿是路人甲一般,對於台灣學術界所造成的重大傷害不聞不問。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