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啟惠盼生技園區106年完工
中央社 2011-05-20環保署今天召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案第3次環評初審會議,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表示,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案環評能順利完成,盼生技園區能於民國106年完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案因開發地鄰近生態濕地,外界質疑濕地恐被破壞,一度引發環保團體不滿,作家張曉風更曾為此下跪陳情。此案今於環保署召開專案小組第3次環評初審會議,翁啟惠與張曉風皆出席。張曉風於會中第1個發言表示,「放過這塊土地吧,」她說,人類在與大自然競爭時,有許多狀況是無法掌握的,開發單位在報告中似乎對環境有很多把握,但生態其實是很脆弱又難預估的。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也於會中發言表示,開發計畫執行後台北市將會再增加人口,台北市已經很擁擠,這根本是「環境不正義」。他質疑翁啟惠於日前曾對外表明,有信心此案會通過環評,他問,「會議未開,中研院怎能預告環評?」翁啟惠於會中澄清,他日前稱的「有信心」,是在立法院備詢回應立法委員時所作的回答,而最大的前提是「若能順利通過的話,有信心通過環評。」對於廖本全提出台北人口恐增加疑慮,翁啟惠受訪時表示,他的建議非常好,但高階研發人員多位在北部,若生技園區建在中南部恐有舟車往返問題。他也曾到中南部評估過,發現當地需求是生產製造的就業機會,「在北部研發高階產品後,再到南部生產就沒有問題。翁啟惠指出,台灣的生技相關智慧財產專利成績在世界排名第13位,其中中央研究院擁有專利佔1/3,建造生技園區有其必要性,「台灣有專利基礎研究,還須有初階技轉開發製程,才能補足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缺口。」翁啟惠表示,台灣目前的生技代工在血壓計、體溫計非常強,但這些都是較低階產品。因此打造國家生技園區目的,是針對目前難以治療的癌症、抗藥性傳染疾病或神經性退化等難以治療的疾病,研發創造更多高階產品,例如研發新藥物、標靶藥物或新疫苗等。翁啟惠說,台灣其實已有很強的研發論文,就只差落實開發,園區建立後研發成果能透過建立產業,使台灣生技人才能有就業環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