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大作戰 虛擬生技公司興起【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2014.06.05 03:40 am圖/經濟日報提供 生技新創企業Alkeus製藥公司有很遠大的目標:讓因為罕見疾病而眼盲的小孩重見光明。這個任務想必需要龐大的營運預算,但Alkeus並沒有雄厚的財力。Alkeus沒有一個全職員工,也沒有實驗室空間,創辦人暨執行長沙德(Leonide Saad)不支薪,要開會選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空教室,或大街上的咖啡廳。Alkeus屬於新一代蓬勃發展的「虛擬生技公司」(virtual biotech),這種公司在創投資金比以往更難取得的情況下,應運而生。這些公司通常由一到兩個希望實現科學突破性進展的合夥人成立,他們聘請顧問並將實驗室工作外包出去,以節省開支。如果想保有辦公室,通常選擇與同業共用一個空間。36歲的沙德說:「這種方式在節省成本和彈性上有很大的優勢,但陷阱也很多,常常讓公司運作瀕臨中斷。」碰到沒有投入全心合作的承包商,是最頭痛的問題。從舊金山到劍橋,目前營運中的虛擬生技公司有上百家。提供不少融資給生技虛擬新創企業的創投業者Atlas Venture 合夥人布斯預估,美國每年生技創投資金約40億至50億美元,三分之一流向虛擬公司。過去10多年來,像Genetech和Gilead Sciences這類生技公司,都有自己的實驗和科學團隊,他們一開始通常先取得創投資金,再發行新股籌更多資金。但現在的融資環境不比以往,部份原因是不少造價昂貴的生技計畫並未實現,投資人已經失去耐心。此外,製藥產業的巨大轉變,讓虛擬運作方式得以實現。這些年來大藥廠裁掉數千名科學家,多數人轉而成立或加入提供藥品開發服務的「委託研究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簡稱CRO),讓生技新創公司可以完成大多數的實驗室和臨床工作。
舊藥品 藥廠要脫手【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美國Merck、法國賽諾菲及英國葛蘭素等大藥廠正設法處分舊藥品的產銷業務,考慮中的方法包括出售或分割,以集中力量發展成長更快的產品。華爾街日報報導,專家指出,近來多家歐、美大藥廠致力於處分成長緩慢、失去競爭優勢的業務,以去蕪存菁。紐約ISI集團製藥業分析師史科本表示,這些公司的管理團隊回應股東的要求,強化優勢部門、淘汰弱勢業務。Merck藥廠的「多元化品牌」部門擁有多種在已開發市場中喪失、或即將喪失專利的舊產品,包括降血壓藥可悅您及好悅您,治療雄性禿的保康絲等。Merck已經與多家潛在買主展開初步協商出售事宜,估計金額約150億美元。賽諾菲正考慮拿舊藥作為「甜頭」,設法與其他醫療公司針對某些特定業務進行聯合投資。葛蘭素的舊藥業務也走下坡,今年第1季銷售比去年同期減少11%,目前正針對舊藥部門(占總銷售額15%)進行「多項選擇方案評估」,包括出售在內。銀行業指出,其他製藥公司也正考慮類似做法。專家表示,這些舊藥業務營收成長緩慢甚至減少,因為許多舊藥都已喪失專利權的保護,必須與低成本的學名藥競爭,很難吸引私募基金及其他藥廠的購併興趣,因此處分資產的算盤能否落實仍不確定。【2014/06/05 經濟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