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追捧生技股的3大迷思 拉抬理由一籮筐 回歸合理評價才是王道美國NBI生技指數又再創新高,台灣生技股將補漲?浩鼎也掛牌上市,台灣生技股有機會因而再起一波行情?投資人在投資生技股之前,切莫人云亦云。 2015/03/31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73 期 作者:尚清林 市場上常常聽到很多分析師喜歡說,美國NBI生技指數又創新高,所以台灣生技股……,」隨著新藥股王浩鼎的掛牌,及NBI生技指數再創新高,受去年8月「基亞事件」衝擊沉寂一段時間的台灣生技股,又有活蹦亂跳的跡象。當投資人對生技股再度懷抱希望之時,台灣工銀波士頓生技創投董事長李明亮特別提醒說,一個產業要走到成熟之前,都會經歷過泡沫,因此,「別衝太快,還是要投資真的有實力的公司,而不是跟著市場的風潮走。」瑞銀投信副總裁張繼文指出,美國生技指數已經走了3年多頭,這一次指數漲破3800點再創新高,帶動了整體生技績效水漲船高,但台灣生技環境與美國卻不能相提並論。
迷思1 NBI生技指數創新高 台灣生技股將補漲?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這一波美國生技熱潮主要是面對專利斷崖和低利環境,特別是今年以來的併購平均金額,已超過5年的水平,預估未來併購金額將持續增加,熱潮延燒,帶領著生技指數不斷走強。關鍵是,即使生技指數走高,但目前預估本益比為17.3倍,仍低於長期平均的18倍。但回頭來看,台灣生技產業的環境,並不同於美國,法人拿出生技業的財報數字,市場上最熱的浩鼎,2013年每股虧2.9元,去年虧4.3元,IPO第一天衝上378元,坐穩新藥股王寶座;寶齡去年每股盈餘也賺不到1元,但股價也有200多元;智擎一三年每股虧損1.26元,一四年直到第3季才開始轉虧為盈,但股價也在200元以上。美國與台灣生技產業兩相比較下,是誰被低估了?誰被過度的期待?本益比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迷思2 浩鼎掛牌帶頭衝 生技股將有大行情?自去年8月基亞事件後,台灣生技股慘遭嚴重的本益比修正,因此有著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背書、超級大股東的尹衍樑加持、及享譽國際的生技專家張念慈擔任董事長的浩鼎,很自然的就成了投資人寄託希望之所在了。但有一位法人提出不一樣的想法,他認為,過去在電子業常會透過強勢股的帶動,激勵整體族群比價效應,在邏輯原則上是說得通的;比方說,蘋果業績好,股價創新高,台灣的蘋果供應鏈大致上也都能繳出漂亮的成績單,進而拉高本益比。但是,如果說生技業要靠浩鼎拉抬比價效應,邏輯上恐怕會有問題。因為台灣的新藥產業,每一家公司選擇的藥品種類不同,個別的新藥研發進度不同,都是單一獨立個體,很難像蘋果供應鏈一樣,放在同一個平台上比價。因此,即使是浩鼎新藥研發有了重大突破,仍不等於其他新藥公司也有同樣的好消息,更何況有些生技產業是醫材、或是藥廠公司,業態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