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常用於治腎虛腰痛 2018年08月06日 文/胡乃文(上海同德堂醫師)產婦坐月子的時候,常常被建議服用杜仲,為的是改善生產之後的腰背痛。原來,杜仲有補腎作用,治療腎虛。它常被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疼痛」的病症;例如現代人所謂的「骨刺」之類的病,就容易發生坐骨神經受到擠壓,以致於坐骨神經分布到的位置疼痛,包括了腰膝腿足。除了治坐骨神經痛之外,它還能治療排尿不力而形成「餘瀝」,在膀胱內仍然留有小便以及小便滴滴答答的現象。《神農本草經》云:「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溼,小便餘瀝。久服,輕身耐老。」《名醫別錄》云:「腳中酸疼,不欲踐地。」陶隱居的《得效方》記載,以杜仲一斤,切,炒,再用酒二升,浸漬十日,每天飲服三合,治療腰背虛痛。另《三因方》中記載,杜仲研成末,每早晨以溫酒服二錢,也治療腰背虛痛。
杜仲取名因由 杜仲的這個名字來源,可能得自於一位仙人。《本草綱目》對於杜仲的「釋名」有這樣的說法:時珍曰,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它又有《別錄》記載的「思仲」之名、《本草經》記載的「思仙」之名,都是同一個意義。 網路上讀到:「杜仲」的名稱由來,是一位名叫杜仲的大夫,一天進山採藥,偶爾看見一棵樹,在樹皮當中有密密麻麻多條白絲的「筋骨」。他想,人若吃了這「筋骨」,會像樹一樣筋骨強健嗎?於是,親自嘗試。幾天後,不僅無不良反應,反而覺得精神抖擻,腰、腿也輕鬆了,他又服用一段時間後,結果奇蹟出現了,不僅身輕體健,頭髮烏黑,而且得道成了仙人。
杜仲,還有一個名字叫作「木棉」,為什麼這樣叫呢? 原來是,當杜仲在用於治病的時候,大部分是使用它的樹皮,銼去外表粗皮的樹皮。在試著將杜仲的皮折斷時,卻會見到皮中有很細密的很難掰斷的銀色的、看起來有點像棉絮那樣的絲,所以又叫作「木棉」,《博物志》的記載,說「杜仲,皮中有絲,折之則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