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1, 2019

長庚: 15~20%台灣人有HLA-B*13:01基因型 (過敏風險40倍: 磺胺類藥)


磺胺類藥物恐嚴重過敏 特定基因 風險增40 列印2019-07-10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一名女大生因全身紅疹、發燒多日沒改善,甚至出現少尿、黃疸,就診檢查後才知道是因頑固型痤瘡,服用磺胺類藥物而引起嚴重的藥物過敏。長庚醫院皮膚科團隊最新研究證實,如果帶有特定基因型「HLA-B*1301」,在使用磺胺類藥物時,會更容易發生嚴重的藥物過敏,風險是一般人的40倍以上。

國人20%屬危險群 磺胺類藥物是一種老藥,用途為殺菌、消炎,是治療泌尿道感染、青春痘和皮膚發炎的常用藥物,使用機率很高、難以完全被取代;不過大約有3%6%的人對磺胺類藥物過敏。長庚研究團隊指出,約有15%20%國人帶有「HLA-B*1301」基因型,這些人若使用到磺胺類藥物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藥物過敏,當中更有1%2%會發展成嚴重藥物過敏,例如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等,也可能因嚴重藥物過敏導致肝、腎衰竭而喪命。

恐導致肝、腎衰竭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與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鍾文宏指出,若早期診斷和停止使用磺胺類藥物,一般輕微的藥物過敏患者就可達到症狀改善。但若是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的病患一旦症狀出現後,即使停止使用磺胺類藥物,但藥物已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反應,仍會使病程持續進展、惡化,甚至造成死亡,死亡率甚至高達30%40%。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醫師陳偉迪指出,若能提早基因檢測和疾病早篩,利用藥物基因篩檢出易發生嚴重藥物過敏反應的高危險族群,可免除嚴重型皮膚藥物過敏反應常耗費龐大的醫療支出。陳偉迪說,目前可利用貼膚測試、藥物淋巴球活化試驗等方式,讓民眾在使用磺胺類藥物前先檢查是否有藥物過敏,降低嚴重過敏發生機率。他也提醒,服藥後,若出現皮膚紅疹、起水泡或嘴唇、口腔黏膜潰爛、發燒、喉嚨痛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避免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等併發症發生。這項研究結果去年7月已發表在國際知名研究期刊《皮膚病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