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啟惠:生醫迎十年榮景 2020-07-30 01:50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黃淑惠/台北報導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惠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的影響,提供了生醫產業與資通訊產業合作的契機,台灣擁有全世界第一的醫療服務與國際競爭力的科技產業,再加上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延長十年,並納入數位醫療與國家策略產品,將帶動生醫產業達到新的高峰,他也認同將會有十年榮景。以下是翁啟惠接受專訪摘要。
問: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生醫產業的影響?答:今年4月起生策會舉辦一系列的座談會,結合產官學研界商討疫後的發展。大家首先形成的共識是先建立好國家安全的新思維,那些醫療用品與物資是必須掌握、不可缺少的,並思考生技、醫藥業應該如何投入;第二個重點是建立關鍵新科技、開發新市場。生策會自去年改選理監事後,新增了許多科技業及醫界的老闆,到了今年疫情爆發後,網路視訊、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5G及雲端等科技都派上用場。台灣的醫療服務品質世界是第一,若能結合ICT(資通訊)新科技,應可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以台灣的「健保資料庫」及「人體生物資料庫」為例,這是推動台灣走向早期治療和預防醫學重要關鍵。將來透過大數據分析整理,可協助我們瞭解疾病的形成、發現更多致病因子;除了疾病治療之外,對發展早期檢測及預防也有幫助。
問:怎麼看待台灣ICT與AI結合創造生醫產業未來?根據統計,全球生技醫療支出,2018年約達10.6兆美元,占全球GDP10.9%。台灣的醫療支出只占國內GDP的6.6%,相較全球的平均值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數字值得注意,為何台灣醫療支出只占GDP的6.6%就能做到世界第一,這也是台灣特有醫療環境所衍生出來的好成績。未來台灣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利用新科技提升醫療精準度與效率,甚至延伸到疾病的預防和健康維護將是關鍵。我很樂觀看待ICT(資通訊)產業跟醫生對話而創造新機會。簡單的說,由醫師提出醫療相關需求,而ICT產業則提供相對應的產品或交由生技界研發。尤其,台灣的ICT產業非常有競爭力,每年平均投入的研發費用約占總營收的2.85%,如果其中有1%投入跟生技有關的研發,每年就有數千億元,這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問: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將有新版,如果成功,是否會帶來十年榮景?答:肯定會有的,這次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傳出將延長十年,並將新增「數位醫療」及「國家策略生技產品」。三年前政府在BTC(生技諮議委員會)會議上已經有共識要發展精準健康產業;國家策略生技產品,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對的項目,透過生技新藥條例提供賦稅優惠,鼓勵朝高附加價值相關的產品去發展。以疫苗為例,並不是一項高獲利的產品,但是對國家安全卻很重要。另外受到這次疫情影響,產業全球化的概念也會有新思維,台灣對於關鍵原料的掌握很重要。
問:近月來生技股相當熱絡,對台灣生技產業的影響?答:社會大眾對生技產業有必要進一步的認識,從資金、人才、研發項目到國際化等四大重點去關注。生技產業投資期長、風險也很高,台灣因為從事股票交易不用課稅,全民投入股市後,一遇到波折就容易出現不同的聲浪;另一方面,台灣比較缺乏對早期的新創公司及後期臨床試驗的投資,造成公司因資金短缺而經營不順利,或許政府可以鼓勵更多創投,讓資本市場更活絡。在人才方面,如前所言,因為資本市場的結構問題,台灣生技產業在剛成立的初期及臨床三期這前後兩階段,都很缺乏資金。因此台灣生技公司規模都很小,人才被稀釋,加上生技經理人才本就缺乏,整個產業體質也不夠大,也就無法造就更多經營管理人才。第三是研發選題的部分,因為國內的資金較保守,不太敢投入高風險的研發項目,目前台灣已有18項新藥研發成功,其中七項已進入世界各國市場,只是目前已上市的藥品市場範圍仍小,希望後續能有更多重量級的新藥在台灣推出。台灣也應該要鼓勵發展需要經過人體試驗的高階醫材。第四是國際化部分,台灣經濟發展的強項在中小企業,這固然能讓初期的生技公司發展更靈活,但是到後來往往需要大公司來承接,並開拓市場,在國內現有的藥廠之外,或許台灣的高科技廠商也可以參與扮演這樣的角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