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9, 2020

(台生材) 台快製 董事長 廖俊仁 退/ 林志茂 接

台生材:子公司台灣快速醫材製造董事長改由林志茂擔任2020/08/12(6649)台生材-代重要子公司台灣快速醫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董事會選任董事長1.董事會決議日期或發生變動日期:109/08/112.人員別(請輸入董事長或總經理):董事長3.舊任者姓名及簡歷:廖俊仁/台灣快速醫材製造()公司董事長4.新任者姓名及簡歷:林志茂/台灣快速醫材製造()公司董事長5.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解任」、「任期屆滿」、「職務調整」、「資遣」、「退休」、「逝世」或「新任」):新任6.異動原因:董事會推選。7.新任生效日期:109/08/118.其他應敘明事項:全面改派法人董事監察人之代表人,故董事會重新推選董事長。

中科: 微創手術室一條龍

微創醫材百家爭鳴 成跨產業整合新引擎 廖家宜 2020-10-16 微創醫材是近年生醫產業百家爭鳴之地。具備高度整合性的微創醫材產業,從材料到製程結合塑膠、金屬、光電、機械加工等業者,而近年中部成為精密機械與光電等產業的重鎮,也吸引微創醫材聚落逐漸成形,形成微創醫材的研發、製造、應用等上中下游產業鏈。微創手術因為具備傷口小、流血少、可降低感染風險且復原速度快等優點,在世界各國快速成長,並漸漸取代傳統的開刀手術,也一舉帶動微創醫材市場的爭相投入與蓬勃發展。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2021年將達到181億美元的市值。微創醫材是一項具高度整合性的產業,在材料的部分兼具高分子塑膠、化工、金屬五金等材質,而在製程的部分則橫跨光電、機電、機械加工、電子、半導體等精密及光電製造業者,最後還必須經過安規檢驗與測試消毒等程序,這是一項是結合材料業者、精密製造業者與醫療器材業者的整合性產業。隨著微創手術產業的高成長,加上微創醫材的高度整合,對以代工起家、扮演全球製造業重要供應鏈的台灣醫材相關廠商來說潛力無窮。目前台灣在微創醫材製造上雖以國際大廠代工為主,但仍有部分新創公司建立自有品牌。業界指出,過去台灣產業的發展從早期傳統產業到塑膠化工,到現今的精密製造與電子、半導體等製造業為主,如能整合上、中、下游相關資源,引進新的技術需求,整合現有如異業結合的核心能力,發展具競爭力的高階微創醫材或明星產品,將十分具有發展微創手術醫材的優勢。近來如中科便以微創手術室一條龍的概念,從手術燈、內視鏡系統、智慧導航手術眼鏡、機器手臂等微創手術所需的醫材,都可以在中科找到,也將台中精密機械產業結合微創手術技術,整合成手術室平台後打團體戰行銷國際,目前也已吸引到許多微創醫材或AR廠商進駐。

健保影像資料 產學AI合作: 10案/ 台大: 主動脈鈣化/脂肪全自動分析AI模型

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今盛大舉行,展現AI科技應用成果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建檔日期:109-10-27全民健保開辦至今已滿25年來,其所累積的就醫紀錄結構化資料高達649億筆、醫療影像自107年收載至今也有22億筆,成為台灣發展大數據分析與醫療人工智慧(AI)的寶庫;中央健康保險署配合智慧政府行動方案,開放資料極大化加值應用,在符合個資保護法前提下,自1086月開放外界以產學合作方式申請去識別化之醫療影像應用,於今(27)日舉辦「健保25週年‧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會中邀請賴清德副總統、國家發展委員高仙桂副主任委員、科技部謝達斌次長、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林百里董事長蒞臨致詞,並實際瞭解各醫院在現場呈現的AI成果實機展示,與會貴賓及來自產官學的各界人士都表示大開眼界,也對台灣發展AI打進世界盃更具信心。臺灣健保走過25,邁向AI大數據應用為持續提升國人的醫療照護品質,健保署不斷推動與導入各項醫療科技。兩年多前,當時擔任閣揆的賴清德院長即曾應邀到健保署出席「醫療資訊上傳雲端與調閱分享,無遠弗屆,分級醫療新紀元記者會」,對健保署突破萬難讓各醫院的影像檢查及報告即時上傳與分享,給予高度肯定,今日他以副總統身分蒞臨健保署,在致詞時特別強調,智慧新時代是未來全球發展的必然趨勢,臺灣擁有龐大且享譽國際的健保資料庫,數十年來累積的資通訊產業科技能力,有實力成為智慧醫療國家,符合蔡總統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見,並提升我國智慧醫療產業競爭力。隨著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健保署早在107年參與國家發展委員會「亞洲·矽谷試驗場域計畫」,辦理醫療影像倉儲建置及人工智慧應用,建構健保署人工智慧高速運算平台,將資料去識別化,以腦瘤轉移自動AI偵測驗證平台整合度及可用性。接著在1086月公告全民健保資料AI應用服務試辦要點,正式開放外界以產學合作方式申請去識別化之CTMRI影像,進場訓練AI演算法及模型,試辦計畫共計15件申請案件,包含醫界9家、學界6家,其中10案有產學合作。

健保AI產學合作,加值精準醫療發展 今天的研討會共計有十二個團隊發表AI研究成果,並有各自的亮點,茲簡述於後:臺北榮總-全方位腦轉移瘤人工智慧診斷系統輔助門診:開發腦轉移瘤AI輔助診斷系統升級版DeepMets®-Plus,可精準辨識出腦轉移瘤病灶並計算數量、最大徑與體積等重要資訊,並於臺北榮總神經影像及胸腔內科開放AI輔助門診,協助偵測肺癌腦轉移瘤病灶,提升醫療作業流程效率及品質。臺灣大學-BodyPart 醫學影像身體部位 AI 辨識與 COVID-O2 模型跨國聯邦學習:建立可辨識影像對應之人體部位的「BodyPart 智慧檢索系統」,在無需標註的情況下,正確且快速地分辨頭、頸、胸、腹部各器官。參與國際大廠 NVIDIA研究,利用AI模型預測 COVID-19 症狀患者,需要補充氧氣的需求。臺大醫院-人工智慧胰臟診斷輔助工具─PANCREASaver:世界首創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全國性資料庫大規模驗證,正確率高達 91.1%,整合至醫學影像擷取及傳輸系統 (PACS),輔助快速診斷胰臟癌。臺大醫院-智慧化腦轉移腫瘤自動輪廓勾勒及效能評價系統分析:開發高精準立體放射手術全程規劃智慧顧問,建立腦轉移瘤及周圍危及器官之自動標註系統,並提供腫瘤標註結果評估。依據腦部磁振造影影像,提供術後之遠端復發速率,並提供腫瘤與周圍危及器官之距離參數,提供醫師手術及術後判讀依據。臺灣大學-結合全民健保電腦斷層影像大數據建立國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模型:開發心臟主動脈鈣化/脂肪全自動分析AI模型(HeaortaNet®)為全世界唯一能自動分類及計算胸腔鈣化/脂肪定量的AI模型,心臟分割準確度達94.2%,大幅提升胸部CT附加價值,落實精準醫療。北醫附醫-基於健保署之巨量資料驗證肺部人工智慧診斷輔助系統:建置肺結節CT影像診斷輔助系統 (Deep-LungLungRads) 並結合深度學習與放射圖譜演算法,能於20秒內篩檢出肺結節病灶位置、協助肺結節良惡性判斷、自動產出國際標準臨床處置報告亞東醫院-鼻咽癌自動分期(T stage)之人工智慧模型開發:鼻咽癌(NPC)在東南亞特別盛行,但因頭頸部位解剖構造複雜,判讀不易。運用頭頸部核磁共振影像建置AI模型,串接臨床流程並整合至RIS系統(醫療影像報告系統),自動判讀腫瘤位置以及腫瘤分期,並即時自動顯示腫瘤分期結果。打造智慧醫療,與各界共創AI防疫未來式健保署表示,為擴充我國醫療AI發展量能,健保署於今(109)3月與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林百里董事長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廣達電腦捐贈健保署「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QOCA® AIM)」系統,並客製化打造有利健保資料加值的環境。另外,健保署和成功大學蔣榮先教授團隊合作,開發COVID-19AI模型,目前正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醫療器材專案製造。今年6月及10月健保署修訂「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對外提供資料作業要點」及「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資訊整合應用服務中心作業要點」,非自然人資料去識別化後,開放產業申請運用。健保署李伯璋署長指出,健保署累積高價值之巨量醫療數據資料庫,今天的研討會初步呈現健保資料庫開放應用,透過與產業界合作,發揮產、官、學協力綜效,進而創造AI應用的成果,健保署未來仍秉持開放態度,在符合各項法規及相關規範的前提下,鼓勵各界有承作意願之團隊,進行資料庫的加值應用,促進國家發展及增進國民的健康與福祉,並將成果回饋全體國民。

(台快製) 台灣快速醫材製造公司+亞克迪生: 醫材打樣試製

台快製、亞克迪生 策略結盟04:102016/04/29 工商時報 蔡武穆 台灣快速醫材製造公司宣布與亞克迪生公司51日起進行策略結盟,共同拓展創新醫材快速試製服務市場,協助高階醫材創業家實現夢想!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輔導下,台快製公司進駐新竹生醫產業及育成中心,提供國內產、學、研、醫界的高階醫材原型品試製開發服務,整合上中下游產業能量,帶動加速台灣高階醫療器材產業趨向專業分工化。台快製董事長柯孝雄表示,為醫療器材產業價值鏈中扮演「傳球助攻球員」的角色,協助創新醫材開發團隊快速有效運球,直達攻擊發起線射門得分。主要任務在於服務具潛力的創新醫療器材產品主題,提供直接承作快速打樣服務,期能縮短概念設計之試製時程,並協助客戶達到輸入創新概念與輸出符合醫療法規之準商品化高階醫材為目標。亞克迪生董事長陳永祥表示,亞克迪生為台灣最具規模之快速試製服務公司,過去主要服務資通訊及一般民生化工產業,掌握產品開發之快速試製服務之關鍵技術與製程,包括強大的模型設計、製造、逆向工程及RP原型製作等關鍵技術,在材質及表面處理技術方面,以獨特工法來調控客戶所需之材料質感,以達到以有限的材料成就無限的材質為目標。本次藉由結合台快製團隊過去多年深耕高階醫材產品開發之經驗與優勢,將可使醫師與工程師在創新醫材研發過程中,使產品快速地迭代演進,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並協助新創團隊在早期階段不用投入寶貴的資金在製造設備,並節省大量的尋求代工製造的時間與成本,快速穿越醫材開發的死亡之谷,達成公司價值創造之目標,將可對台灣這波高階醫材生技新創事業將產生催化與整合之效益。台快製公司總經理廖俊仁博士表示,開發創新醫材技術往往會因為打樣試製的樣品沒有辦法同時符合動物實驗、法規認證及臨床驗證的要求,從而拉長了產品開發的時程與技術商品化的戰線,因此在醫材產業中專業的整合及分段接力的概念相對重要。台快製公司除了整合亞克迪生快術試製之生產線,並將與工研院、金屬中心和國研院等法人機構之認證實驗室結合,同時與國內外動物試驗及產品臨床法規單位合作,協助國內學研團隊或新創醫材公司在研發及設計階段就能充分考量到後段商品臨床與法規認證的需求,達成協助客戶研發與商品化一條龍整合之最大效益。

台生材: 台灣唯一有 能力 結合 生醫/電子/精密機械

泡沫式人工腦膜獨步全球 豔驚美加速器 勵心如 產業動態2019-05-29 台灣生醫材料是工研院第一家即將掛牌上櫃、走上資本市場的醫材公司,他們開發出獨創人工腦膜技術,高端醫材技術讓大股東從創業至今一路相挺。一把白色噴槍不到成年人一雙手掌大小,外表平凡無奇,但在腦組織手術中,醫師只要擠壓噴槍,噴頭就會擠出像是奶油一樣的白色奶泡;覆蓋在大腦上,體溫會讓這個奶泡三分鐘就凝固,取代了過去用人工腦膜覆蓋後再黏合的技術。

技術怎麼只賣八千萬元?廖俊仁要創造更高商業價值 這個獨創全球的泡沫式人工腦膜,材料是大家不陌生的膠原蛋白加上二氧化碳,經多年研發成為全球創新高階醫材產品,而背後推手是工業技術研究院出身的台灣生醫材料總經理廖俊仁。 一九九九年進入工研院,廖俊仁最早是以軟骨為研究主題,並於二○○八年和當時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任職、現任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江清泉合作研發的「兩相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技術移轉給美國骨科醫材大廠精技(Exactech),帶來八千萬元的技轉金,當時在工研院名列技轉金第三高。「但有矽谷公司問我們,怎麼會只賣八千萬台幣?」眼看同時間一家美國公司將其軟骨技術以七千多萬美元出售,而自己經多年研發的技術最後無法在自己手上商業化、創造更大商業價值,讓廖俊仁萌生創業念頭。一二年他帶著三位同仁,一起離開工研院,創辦台灣生醫材料(台生材)。其實在這之前,廖俊仁研發「泡沫式人工腦膜」已有三年左右時間。他從可樂的原理得到啟發,將二氧化碳、膠原蛋白作為材料,只是距離商業化仍有大段距離。深知創業維艱,廖俊仁回想,「前面兩、三年都精打細算,六月也不開冷氣,大家臉都紅了。」至今未買房的他,自嘲曾跟老婆說想買賓士,得到的回應卻是:「應該先買冰箱吧。」即使生活節儉,但在研發上卻是不計成本。

兩相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 過往軟骨修復只能修補軟骨缺損,而這個技術可以同時修復上方的軟骨組織及下方的硬骨組構,且傷口小、復原快。主要過程是在手術過程中截取患部少量健康軟骨切碎,浸泡於特殊酵素溶液中,之後再植入患部,以此修復軟硬骨。「我們確定可以商品化。」廖俊仁抱著這樣的信念,走訪台灣各大精密機械廠商,終於找到氣體充填龍頭元翎精密、不鏽鋼瓶的鉅福工業,共同開發出可以克服充填二氧化碳困難的腦膜噴射槍。「廖博(廖俊仁)為了開發出符合醫院需求產品,會很積極了解醫院想法;也很有決心,一路克服許多困難,就是要商品化。」和廖俊仁相識十多年的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觀察。而台生材能熬過多年草創期,除了工研院的資源援助,就是光陽機車前董事柯孝雄的大力支持。柯孝雄投資的永康醫材科技公司曾和工研院合作,得知廖俊仁出走創業後,他不僅出資,還擔任台生材董事長。最早三千五百萬元資本額,工研院、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占了近四成股份、創辦團隊約三成,剩下的則都是柯孝雄投資。

從日、中、台團隊脫穎而出成美國Incept合作夥伴 但對於開發泡沫式人工腦膜、退化性關節炎軟骨修復再生等市場上還沒有的高端技術產品,從研發到正式上市動輒就要七、八年,廖俊仁不希望公司只是仰賴股東資金挹注,也希望盡早創造營收。這時,與美國矽谷知名高階醫材加速器Incept的相遇,開啟了新契機。 Incept在過去二十年間成立二十餘家高階醫療公司,不論是被大廠併購或是首次公開上市(IPO),總計在資本市場創造超過二十億美元的價值。一四年廖俊仁跟著工研院到舊金山參訪時,認識了Incept。但真正打動Incept,是台生材隔年至華盛頓參展進行技術展示。「二氧化碳沒辦法攜帶,所以我們去超市買了乾冰替代。」台生材營運長陳炳全回想。即使過程倉促、狼狽,但不久後,Incept便派員前往台生材公司實地評估,並在一六年決定合作創新醫材開發。目前台生材和Incept合作的腦中風血栓移除裝置系統,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並和Incept所投資成立的關聯企業簽署三年的台灣以外全球代理銷售合約,按合約最低量和價格估算,一九至二一年,估計至少可以帶進一億多元新台幣營收,「目前知道的市場回饋比這個底線還要好。」陳炳全透露。另外,台生材也開發出全球只有一、兩家大廠有類似技術的腦神經血管導絲。廖俊仁說,最早曾找了日本心導管大廠、德國廠商合作,但不是切割不漂亮就是成本太高;繞了一圈,反而在台灣找到半導體周邊設備廠,運用晶圓切割的技術,將三十五公斤的鎳鈦管切割七二○○次,研發成功。「台生材是台灣唯一一家有辦法在生醫技術上結合電子科技和精密機械的公司。」台生材董事長呂俊德說。一七年柯孝雄逝世後,振曜科技董事長呂俊德接任台生材董事長

目標三年內損益兩平要做出「Me-only」產品 台生材的泡沫式人工腦膜將在台灣上市,美國則正在準備臨床試驗。呂俊德坦言,要通過FDA認證,最快還要三年,還可能拖到四、五年。 但即使前期研發到上市的時間漫長,就是這種「Me-only」獨創產品,才有機會創造高附加價值、為台灣產業開啟新篇章。 而針對泡沫式人工腦膜在台灣的產品定價策略,江清泉說,在美國一片人工腦膜加上黏著劑約一八○○美元;倘若不用黏著劑,恐怕腦脊髓液會滲漏,則人工腦膜加上後續醫療支出約二三○○美元。而目前在台灣人工腦膜健保費僅約一萬元新台幣,與美國的費用有段差距。他向政府呼籲,給予獲證的新醫材新健保碼,以保證公司能有合理利潤、確保國際競爭力。呂俊德說,台生材目標是三年內損益兩平;五年內,泡沫式人工腦膜通過美國、歐盟等認證,行銷全球,成為台灣創新醫材的指標。

Tuesday, October 27, 2020

(Herceptin生物相似藥) 泰福TX05 完成800人 phaseIII

泰福TX05第三期臨床試驗完成投藥 風傳媒 20201022 泰福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福-KY,股票代碼:6541〉旗下之生物相似藥產品TX05,其人體第三期臨床試驗已於美國時間20201021日完成患者投藥治療,讓這項臨床試驗又達到一個里程碑。TX05人體第三期臨床試驗之設計為受試人數800,在全球多國多中心進行,受試對象是被診斷出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之成年女性早期乳癌患者。在患者完成投藥治療之後再接受手術,預計今年十二月所有受試者將完成手術,然後將蒐集之資料進行主要療效解盲分析,預計明年第一季可知臨床試驗結果,明年年中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藥證。TX05人體第三期臨床試驗採隨機、雙盲、平行設計,以泰福-KY產品TX05與經美國FDA核准之原廠參考藥物Herceptin(原廠藥物開發商:Roche)比較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此款藥物主要為治療乳癌之用。根據統計,全球每年有將近2百萬名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而乳癌也在目前全世界常見癌症中排名第2,其中約有20%30%之乳癌患者為HER2陽性患者。依照IQVIA之數據Herceptin之美國市場2019年銷售額約為30億美元。

安克 呼止偵: 7月認列睡眠中心租賃 收入

安克生醫虛實並進 進軍全球 時報資訊 20201024 【時報-台北電】搶攻疫後健診商機,安克生醫(4188)已與多家大型醫院、健檢中心簽約;另透過授權、經銷等模式,連結國際醫療通路,並和超音波大廠洽談合作,創造雙贏,更與國際頂尖醫學中心,進行上市後臨床研究合作,擴大產品應用。安克總經理李伊俐表示,「甲狀偵」下半年推出健診訂閱專案,鎖定十家健檢中心拓市場提高營收;「呼止偵」除與專業經銷商永定簽約,推廣至振興及聯新健檢使用,結合後續CPAP銷售分潤,開創新的營運模式,並與睡眠中心簽訂租賃合約,7月起開始認列租金收入。李伊俐指出,「安克甲狀偵」除獲美國FDA、歐盟CE Mark等上市許可,擴大大陸市場耕耘,也與超音波大廠洽談授權,並達成土耳其、埃及、泰國、越南經銷商簽定LOI。安克為全球第一個獲美國FDA核准超音波電腦輔助診斷的醫材公司,已成功研發四項美國FDA、歐盟CE核准的影像醫材。看準預防醫學及後疫情時代的龐大健診商機,安克上半年已完成各大健診相關單位布局,包括中國附醫、彰基、義大、中山附醫、聯安等健檢中心,列入專案或包套行程,有效滲透市場。因應全球疫情未歇,安克生醫以線上參展、虛擬展位擴大行銷,另透過線上會議,和國際超音波大廠緊密溝通,洽談授權合作,甚與國外夥伴進行中的臨床試驗合作,展開線上教育訓練、定期個案分析,開拓國際市場。李伊俐指出,和全球三大睡眠醫學中心之一的美國史丹佛睡眠中心今年7月展開國際合作案,期盼2021年底完成,並由計畫主持人發表論文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提高全球能見度,替國際展業邁出重要里程碑。(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彭暄貽/台北報導)

慈濟 創辦人證嚴上人: 建置花蓮 整合型手術室(Hybrid OR)

內外科攜手打開心門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 慈善新聞網/ 2020.10.25醫療團隊為古新松切蛋糕慶祝重生。古新松說,一年後要更健康的再來跟大家吃蛋糕慶祝。心理的門緊閉會讓人憂鬱,心臟的門緊閉更會危及生命!六十多歲的古新松因為主動脈瓣膜狹窄併發急性心衰竭,被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救治。後續在急診團隊緊急處置後,由心臟內科、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協助,完成不用開刀的開心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搶救回寶貴的生命。利用高階整合型手術室(Hybrid OR)內建的影像檢查系統,醫療團隊就可以透過心導管的方式,完成主動脈瓣膜置換。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首先要感謝慈濟醫院創辦人證嚴上人的支持,落實在地醫療,讓花東地區的民眾在本地就可以接受到高水準、高科技、高規格的醫療,不用再舟車勞頓翻山越嶺的求醫,這次特別高興在心臟內外科團隊的攜手合作下,去年引進的高階整合型手術室能發揮作用。花蓮慈院外科醫學發展中心賴鴻緒教授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應用高階整合型手術室可以同時進行檢查與術式,讓團隊完成精準醫療。「冒最小的風險,完成最大的醫療成果。」身為花蓮第一位心臟內科醫師,花蓮慈院副院長王志鴻表示,包含主動脈瓣膜狹窄在內的許多心血管疾病,初期其實大多都是先從內科方面著手治療,當病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過後,往往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但是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因為害怕開刀,而導致病情變得更加危急,就像是古先生一樣,這次是因為主動脈瓣膜狹窄併發急性心衰竭,到院後需要插管治療,後續還引起多重器官衰竭,身體完全無法負荷開刀的負擔,想開刀都沒有機會,還好我們還能為他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醫療團隊為古新松切蛋糕慶祝重生。古新松說,一年後要更健康的再來跟大家吃蛋糕慶祝。「那時候我發現我自己呼吸停止,覺得完了!我要死了!」回想起當時的狀況,古新松還心有餘悸。古新松表示,自己在兩年前就曾經因為胸悶到花蓮慈院看診,發現心臟血管阻塞,由王志鴻副院長與團隊為他裝了兩支心臟支架,這兩年一直有在門診追蹤檢查,然後王副院長一直跟我說要跟家人討論開刀,但是家人都有工作,自己也有點擔心開刀的風險,就想說用吃藥的就好,沒想到就在今年母親節的隔天出狀況。古先生說,讓自己印象很深的是,母親節前又因為胸悶、胸痛、喘不過氣來到花蓮慈院,希望能拿藥回家吃,然後被王副院長念說,難道你不要命了嗎?這次只能開兩天的藥,叫我一定要趕快跟家人討論開刀的事情,結果真的就在王副院長說完後的第三天夜裡,要睡覺的時候,突然覺得呼吸停止,趕快打電話叫救護車,後來再醒來就是在病房沒事了。古先生的太太表示,當時就看到先生一直在吐血,坐上救護車之後就沒有意識了,到醫院醫師就跟我們說要緊急治療。花蓮慈院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表示,因為古先生的主動脈瓣膜狹窄併發有急性心臟衰竭,後續還有肺炎感染、呼吸衰竭、多重器官衰竭的症狀,一度用上葉克膜來輔助治療,虛弱的身體狀況很難承擔傳統開心手術的負擔,甚至是微創開心手術的負荷都很難承擔,所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打開0.51公分左右的傷口,術後癒合後幾乎看不見傷口。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輸出血液的出口,會因為年紀變大而出現退化,或者因為疾病等問題造成異常,該出去的血液沒辦法完全輸出,對身體器官都有造成影響。花蓮慈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趙盛豐表示,在三十年前要完成主動脈瓣膜置換,必須進行開心手術,過程中還需要使用人工心肺機,要經過鋸開胸骨的步驟,術後除了會留下約20公分傷口,使用人工心肺機後續也有可能引起感染的風險;近十年來,醫界會利用微創手術進行,傷口只剩下約7公分,同時可以縮短體外循環人工心肺機的使用時間,傷口小恢復期快,但是對於年紀較大或者合併有慢性疾病病人的身體來說,「開心」手術還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實成功搶救古先生的生命,從家人的緊急送醫,到急診團隊的緊急處置,再到開刀房團隊、病房團隊的接力,以及心臟內外科醫療團隊的攜手合作都功不可沒。在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時候,高階整合型手術室內就有兩位具有十年以上心導管經驗與心律器的心臟內科醫師、兩位具有十年以上心臟血管手術經驗的心臟外科醫師、麻醉部醫護團隊、影像醫學部醫護團隊、手術室護理師與行政同仁共同努力。而且因為手術中使用影像醫學設備的關係,團隊還必須全程穿著約六公斤的鉛衣。不只是傷口大小的差異,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手術時間,相較於傳統開心手術,也從四至六個小時,縮短到一到兩個小時。花蓮慈院心臟內科主任陳郁志表示,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大部分還是在準備時間,導管實際進入人體治療的時間,可能只有約20分鐘,但這手術台上短短的20分鐘,背後需要的不只是團隊融合的能力,更有著王志鴻副院長與趙盛豐主任寶貴的經驗傳承。陳郁志主任說,在花蓮慈院沒有什麼心臟內外科的分別,為的是每個心臟疾病病人的照護。醫療搶救生命的同時,常常搶的就是「時間」。張睿智主任呼籲,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心絞痛、胸悶、頭暈、呼吸喘等狀況,請到合格的醫療場所就醫,千萬不要輕忽這些徵狀,如果已經發現自己有主動脈狹窄的病人,除了定期回診追蹤治療之外,也不要硬撐的這麼辛苦,到了真的需要手術治療的時候,請勇敢與醫療團隊一起找回健康自在的生活。

(股東中) 國際仲裁 判決 藥華 須付AOP 1.42億歐元

AOP仲裁案判賠48 藥華藥 獲利轉折點延三年 時報資訊 20201023 【時報-台北電】藥華藥(6446)與授權夥伴AOP的仲裁案,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ICC)判決藥華須支付AOP 1.42億歐元(約新台幣48億元),法人認為,此舉將讓藥華藥獲利轉折點延後三年,但因新藥P1101的市場潛力龐大,雙方應還有和解空間。不過,因仲裁官司利空罩頂的藥華藥,在股東飽受驚嚇中,信心崩散下,22日股價跳空跌停鎖住,來到92.7元,正式跌破百元關卡,跌停委賣張數逾6,000張。法人認為,針對該仲裁案,往壞的方向想就是藥華藥馬上要損失48億,但若朝正面思考,治療紅血球增生症的P1101新藥,歐盟平均一年還有60億利潤,加上明年起還有美國等市場陸續加入,公司獲利的轉折點就是延後三年以上,基本面並不悲觀。藥華藥表示,與AOP的仲裁案,48億台幣並非最終結果,公司除了將挑戰仲裁判斷外,更將對AOP遲延其他三項適應症的臨床試驗積極評估請求賠償,俾維護股東權益。藥華藥強調,依仲裁判斷該公司與AOP合約仍屬有效,雙方應依合約執行,AOP依約需執行原發性骨髓纖維化(IMF)、真性血小板增多症(ET)、以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等其他三項適應症的臨床試驗並取得藥證。然截至目前為止,AOP未曾啟動其他三項適應症的臨床試驗,遲延至今已達數年,因此,藥華將積極評估對AOP請求賠償。另外,藥華藥將依原合約供貨予AOP,並認列權利金收入。該公司也會持續與AOP合作搶攻歐洲市場。(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Monday, October 26, 2020

AI智慧醫院? 長庚 超前部署: 商業智慧醫院

林口長庚成全台最早數位化醫院 院長:就醫更快更安全 2020/10/23 旺報 簡立欣 近日《天下》雜誌專訪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談此次疫情中長庚醫院的數位管理「超前部署」,不只談AI(人工智慧),更納入BI(商業智慧)。報導指出,早在1976年長庚醫院成立時就導入電腦化系統;2000年推動電子病歷、2015年後持續再造,開始更有效率地推動結構化病例跟AI應用。程文俊說,長庚的努力獲得了重視,2014年,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成為台灣首家獲得醫策會「智慧醫院標章」的醫院;2019年成為台灣第一家通過全球最大數位醫療組織、美國醫療資訊暨管理系統協會(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 HIMSS)「電子病歷水準模型」最高級(7級)實地認證的醫院。報導指出,數位練兵4050年,今年的百年大疫,長庚醫院終於上場實戰。程文俊說,長庚的智慧醫療藍圖不只談AI人工智慧,更納入BI商業智慧,長庚啟動「感染管制智能監測儀表板」,哪層病房有人發燒、比例是否過高?是一般發燒還是新冠肺炎?「BI能讓你馬上發現不正常數據。」否則,長庚體系醫院全台有七大院區、9000個病床,還是遠東最大的醫院,光靠人力很難掌控全局。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新冠疫情,林口長庚由於接近國際機場,又協助處理磐石艦、養護中心等重大事件,檢驗量占全國的24%,醫護徹夜加班,負擔沈重。過程中,科技發揮了重大作用。首先就是建立資訊整合平台。「建立防疫資訊整合平台很重要!」程文俊認為,防疫最重要就是TOCC(確實詢問並記錄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等資訊),長庚的平台連接建保雲端旅遊接觸史,搜集病患人跟員工的TOCC,從門診、病房、檢查到開刀,全部資訊透明。舉例來說,透過門診預約系統,可以提前知道明天可能有4萬個病患要來看病;並且知道哪些人是隔離期間出來的,就轉請他到防疫門診或急診。其次,長庚也將商業智慧分析(BI)應用在物資儲備。例如,疫情期間,口罩、防護衣等物資雖嚴格控管;但透過系統數據,可看出哪些病房可能因感染較多,用的比較多;院長就立刻調度物資,用在最應該用的地方。最後,長庚也建制完整的監測跟服務系統,從陪病到訪客都管控,訪客採實名制,必須事先在APP上輸入TOCC資料。同時推出「藥來速」,在院外用窗口遞送藥物,避免感染風險。此外遠距診療也大幅應用在居家隔離的病患身上,透過視訊得到醫療意見,有急迫性才到院治療。報導指出,防疫過程雖辛苦,長庚也得到許多病毒的相關資訊,在今年6月時已發表30多篇國際論文,程文俊說,相信長庚的作為對國際防疫有正面的意義。

台大癌醫中心: 成為台大分院 幫總院分流 增加病人數

癌醫中心定位不明確 病患「門可羅雀」 更新時間: 2020/10/25台大癌醫中心醫院成立以來經營狀況不佳,不具名醫界人士透露,癌醫中心病患「門可羅雀」,除因地理位置不佳、交通不便,且該院對癌症要積極治療或安寧緩和的定位不明確,在尚未打出名號的同時,病患當然還是往老牌的綜合性大醫院跑。 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說,癌醫中心最初構想只是蓋癌症大樓,但因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有理想和構想,想結合台大資源打造華人頂尖癌症治療中心,故計劃才逐漸轉向朝獨立中心規劃,但獨立醫院在人員異動、調度上都有嚴格規範,盼未來成為台大分院後將有更密切的合作。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說,該院以治療癌症為主,也提供各科別的醫療服務,現在癌醫中心與台大醫院總院間存有許多行政障礙,在醫師支援上,若總院醫師到癌醫中心支援有繁複的行政流程,成為分院後人才交流可以更順暢。張上淳說,台大癌醫中心目前核准開床數約105床,加上特殊病床則可達130床,實際開床數則為88床上下,但未來併入台大醫院後不影響現有床數。台大校長管中閔說,目前癌醫中心病人數還是太少,成為分院後未來期望可以幫總院分流。

華碩: 推出的頸動脈超音波AI系統/ 微星: 養老院無人車送餐

華碩搶智慧醫療商機 推頸動脈超音波影像AI分析系統 鉅亨網記者劉韋廷 台北2020/10/21品牌大廠近年持續搶攻智慧醫療商機,華碩 (2357-TW) (21) 日宣布,發表頸動脈超音波影像 AI 分析系統,結合 AIoT 技術,可望提升醫護端心血管判讀與臨床決策。華碩全球副總裁張權德表示,華碩智慧醫療目標在整合 AI 與檢測儀器,這次推出的頸動脈超音波影像 AI 分析系統,可輔助醫師等醫療人員快速判讀頸動脈狹窄程度與血流變化,早期評估腦中風風險,同時內建多種超音波影像編輯與管理功能,可支援 DICOM(醫療數位影像傳輸協定) 標準化的影像格式存取,達到輔助醫院系統功能。華碩近年持續拓展醫療事業版圖,除陸續與振興醫院、慈濟醫院、桃園醫院等醫療院所簽署 MOU、展開合作外,日前旗下AI研發中心(AICS)也舉辦智慧醫療技術發表會,分享 ICD-10 智能編碼、醫療大數據搜尋系統、非計劃性再入院病人向量分析技術、不良反應藥歷與用藥安全系統等四大智慧醫療應用。另一方面,微星 (2377-TW) 今日也推出智慧生活照護解決方案,以因應未來照顧人力不足狀況,並以清福養老院為示範場域,導入微星 AMR 運輸平台無人車,執行運送餐點、換洗衣物、床單與備品等日常任務,協助照護員服務,提升長照品質。微星指出,未來無人車隊除在大型長照機構使用外,也計畫導入醫院、高齡者住宅,而在防疫期間,無車人也可同步進行空氣品質監測、主動消除病毒、發燒訪客檢出、公共衛教推播、醫療器材運輸等,達到主動防疫的能力。

(洪明奇&卓文恒 拚產學創新)上銀/中醫大 聯合研發中心

中國醫大、上銀研發智慧醫療 漢光演習受傷傘兵受益 2020-10-21 11:33 聯合報 / 記者喻文玟/台中即時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上銀集團攜手研發智慧醫療產品「HIWIN下肢肌力訓練機」、「內視鏡扶持機器手臂」已挺進全球100家醫院使用,安全性及其確效都享有口碑;校長洪明奇與上銀董事長卓文恒共同主持「HIWIN-CMU聯合研發中心」續簽合作協議時,盼產學合作研發創新能擦出火花,智慧醫療產品開發能貼近病人需求。洪明奇指出,上銀集團「HIWIN」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線性傳動控制與系統科技領導品牌,在台灣精密機械領域扮演舉足輕重的核心地位;5年前,中國醫藥大學與上銀集團成立「HIWIN-CMU 聯合研發中心」預期能發揮產業與大學的專長,相輔相成,果然帶動台灣醫學工程與復建科技邁向新的里程。「HIWIN-CMU聯合研發中心」合作研發能量表現亮眼;完成微創手術系列7件、復健類8件及福祉類1件,經濟部委託案1件,雙方共享專利2件、論文1件,尚有論文持續申請中。「HIWIN-CMU論壇」大眼看HealthCare系列講座4場,讓多名年輕教師及醫師可得到優渥的研究經費,同時成立醫學工程與復健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共同培育博士,這項前瞻性的產業博士學位學程受到教育部的重視。上銀集團卓文恒董事長致詞表示,「HIWIN-CMU聯合研發中心」創新研發的智慧醫療器材「HIWIN下肢肌力訓練機」、「內視鏡扶持機器手臂及配件」已挺進全球100家醫院使用,安全性及其確效都享有口碑。其中,國軍漢光演習發生跳傘意外的一名傘兵,在醫院進行復健,已擺脫了臥床、坐輪椅,持續進步到站著走路、生活自理的程度,即是復健醫療器材最大的功效,最令人喜悅。卓文恒感謝「HIWIN-CMU聯合研發中心」透過產學合作模式,工程師有機會進入校園及附設醫院,接觸到許多學校教師及附設醫院醫師、技術師、護理師,做充分的交流及合作,可於研發設計輸入前期,修正儀器的缺點,讓高端醫療儀器研發與臨床結合,使醫療機器成為外科醫師最喜愛之開刀輔助工具,貼近病人需求做突破,共創人類福祉。洪明奇、卓文恒期許「HIWIN-CMU聯合研發中心」,未來透過臨床與工程的結合火花,持續創新與臨床驗正,雙方使命「促進人類健康基本權」、「人類更佳的福祉與更好工作環境而努力不懈」,二方皆以「共同為人類福祉服務為目標」1+1>2,並相信未來醫療服務將如HIWIN-CMU聯合研發中心Logo

Tuesday, October 20, 2020

聯合生物製藥&聯亞藥業: 大陸事業分割不明確2019年撤興櫃

聯亞生技集團事業 擬在美港掛牌 2020-10-11 02:00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陳書璿/台北報導 聯亞生技集團事業分布廣泛,除了1985年在美國創立聯合生物醫學(UBI)外,近年來在台灣、大陸及愛爾蘭都有關係企業。其中台灣兩家公司聯合生物製藥及聯亞藥業都曾登錄興櫃。現因新冠疫情激起投資人對疫苗投資熱,集團除了聯亞藥將在台重啟掛牌,聯生藥及UBI在香港及美國都有同步掛牌計畫。聯亞生技集團目前關係企業,除母公司聯合生物醫學(UBI),1998UBI和台灣政府合資成立聯亞生技,接著2001年在上海成立外商獨資企業申聯生物醫藥。根據集團介紹,目前申聯的豬口蹄疫合成肽疫苗, 銷售已超過25億劑,占有大陸三分之一的口蹄疫疫苗市場。申聯已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估計其市值規模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在台灣,聯亞生技集團在2013年及2014年從聯亞生技先後分割獨立了兩家子公司聯合生物製藥及聯亞藥業,兩公司都在公司獨立後隔年登錄興櫃,但都因為和大陸事業分割不明確,雙雙在去年撤櫃。聯亞生技集團另外在愛爾蘭也成立愛爾蘭商聯腦科學公司,致力於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疫苗開發,其中阿茲海默症疫苗UB-311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聯亞生技集團在新冠疫苗開發上,可說是集合了台、美兩地關係企業的研發資源。依照集團規畫,除聯亞藥業有意在台掛牌外,聯合生物製藥因公司登記在開曼群島,目前規畫到香港掛牌;美國的UBI公司,也透過新成立的COVAXX疫苗開發公司,將啟動那斯達克掛牌計畫。

(新冠疫苗COVAXX) 聯亞:台灣執行臨床二期 並獲政府4.3億元補助

聯亞集團 搶攻新冠疫苗商機 2020/10/16 工商時報 杜蕙蓉UBI/聯亞集團搶進新冠疫苗開發賽局!董事長王長怡15日表示,該公司開發的COVID-19 疫苗UB-612,除了將於年底在台灣執行二期臨床,並獲政府4.3億元補助外3月間也針對美國創立COVAXX生技公司,COVAXX將於明年負責啟動美國和巴西的二期臨床,且規劃進軍納斯達克掛牌。王長怡表示,UB-612將在台灣生產,該疫苗將由旗下聯生藥負責蛋白質原料生產、聯亞藥負責無菌針劑沖填及包裝,年底可先提供100萬劑,明年第一波可生產5,000萬至1億劑UB-612疫苗,以供應國內外緊急公共衛生需求,而後全球供應量將達到510億劑。由於UB-612疫苗開發案將進入二期,有機會成為國內首家投產的公司,加上COVAXX將在那期達克掛牌,王長怡認為,此新冠疫苗將帶動聯亞集團的商業化提早5年。聯亞集團開發的COVID-19 疫苗UB-612已進入一期人體的中劑量試驗,預計11月底進行高劑量試驗後,12月底可執行二期臨床,預計收案3千人,受試年齡為18歲至58歲間,將施打二劑,若效果不錯,再針對58歲至85歲族群試驗,但只需打一劑。此外,新創立的COVAXX經兩輪募資已募集數千萬美元,COVAXX將鎖定新冠疫苗開發,執行美國和巴西的二期臨床,預計明年啟動,收案也是3千人。COVAXX近期也將併購聯亞集團美國子公司(United Neurscience),並前進美國納斯達克掛牌,王長怡表示,United Neurscience有阿茲海默症等十個疫苗開發中,為避免COVAXX產品太單一,因此決定兩家公司合併,並由COVAXX為存續公司。王長怡透露表示,UB-612疫苗自622日提交台灣TFDA申請一期臨床到826日核准,目前可望獲4.3億補助,是她回台投資20多年來,首度感受政府的認真和執行力。

Monday, October 19, 2020

(新冠疫苗COVAX) 台灣已付購買訂金/ 中國加入COVAX

中國入COVAX台買疫苗增變數?莊人祥:未受阻礙2020-10-09 14:52 中央社 / 台北9日電 中國今天宣布加入COVAX,外界擔心台灣取得武漢肺炎疫苗恐增變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目前都按預定程序進行,未因中國加入遇到阻礙,台灣也已支付購買疫苗的訂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宣布與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簽約,依規定將於109日前支付預付款。此外,中國外交部今天宣布與全球疫苗與預防注射聯盟簽署協議,正式加入COVAX,承諾中國疫苗研發完成並投用後,將優先提供給發展中國家。消息一出,外界也擔心台灣取得疫苗恐增變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目前訂金已經支付,但下訂的疫苗數量、金額仍無法透露,與COVAX合作的相關流程都按程序進行,並未因中國加入而遇到任何阻礙。

易威: Tulex / Eton共同開發液劑_ 癲癇藥 偏頭痛預防性治療

代孫公司美國Tulex Pharmaceuticals, Inc. ,Eton Pharmaceuticals共同開發505(b)(2)口服溶劑型癲癇藥品,已向美國FDA提出新劑型新藥查驗登 中央社2020108 期:20201008 公司名稱:易威 (1799) 旨:代孫公司美國Tulex Pharmaceuticals, Inc. ,EtonP harmaceuticals共同開發505(b)(2)口服溶劑型癲癇藥品,已向美國FDA提出新劑型新藥查驗登記申請(NDA)(補充說明Eton公司資訊) 發言人:吳雪君 明:1.事實發生日:109/10/07  2.公司名稱:Tulex Pharmaceuticals, Inc.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孫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為本公司持股94.92%之子公司Magnifica, Inc.100%轉投資之子公司5.傳播媒體名稱:不適用 6.報導內容:不適用7.發生緣由:本公司之孫公司Tulex Pharmaceuticals, Inc.應用其獨特且有專利保護的液態處方技術與Eton Pharmaceuticals共同開發505(b)(2)口服溶劑型癲癇藥品,已於109107日向美國FDA提出新劑型新藥查驗登記申請(NDA)。8.因應措施:9.其他應敘明事項:(1)研發新藥名稱或代號:ET-101(2)用途:治療癲癇相關疾病及偏頭痛預防性治療。(3)預計進行之所有研發階段:已通過關鍵性臨床試驗及今年八月美國FDAcGMP檢驗(零缺失)完成申請美國新藥藥證所需之研發階段。(4)目前進行中之研發階段:A.提出申請/通過核准/不通過核准:提出申請。B.未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公司所面臨之風險及因應措施:無。C.已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未來經營方向:無。D.已投入之累積研發費用:因與合作夥簽訂保密契約,故不揭露。E.將再進行之下一研發階段:預計完成時間:未來經營方向:預計2021年第4季獲取藥證。F.其他:(1)ET-101 505(b)(2) 口服溶劑型癲癇藥品係本公司之孫公司Tulex負責藥物劑型之開發及生產,Eton負責藥證申請及同時取得產品上市市場銷售權。(2) Eton Pharmaceuticals, Inc. 為美國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上市公司,其專精於505(b)(2)新劑型新藥開發與銷售之藥廠,該公司十餘種產品線中除了創新的新劑型藥物外,亦有數種為利基型藥物即目前市場廣大但尚無正式USFDA認證的藥物。(5)市場現況:根據市場研究專業統計機構IQVIA data 資料庫統計,此種口服癲癇藥品每年市場之銷售金額超過US$8億,目前市場尚無口服溶劑型癲癇藥品,該項藥品若順利獲取藥證,將為市場上第一個此種口服溶劑型癲癇藥品。(6)藥物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並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德國BioNTech) 新冠病毒疫苗 台灣代理權: 東洋

台商爆料:東洋代理陸資新冠疫苗 遭莊人祥打臉 今日新聞NOWnews 記者劉雅文/台北報導 20201013日台灣生技公司東洋製藥,昨(12)天宣布取得德國BioNTech SE的新冠病毒疫苗台灣代理權,今(13)天公司股價跳空漲停,不過卻遭到台商劉偉紀爆料,這個疫苗是德國BioNTech SE公司與中國大陸復星醫藥,共同合作製成,對比先前堅決表示,絕對不買陸製疫苗的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劉偉紀諷刺的說:「不要打馬虎眼」。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說明國內新增1名境外移入確診個案時,發言人莊人祥也針對疫苗相關問題作出回應,他提到,BNT是德國廠,中國復星因為有亞洲代理,所以佔股權0.7%,莊人祥強調,公司股東本來就有可能從各國來,指揮中心不會認為它是中國大陸廠,認定還是德國廠。針對東洋的疫苗,莊人祥也提到,目前他們有找了一些相關廠商,認為是可以克服冷鏈困難,但這部分指揮中心也要再深度了解,因為這個德國製疫苗,在負70度環境下儲存,只能存6個月,28度可以存5天,指揮中心必須要考量限制,才能夠針對疫苗量、投資多少在倉儲,提出更進一步看法。但莊人祥也坦言,因為冷鏈儲存困難,未來真的購買的話,有幾個集中點給民眾接種的可行性比較高,跟以往像是流感疫苗,全國有34千點可以施打不太一樣。

Sunday, October 18, 2020

基亞+中心診所醫院: 合作 NK cell細胞治療

基亞生技與中心綜合醫院申請細胞治療技術計畫 時報資訊 20201012日基亞(3176)公告,自體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Magicell-NK)項目,已由基亞生技與中心診所醫療財團法人中心綜合醫院合作提出細胞治療技術計畫申請中心診所醫療財團法人中心綜合醫院(簡稱中心綜合醫院)與基亞生技合作,由中心綜合醫院依「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向衛生福利部提出本細胞治療施行計畫案,本施行計畫之醫療機構為中心綜合醫院,細胞製備場所為基亞生技細胞製備工廠。(編輯整理:張嘉倚)

宇越生醫 與 三總 合作 CAR-T 細胞治療

三總啟動CAR-T臨床試驗 9月起收20名淋巴性白血病患者 2020-08-26 16:38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三軍總醫院今正式啟動「CAR-T細胞治療淋巴瘤臨床試驗」計畫,預計自9月起收案20名淋巴性白血病成年患者,根據先前人體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腫瘤完全緩解率達50%,治療副作用低,需一次治療,不需重複施打,可望是癌友的一大福音,更是國內癌症治療的重大突破。軍醫局副局長蔡建松上午10時在啟動儀式表示,CAR-T細胞治療B細胞淋巴瘤在2017年由美國FDA全球首次批准上市臨床使用,但生產時間長、技術門檻高、收費貴,使得經濟狀況不佳的癌友因無力負擔,國內自主開發CAR-T 細胞治療產品確有急迫性與必要性。過去淋巴瘤及血癌主要治療模式為化療及免疫治療,三總副院長、該計劃試驗主持人何景良表示,雖患者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達六至七成,但其中三成卻面臨復發或難治療窘境,如無有效藥物控制,存活率極低,但透過CAR-T細胞治療可有效提升病人存活率。何景良說,CAR-T細胞治療,中文名稱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能攻擊癌細胞的T細胞,就如同在抗癌免疫細胞軍團中的T細胞,安裝了辨識癌細胞的GPS,只要CAR-T遇到病人體內的癌細胞,將會立刻辨識鎖定CD19表面抗原、啟動毒殺,消滅癌細胞。何景良說,這次試驗將收案20名同意者,客製化CAR-T細胞的患者會在醫院端抽取自己的血液,進行白血球分離術,靠生物技術挑選出T細胞,進行基因工程,在T細胞插入會辨識癌細胞的CAR基因、大量培養。何景良說,CAR-T療法可能會引起的副作用較少,多為拉肚子等反應,但也可能出現免疫風暴,因此,患者在輸入CAR-T細胞前,需要接受淋巴剔除性化療,將患者體內的T細胞殺光,降低自體免疫互殺。何景良進一步說明,所以試驗者不能完全沒有體力接受化療,以免未接受治療前就被化療打敗,再將CAR-T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對抗癌症。據研究發現,只需輸回一次,細胞可以存活至少365天。宇越生醫董事長秦嘉鴻表示,台灣每年約新增2500位相關病例,這些癌友迫切需要新式細胞治療藥物挽救生命。宇越生醫與三軍總醫院的合作試驗計劃,力拼於2025年取得上市許可並正式於醫療系統使用,進一步嘉惠淋巴瘤及血癌患者。

宇越生醫 CAR-T人體臨床初期結果發表

2017/12/29 工商時報 程鏡明 宇越生醫總經理龐德玲(左起)、鑫品生醫郭正宜博士、鑫品集團董事長潘俊佑、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賴泓誌主任,共同發表CAR-T臨床實驗成果。鑫品生醫集團旗下子公司宇越生醫偕同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賴泓誌主任共同公布與說明在大陸所進行針對淋巴癌末期的人體臨床試驗初期結果,其結果顯示,以自體免疫細胞療法治療淋巴癌末期患者,達到醫療上的緩解結果。另外,宇越生醫也宣布將在台灣開啟CAR-T人體臨床試驗。該公司預測,未來開放治療後,CAR-T細胞療法的醫療費用只需要是國際的1/21/3強,對患者而言將是一大福音。近幾年來,隨著研究結果發表,全球對於免疫細胞療法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其關注的原因不外乎是從研究中,不斷看到各種不同癌症被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良好的案例。2016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甚至將免疫細胞療法列為全世界最具突破科技的首位,這個排名充分說明免疫細胞療法在科學與醫療界被重視的程度。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是一種利用基因改造過的T細胞。經過改造的T細胞,可以直接識別癌細胞,進而殺死癌細胞。在治療血癌及淋巴癌臨床試驗,獲得突破性的效果。2017年可說是CAR-T大躍進的一年,美國FDA830日核准了全球第一款CAR-T細胞療法,是由諾華藥廠所開發,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緊接著在1018日核准了第二款CAR-T治療瀰漫性大B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癌(DLBCL),在癌症治療上開啟了全新的里程碑。宇越生醫本次所做的人體臨床是收取三期、甚至末期的淋巴癌患者,並以回輸治療後的五位患者中,有三位達到醫療上的緩解,另兩位仍在蒐集資料與觀察中。

台微體 新冠肺炎 羥氯奎寧 吸入懸浮劑: 台澳phase I

台微體再跨一步 新冠方案台、澳一期臨床試驗 時報資訊 2020107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微體(4152)新冠肺炎新方案TLC19獲台灣及澳洲核准一期臨床試驗。台微體指出,此項在澳洲及台灣兩地進行的一期試驗,將於完成後以試驗數據與法規單位進行討論,並依據討論結果加速進入新冠肺炎患者的二期臨床試驗。全球都在COVID-19疫情籠罩之下,截至2020106日,全球已累計報告逾3536萬名確診個案,逾103萬名患者死亡。目前美國授予Gilead藥廠尚未上市的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緊急使用授權以治療新冠肺炎住院的重症患者。五天瑞德西韋療程要價3120美元。Reporlinker估計瑞德西韋將於2020年產生20億美元的銷售額,並以29.02%速度成長,在2023年達到42億美元。台微體研發的新冠肺炎新方案、羥氯奎寧微脂體吸入懸浮劑TLC19,將可預防及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台微體擁有TLC19100%專利權,僅須完成並通過相關臨床試驗即可申請上市許可。

陽明/長庚: 平腦症 新致病基因CEP85L (全球病例目前12人)

長庚陽明合作研究 發現罕病平腦症致病新基因2020/09/22報導 高雄長庚和陽明大學發現的平腦症致病新基因,已經發表在國際上的神經科學重量級期刊「神經元(Neuron)」,未來可望延伸研究治療平腦症的發展方向。高雄長庚醫院腦功能暨癲癇科主任蔡孟翰指出,胎兒出生前的發育過程,神經細胞要移動到大腦表面,讓大腦發育產生皺摺,移動過程由基因調控,基因異常導致大腦皺褶無法正常發育,因此皺褶比一般的胎兒少很多,平腦症是第17號染色體上的基因缺陷造成,平均每100萬新生兒有12個。蔡孟翰:『基因檢測發現,他都沒有這些已知的基因,所以就用了次世代定序方式,結果在他的身上就發現他其實有一個以前沒有被發表的新基因。』研究發現新的致病基因CEP85L,在全世界上同樣的基因突變病例有12人。陽明大學副教授蔡金吾研究發現,這個基因是目前第一個被發現由中心體組成的基因,是細胞分裂時將染色體分離成細胞的重要結構。蔡孟翰表示,平腦症會有癲癇和發展遲緩,腦部核磁共振影像與一般癲癇症不同,這項研究可望成為未來產前篩檢的基因。(圖:戎華儀攝)

蔡孟翰醫師進一步與陽明腦科所蔡金吾教授的基礎研究團隊合作,由陽明團隊負責所有相關動物與細胞實驗,在動物及細胞模式上確認此基因在老鼠確實會影響大腦發育。由於此基因製造的蛋白質位於中心體上面,因此這也是第一個被發現和平腦症相關的中心體組成基因。其後更透過與澳洲、美國以及馬來西亞等團隊跨國合作,發現全世界其他12個同樣是CEP85L基因突變的病人,更確認中心體蛋白CEP85L在人類大腦發育疾病的重要角色。

(視網膜病變) 宏碁/臺大/諾華/TFDA: 打造 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

施振榮笑瞇眼!宏碁AI成糖尿病福音 2020923日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根據「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台灣糖尿病盛行率已經超過9.32%、糖友病患超過220萬人;糖尿病會併發血管病變,其中又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常見,也是成年人失明的三大原因之一。今(23)日宏碁攜手臺大醫院跨界合作,打造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可以幫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及早篩檢,及早獲得治療。宏碁創辦人曁榮譽董事長施振榮表示「我的使命是醫生睡覺也可以對人類做貢獻。」 施振榮今日在會中表示,「今天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高興,因為自從退休之後就是以資通訊和醫療作為下一個台灣轉型生技的一個目標,這個案子做了3年多,他現在要責成宏碁團隊做到真正落地,雖然糖尿病的檢查AI美國先出來,但是並沒有普及落地,但我覺得在台灣可以做到積極落地,在台灣醫院、診所能夠普及。」台灣健康醫療產業的未來發展,應該利用台灣資通與醫療人才優勢,借重AI科技結合智慧醫療,有效提升健康醫療的品質與效益。另外施振榮也提出,在過去幾年提出「新微笑曲線」,就是所謂的跨領域合作,共創價值迎向新未來,以及重要的發展。台灣應該以「內需帶動外銷」,在我們台灣的健保制度之下,老百姓的健康被照顧得很好,在這個場域裡面做得好,未來將成為外銷的基礎,未來的外銷附加價值,對台灣的GDP的貢獻,相對比只有資通訊在硬體裡面,空間大很多。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表示,台大醫院身為台灣醫界龍頭,一直以來致力研究創新、培育優秀人才,從預防到治療都將講求精準,朝精準醫療發展更是時代的趨勢;這次藉由宏碁在AI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科技,加乘台大醫院豐富的臨床經驗,打造Al輔助診斷軟體,為台灣智慧醫療建立全新里程碑。據統計,糖尿病人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且患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上升至60%20年內病變發病率更攀升至90%。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越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風險愈高。然而,視網膜病變初期可能毫無症狀,病患檢測所需花費的時間成本高,導致台灣一直處於低篩檢率。糖尿病人口逐年增加,視網膜專科醫師人力有限,糖尿病患平均眼底檢查率不到一半。為降低糖友視網膜病變及提升篩檢率,宏碁攜手臺大醫院跨界合作,打造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台灣諾華擔任臨床試驗設計顧問以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專案輔導,並向TFDA申請醫材許可證,已於日前核准,成為台灣首張由TFDA核可的眼科智慧醫材,開創台灣智慧醫療新生態。

(外骨骼機器人) 緯創醫學 下肢機器人: 康科特獨家經銷/ 富伯生醫: 開發上肢復健機器手臂

中風患者穿上它能打保齡球!緯創醫學下肢機器人Keeogo宣佈拿下台美雙藥證 2020.09.22 by王郁倫 中風不良於行的患者,正穿著外骨骼機器人練習跨步,每一步搖搖晃晃仿如牙牙學語的一歲兒童,但透過持續6個月復健,這名患者竟然可以跟兒子一起打保齡球,球一扔,還是一個Strike(全倒)!這個下肢機器人正是由緯創醫學科技跟加拿大生醫團隊B-Temia合作開發。緯創2015年開始協助改良下肢外骨骼機器人Keeogo,於今年819日已經拿到台灣TFDA二類認證,而美國時間99B-Temia也已經取得FDA認證,可以同步在台灣與美國醫療院所正式銷售這套復健器材。 緯創醫學科技總經理黃俊東表示,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期望可開發更多智慧輔具,貢獻社會有需要的人,除輕量輔助動力外骨骼機器人Keeogo,緯創也與富伯生醫(Rehabotics)合作,開發上肢復健機器手臂,以及可推可坐的智慧行動輔具給年長者使用。不只美台,Keeogo已經取得日本、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歐洲及中東認證,即將取得中國、泰國、韓國認證,接下來在東南亞佈局也會加快,傳出越南也有院所表態中。「Keeogo」是重量輕、輔助力大的動力外骨骼機器人,透過行動感測器感應髖關節與膝蓋角度的變化,Keeogo以專利的人工智慧技術帶動伺服馬達、輸出精準的動力,輔助使用者完成行動,讓中風後走路不便或緩慢的人移動更便利省力。

每年增9萬中風人口,復健機器人市場需求大 Keeogo在台灣目前由醫療管理顧問公司康科特獨家經銷,鎖定台灣400家醫療院所提供復健治療服務,中英醫療體系復健科醫師游鈞堯指出,外骨骼機器人可以提升膝蓋穩定度,附註膝關節彎曲伸直活動度,改善中風或神經退化患者平衡度,是具「有效治療」的器材。康科特有醫材銷售及復健中心兩大業務範疇,除將對外銷售Keeogo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也會在自家經營的復健中心導入使用,提供單次復健,2019年中壢華揚醫院就已經率先使用,今年8月台中達明醫院、10月新北中英醫院也將啟用,年底高雄瑞祥醫院也會導入。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9萬名中風患者,透過外骨骼機器人可以重拾行動力,成為龐大商機。康科特董事長劉靜怡指出,全台有400家區域院所復健中心,期望透過每週2~3次自費復健,可以改善患者步態順利跨步,由於政府長照2.0計畫給予復健計程車補助,未來也將把服務延伸到700多家長照中心及居家市場。康科特主管表示,緯創醫學讓在外國價格上千萬的器材在非醫學中心等級的地區醫院出現,「這是很大的膽識,不靠研究計畫支持就投入輔具機器人研究。」不過他也透露,事實上因為市場上確實對Keeogo下肢機器人有需求,擺放在中壢華揚醫院復健科一年的機器人,現在已經接近損平,以醫材來說,回報率相當快,也超出預期。

緯創醫療佈局3領域,2020年營運數倍成長 緯創集團佈局智慧醫療相當積極,2016年投資20億元成立緯創生技投資控股公司,旗下100%投資的緯創醫療科技投入人工智慧醫療、醫療儀器、外骨骼機器人三大領域研發,2019年營收近1億元,仍在虧損中2020年預期營收可以數倍成長。黃俊東表示,AI醫療已跟高醫、高榮、恩主公醫院合作醫院智慧系統,醫療儀器部分除非侵入式體溫呼吸檢測器,也與5家客戶合作新冠肺炎病毒檢驗儀器,包括大型及可攜式檢驗機,瑞磁ABC-KY8月發表一次可驗256個患者檢體的新冠肺炎分子檢測自動化檢測機就是緯創醫學代工。黃俊東表示,外骨骼機器人業務仍剛開始,現在正全力在各國取得藥證中,2021年下半機器人佈局能見度會明顯提高,現在以AI智慧醫療與醫療儀器兩大業務為主。除成立緯創醫學科技,緯創生技投控也投資加拿大B-Temia團隊,並合資亞太B-Temia公司持股70%,並計畫投資上肢機器人富伯生醫,黃俊東表示,樂於投資醫療新創團隊,只要有綜效、A輪以後的團隊都會評估,因為成功機率會大一點。他也觀察,疫情過後,許多抗疫相關產業進展加速,比方多國政府決策加快,以緊急使用授權(EUA)方式加速防疫技術導入,但反觀非疫情部分則被拖累,比方醫院禁止進入,肺癌實驗就慢下來了。電子五哥紛紛加快在智慧醫療佈局,黃俊東坦言,台灣在科技製造業全球領先已經沒對手,但毛利率也緩慢下降,如果能找到對人類社會更有貢獻的地方都會樂於投資。

Thursday, October 15, 2020

(代工先行) 生技中心 涂醒哲董事長: 三分研發、七分經濟

涂醒哲:趁這波大藥廠從中國出走 台灣應打造生技代工產業 信傳媒 鄭國強 2020923 「現在國際大藥廠都想撤出中國,台灣有能力接下來代工這個角色嗎?」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接受《信傳媒》專訪時表示,台灣的生技業發展要能有所突破,可以像台積電一樣,先從代工做起,漸漸養出一個產業鏈,「如果有一天全世界有七八成抗生素都在台灣生產,那麼台灣生技業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像半導體業一樣。」涂醒哲擔任過疾管局長、衛生署長,他大讚台灣這一波防疫的成功,讓世界看見台灣,然而成功的背後,是堅強的公共衛生體系、醫療體系發揮作用,這種無形潛能,遇到大難便發揮它的價值,但可惜的是,台灣的生技產業卻無法在這一波大疫情時代發揮領先全球的價值。他指出,當年李國鼎、孫運璿設定台灣兩大產業發展策略,一個是半導體業,另一個是生技業,「台積電經過多年以後站起來了,還帶動整個生產鏈,但生技業多年來前進步伐不大。」

導體從代工起家,生技業也可以 只是如果生技業的基礎不夠,那麼即使有再多的國際大藥廠想撤出中國,台灣產業能量也不一定能承接。不過涂醒哲認為,這個答案,可以參考新加坡的作法。目前全球10大藥物有6大在新加坡製造。新加坡政府是近20年才開始大力發展生技製藥產業,從2000年後推出5年為一階段的生醫產業發展計畫、打造生技園區、法規配合修訂。涂醒哲近年去考察驚訝地發現,至今新加坡政府對生技仍積極獎勵投資,「你大廠來投資100億元,我就給你100億元,不是入股喔。那新加坡賺什麼?他賺你產生的進步。」

新加坡經驗,七分經濟三分研發 新加坡不是沒有跌倒過,他指出,早期新加坡政府把生技產業發展計畫寄望於國際名師,重金禮聘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當主持人,而且由李光耀的女兒親自帶領,但也許實驗室距離產業還是太遠,最後成效不張。後來,新加坡政府邀請國際大藥廠葛蘭素GSK)的總裁擔任國家生技產業發展計畫召集人,這在台灣幾乎不可能發生。新加坡政府在計畫的第四階段,匯集各國精通生醫法規、語言人才成立「醫療法規卓越中心」(regulator of excellence),打造良好的法規環境,再搭配租稅獎勵、專利保護、創業基金等誘因,國際大藥廠就紛紛落腳新加坡了。涂醒哲指出,這一波武漢肺炎肆虐,韓國已經在賣篩檢試劑,開始賺錢了,台灣還有很多成長空間,從這些例子,他建議台灣生技業發展可以朝向「三分研發、七分經濟」的目標努力

生技業代工先行,組織法規也要再進步 「就像當年台積電一樣,做的都不是自己的東西,但是代工做得好,一樣帶起整個上中下游產業鏈。」涂醒哲說,台灣的生技業也可朝這個方向發展,三分研發、七分經濟,以產業化賺到的錢,再投入研發新創。像這一波疫情,在疫苗的供應上,涂醒哲建議,研發與代工可以兩路並進,除了獎勵廠商投入研發,政府也可以找國際大藥廠合作,授權生產,速度快,又可以扶植代工產業。從中長期來看,涂醒哲認為台灣應思考如何把這一波疫情化危機為轉機,重整國家生技政策,為產業發展找到新契機,他還編撰「2020台灣生技政策白皮書」,從組織、法規、人才、跨域合作上,對生技政策提出建言。

台杉+北醫 規劃 創業人才培育課程

台杉攜手北醫 培養醫療、ICT產業跨域人才 2020/10/05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後疫情時代,遠距醫療興起,凸顯生技結合ICT(資通訊)技術的智慧發展已是趨勢,且近年來,精準醫療、ICT(資通訊)跨域整合,成為台灣生技醫材產業發展的熱門關鍵詞。為促使跨域對話,並聚焦高端醫材市場的商品化、市場開發,台杉投資與台北醫學大學共同打造「台杉X北醫 創新加值平台」,盼藉人才培育課程、活動等雙向規劃,培養跨域人才。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表示,台灣很早就看出醫療結合ICT跨域人才培育的重要性。科技部早在2007年推出「台灣-史丹佛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人才培訓計畫(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 Fellowship Program, STB)」,甄選出工程、醫學、生命科學、商務管理等不同領域人才,至史丹福大學參與為期1年的醫療器材產品設計、商品化實務訓練,到2018年帶動18家醫材新創公司成立。此外,近年來,電子大廠加碼投入生技醫療產業,包含,直接投資醫療新創,或結合原有研發團隊開出新產品線,如鴻海投資以色列醫療影像新創公司;廣達除投資健康照護科技醫材,旗下廣明光電轉投資的柏勝生技,日前更開發出武漢肺炎快篩技術;仁寶則鎖定精準醫療、健康照護並進一步與醫院合作。上述皆為ICT產業跨入生技醫療異業合作的實例。沈志隆表示,這些來自ICT產業資金、人才投入,對台灣醫療產業發展相當正向。今年在「2020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BTC)」會議上,行政部門也將攸關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落日時間從2021年延長至2031年,並從原本新藥、高風險醫材、動植物用藥、再生、精準醫療等適用範圍,擴大到數位醫療、國家策略生技產品等7大項目。但沈志隆強調,生技、ICT屬於2大不同產業。由於生技產品使用於人體,不但產品開發周期長、研發費用高、商品風險大,過程中更受到法規嚴格規範,不同國家法規也不同。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希望以過去協助台灣生技新創團隊國際鏈結的經驗,從選題、設定市場端需求、國際合作等提供專業協助。北醫近來則積極推動校內科研成果商品化,校內台北醫學大學生醫加速器,為國內首家醫學大學成立的加速器。「台杉X北醫 創新加值平台」--高端醫材創業人才培育課程,為每2年開設1次的課程,共規劃12大主題。從創業個案討論、選題、募資,到商品化後的智財保護、醫材/臨床法規、市場佈局、美國醫療保險制度與醫療器材商品化策略與商業模式的傳授。授課師資,包括,來自創投界及台杉投資的專業投資團隊、台北醫學大學醫師團隊、國際法律事務所、會計師及醫療器材的新創公司經驗分享。

Wednesday, October 14, 2020

(AbcombiBiosciences肺鏈疫苗) 安特羅: 負授權區域 開發費

安特羅與美生技新藥公司 簽肺鏈疫苗共同開發協議 2020928日【時報-台北電】安特羅(6564)與美國生技新藥公司Abcombi Biosciences Inc.簽訂產品授權與共同開發協議,投入肺炎鏈球菌疫苗之製程開發及臨床試驗執行之評估。依照雙方所簽署契約內容,本公司需負擔未來授權區域內的產品開發費用及授權金,且對公司未來發展應有正面影響。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並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經濟部長王美花: 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不該一直停留在5000多億元

生醫發展慢 經長:儘快修生技條例促投資與升級 2020-09-29 21:45中央社 記者韓婷婷 台北29日電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灣一定要發展生醫產業,台灣擁有傑出的醫療體系、人才及研發能力,多年來發展卻很慢,無法接受,將儘快修改生技條例促進相關產業升級及投資合作,盼精準醫療為大突破點。王美花今天出席2020年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會員大會時,以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策略與展望進行專題演講。她指出,這麼多年來生技產業的發展都很慢,相信沒有人能接受台灣擁有那麼好的醫療體系跟人才,卻沒有將生醫產業發展的很好。王美花表示,台灣一定要發展生醫,台灣這麼多人在重視關注這個產業,不該一直停留在新台幣5000多億元的營業額,距離兆元目標還有不小距離。她分析,上櫃生技公司遠比上市公司多,興櫃與上櫃仍有非常多公司都還在研發階段,這是其它產業沒有的現象,經濟部將儘快修改生技條例,設法找到產業問題,協助產業發展。王美花透露,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告訴她,台灣的醫材產業未來大有可為,因為有強大的ICT(資通訊)加持,輝達已經跟台灣幾個科技公司合作,就她所知,廣達將輝達的GPU(繪圖處理器)放入其伺服器內,已有國內醫院採用,未來若ICT產業持續投入,會更加躍進。在生醫產業政策及推動策略上,經濟部將應用多元政策工具、提升智財審查效能、加強吸引國內外資金、國際合作開發及協助拓展海外市場等5大策略,打造生醫產業成為驅動下世代產業成長核心。王美花認為政府應提供法規上的協助,包括資金、技術、人才面的優惠,因應產業期待,推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展延10年,並納入再生醫療、精進醫療及數位醫療產業,邁向精準健康產業發展。獎勵措施部分也將針對研發、人才相關支出抵減,股東投資抵減部分也希望新增個人股東。針對過去一直受到詬病的課稅問題,將研擬技術股緩課,依股票取得或轉讓的價格熟低課稅;另外,認股權憑證核發得低於票面金額,並選擇於股票取得或轉讓時課稅。在吸引國內外資金上,王美花舉例,包括三顧與日立(HITACHI)合資在新竹生醫園區投入新台幣20億元,興建亞太最大細胞治療生產基地;瑞典商瑞健集團也在台投資1億美元建新廠;博錸的晶元磁片技術吸引日商電化(DENKA)投資新台幣7.45億元策略合作;在海外拓展則有合一研發生技新藥,專利授權丹麥國際大廠,授權金達新台幣157億元,創歷年新高,為指標案例。王美花表示,台灣有健保資料庫加上很強的ICT產業,很適合發展精準醫療,也許會是未來生醫產業比較大的突破口。

Tuesday, October 13, 2020

(OBI 999) GloboH抗體藥物複合體:進入臨床試驗I/II

新藥OBI-999演講在即 浩鼎股漲 2020915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浩鼎(4174)將在全球ADC數位會議上,介紹其旗下以Globo H為標的之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新藥OBI-999科學特性。今日吸引多頭進駐,早盤股價開高走高逾3.5%、最高達119.5元,一舉收復5日線、月線,並觸及季線。2020世界ADC數位會議,浩鼎針對Globo系列抗原(Globo HSSEA-4)和一種選擇性作用在AKR1C3醛酮還原(酉每)AKR1C3的化學前驅藥,所開發的腫瘤免疫療法和化學療法,目前在全球居於領導地位。台灣浩鼎研發長賴明添博士將以「新型Globo H靶向抗體藥物複合體:OBI 999」在會中發表科學演講,隨後進行現場視訊討論和提問。這項演講重點將介紹浩鼎已進入一/二期臨床試驗的OBI-999臨床前研究結果,包括動物實驗所顯示的療效和安全性數據,這也是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展開一/二期臨床試驗的根據。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