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宏生醫導入AI研發平台彎道超車,台廠加入全球蛋白降解新藥開發大賽 2022/2/17 郭文生 蛋白質降解新藥儼然成為新一波研發熱潮。近兩年以來,國際大藥廠競相豪擲數十億美元,買下臨床前階段藥物,形成一股生技投資熱潮。台灣生技研發公司也取得這場新藥研發世界盃門票,憑藉過去累積的小分子新藥研發經驗,加入這場新世代藥物的研發行列。其中安宏生醫,還領先其他台灣新藥公司,結合了人工智慧(AI)科技,加速新藥研發速度。
工研院、DCB與安宏加入戰局 目前台灣投入蛋白質降解新藥研發的團隊包括工研院、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以及安宏生醫。工研院團隊建立了名為「PROTAC-toolbox」的蛋白質降解藥物研發平台。工研院表示,透過這個平台技術,開發的蛋白質降解新藥,可以提升藥物溶解度、滲透力,腫瘤標靶能力及曝藥量。平台的第一個化合物為口服藥物「AR-V7蛋白質降解藥物(AR-V7 PROTAC)」,適應症為前列腺癌。目前仍在藥物優化階段。至於DCB則開發了以KRAS變異蛋白為標靶的蛋白質降解新藥。在致死率極高的胰臟癌、非小細胞肺癌、大腸直腸癌等疾病上,常可看到KRAS的高度表達。透過此一蛋白降解新藥,可清除KRAS變異蛋白,達到治療的效果。DCB已提出專利申請。而新創公司安宏生醫,則以癌症藥物開發專案為主軸,鎖定前列腺癌蛋白質降解劑、致癌基因KRAS突變跨癌種治療領域。目前也已經設計出一般需要以二至三年時間才完成的先導化合物。經過實驗,其活性與結構都優於競爭者已經進入二期臨床階段的產品。
台灣小分子藥研發經驗勝出憑藉 2020年三月成立的安宏生醫,是唯一新創公司。創辦人林助強博士,曾擔任老牌小分子新藥研發公司太景生技藥物研發主管多年,具有二十年小分子新藥(New Chemical Entity, NCE)開發經驗,曾帶領團隊研發包括C型肝炎在內的多種新藥。蛋白質新藥物最近幾年大放異彩,小分子藥物相對較為沉寂。林助強認為,小分子藥物仍有不可取代的優點,且台灣具有豐富小分子藥物的研發製造經驗,更容易發揮優勢。對藥物化學人才濟濟的台灣來說,小分子蛋白質降解藥物,就是一個絕佳的切入點。他指出,傳統小分子藥物通常很難直接影響或直接抑制兩個蛋白質之間的交互作用。但蛋白質降解藥物卻可以直接調控細胞內的蛋白質品質控制系統,直接降解疾病蛋白,達到有效治療疾病的目的,開創了一種全新型態的小分子藥物的研發途徑。
率先運用 AI輔助設計蛋白降解新藥 尤其目前進度最快的蛋白質降解新藥,僅在臨床二期階段。然而參與八成以上細胞蛋白質降解過程的E3泛素連接酶,到目前為止,也只有二到三種用於藥物研發標的,仍有很大的研發空間。目前已經有藥物進入臨床概念驗證階段,這種藥物的作用機制,已經獲得初步驗證,是投入研發的最佳時機。林助強表示,作為新創公司,要追趕大廠的腳步,只能藉助科技「智」取。安宏生醫成立時,就開發了一套名為「AIMCADD」(人工智慧藥物電腦輔助設計)的藥物設計平台,成為台灣第一家使用AI技術研發新藥的公司。他進一步指出,新藥研發有幾種模式。最初是依靠偶然發現,盤尼西林抗生素的發明就是一例。隨著科技發展,則有高速機器搭配化合物資料庫進行篩選。近年則有虛擬藥物篩選(Virtual Screening)。隨著電腦演算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AI)也開始被應用於新藥研發。
AI牛刀小試 成功加速研發 安宏生醫建立的AI藥物開發平台,已經能夠進行系統性選擇藥物開發候選蛋白、機器學習預測蛋白質3D結構、機器學習進行循理性藥物設計及驗證,能夠設計出成藥性、可合成性、口服性、安全性及有效性較佳的全新化合物First in Class與Best in Class的藥物。林助強指出,國外已經投入研發的生技公司,雖然有人力財力的優勢,但其研發模式,多半是針對先前的化合物進行修飾;而安宏生醫團隊成員累積了二十多年小分子藥物經驗,對小分子新藥的種種環節,已經有充分掌握,資深團隊成員也相當熟悉化學結構,在AI輔助下,可大幅縮短開發時間與成本,提高成功率,進行多層次的專利佈局,未來對於藥物的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將大有幫助,成為獲得國際大藥廠合作的重要誘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