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2, 2010

台灣雙效放射線標靶藥物結合診斷與治療效果

核研所研發治癌新藥 前景佳

2010/11/22  (中央社記者吳佳穎台北22日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究所研發癌症診療新藥錸-188-微脂體,目前已完成臨床前動物試驗,研發團隊預定明年申請人體臨床實驗,前景看好。核研所結合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開發中心、台灣微脂體公司以及台北榮民總醫院,研發治療癌症的放射性標靶藥物錸-188-微脂體,已完成臨床前試驗。核能研究所所長馬殷邦表示,錸-188-微脂體應用在轉移動物實驗,治癒率是一般化療藥物的 3倍,成效很不錯。馬殷邦說,錸-188-微脂體是同時具有奈米特性和放射特性的標靶藥物。奈米特性可以讓藥物通過血管形成時的細胞漏洞,蓄積在腫瘤位置,再產生β射線,殺死癌細胞,比傳統化療更有效率、也不會擴及全身。另外,錸-188-微脂體的伽瑪射線可用來診斷,藥物半衰期也較短,注入治療後56天就不會有放射性,對病人的生活影響減到最低。台北榮總核子醫學部主任王世楨表示,新藥問市最快還要10年時間,預定明年申請人體臨床實驗,通過後還有 3期實驗要完成,尚需投入10億美元左右經費。王世楨表示,目前治療癌症治療的第一線藥物仍是採化療方式的5-FU,但他看好錸-188-微脂體前景,並希望錸-188-微脂體能成為台灣第一個自行研發的新藥,對世界癌症病患有所助益。

大腸癌末新藥錸-188 存活率增38

2010-11-23 中國時報 大腸癌高居國內常見惡性腫瘤第三位,因初期症狀不明顯,二到三成病患在確診罹癌時,已有轉移現象。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針對大腸癌末病患研發放射性治療奈米藥物「錸-188微脂體」,動物試驗證實,延長存活率達三十八%,療效明顯優於化療,明年二月將申請人體臨床試驗。 核研所研究員李德偉指出,大腸癌分為四期,一到三期病患已有標準療程治療用藥,唯獨癌細胞轉移後的第四期癌末病患,至今仍無有效治療藥物。「錸-188微脂體」是針對癌末病患開發的標靶藥物。 它是利用微脂體把放射性同位素錸-188包覆起來,透過靜脈注射到達腫瘤細胞,再釋放β射線殺死癌細胞,正常細胞吸收到的輻射劑量很低,不會被大量破壞,副作用明顯減輕。 研究團隊以帶有大腸癌腫瘤細胞裸鼠,比較「錸-188」與化療藥物「5-FU」療效,未接受藥物治療的裸鼠平均存活廿六天;注射「錸-188」裸鼠平均存活五十四天;施打「5-FU」裸鼠平均存活四十三天,顯示以「錸-188微脂體」放療可讓病鼠壽命延長一八%,以「5-FU」化療延長六十七%,新藥效果更優。研究團隊並利用癌細胞已經大腸轉移到腹腔的癌末裸鼠進行療效試驗。結果顯示,未接受任何治療的癌末裸鼠平均存活廿四天;注射「錸-188微脂體」平均存活三十三天,壽命延長三十八%;施打「5-FU」平均存活廿七天,壽命延長十三%,證實「錸-188微脂體」對癌末裸鼠有更明顯療效。 研究團隊以連續注射「錸-188微脂體」長期治療,發現裸鼠腫癌細胞不但會慢慢縮小,最後更完全消失。李德偉表示,「錸-188微脂體」若能通過人體臨床試驗順利上市,將是全球第一個治療大腸癌末病患的放療標靶藥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