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夢工廠-一次搞懂生技產業鏈 http://www.cdnews.com.tw2012-10-26 12:28:36 江浪/報導最近Apple連續二場的產品發表會,隱隱約約讓人感受到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產品發展的瓶頸,而蘋果股價也因此自高檔向下修正近一○%。反觀,全球生技製藥領導廠商Amgen股價卻悄悄在今年十月初寫下歷史新高。這樣強烈的對比,似乎說明停泊在股市的資金,正產生板塊位移的狀況。未來,致富的機會或許會落在此一族群。本週五出刊的先探投資週刊1697期將與大家一起了解生技產業鏈。面對不景氣,很少有產業能夠不受到衝擊,但生技醫療產業(以下簡稱生技業)往往能夠自外於此。因此,在經濟前景不明的狀況下,生技醫療族群常成為資金的避風港,美國兩大生技指數NASDAQ NBI與AMEX BTK紛紛在今年寫下歷史新高,就說明這樣的狀況。其實,生技業不單只有消極對抗不景氣的防禦性功能,在全球人口趨向高齡化、新病毒及新疾病不斷出現,以及醫療保健支出占各國GDP比重持續增加等有利因素的交互影響下,生技業的長線成長前景依然值得期待。持平而論,生技業是檯面上少數能夠讓人做夢做的「有憑有據」的行業之一。
台灣生技業正醞釀質變 由於產值及成長潛力都相當吸引人,就連全球電子業巨擘三星(Samsung)及谷歌(Google)也禁不起誘惑,以合資公司或成立創投基金等方式,切入生技產業。樂觀看待,這些電子大廠的舉動,將為既有的產業生態帶來新的變化,而新的變化往往代表新的機會的誕生,為台灣生技業者未來發展藍圖帶來想像空間。當然,這當中「畫大餅」者必定大有人在。面對強敵如林的產業生態,台灣的生技業者可以拿來和其他國家的生技業者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比較嗎?這個答案或許要留給時間解答。因為至今,上市櫃生技股中尚未誕生一家年營業額突破百億大關的指標性公司,也沒有純本土的新藥研發公司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嚴格的考驗。話雖如此,台灣的生技醫療業者閉關苦練多年之後,部分廠商早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除了隱形眼鏡的精華、原料藥的神隆等均已在國際市場打響名號之外,過往台灣生技醫療產業中較弱的一環─新藥研發,也陸續有智擎、醣聯、基亞等廠商,在授權方面傳出捷報,顯然,台灣的生技業已開始在醞釀質變。投資市場往往是最敏銳的,二○○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台灣上市櫃僅有三七家生技醫療相關公司,二○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家數已成長至六五家。不單如此,四年多以來,生技股的市值不但從九九○億元,大舉成長至三六二四億元,而且百元俱樂部的成員也暴增至七家。顯而易見,股市的資金對於生技族群的關愛度正在提升之中,而且是肯定多過於否定。
取代IC設計 引領投機潮 製藥業的生態與半導體有點類似,像新藥研發公司就有IC設計的影子。最值得一提的是,若把即將於今年底掛牌的鐿鈦與醣聯也涵蓋在內,生技股百元俱樂部成員已足以與IC設計類股「分庭抗禮」。就這樣的現象來看,隨著IC設計經營的環境日漸艱難,生技股(尤其是新藥研發族群)似乎有機會取代IC設計股,引領台股的投機風潮。據了解,一些過去偏愛IC設計股的主力、中實戶,目前已把關愛眼神逐漸移往生技股,一方面是看好生技產業發展願景;另一方面,則是就人才觀點分析,台灣一流的人才過去不是往資訊領域跑,就是投身生技醫療相關領域。既然這些一流的人才能夠讓台灣登上全球電子產業的舞台,應該也能讓台灣在全球生技產業發光發熱。連勝文等投資界名人對生技產業的「加持」,就說明這樣的道理。政策刻意做多則進一步提升生技股的想像空間及吸引力。其中,與中國醫療及藥品市場相連結的政策更是受到市場認同。因為,硬碰硬,以台灣業者微小的資源,將會走的很辛苦。但若能利用政策保護,藉由中國市場當做跳板,進而邁向國際,那就大有可為。簡單來說,中國市場是台灣生技業者邁向世界舞台的捷徑,長線選股應鎖定能在中國市場展露頭角的業者。
投資主流隨著時間不斷變動 生技類股投資的主流總是隨著時間不斷地變動,去年或許是原料藥業者,今年就換成新藥或醫材業者,明年會是誰,那就要看題材、政策或業績,誰比較有吸引力、說服力。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當生技股大多頭行情來臨時,雞犬均能升天,買在相對高點固然會倒楣,但若趁著股價在相對低檔投資時,賺錢的機率會比較高。當然,抓住主流就能大有斬獲。【中央網路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