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8, 2013

非洲假藥vs政治經濟目的


中國輸非洲抗瘧藥被指假藥或因搶佔西方市場 20130108 07:05:44來源: 人民日報針對相關報道,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明確表示,指責以中國為主制造的假藥大量涌入非洲地區的說法毫無根據;中國對于出口藥品的管理採取了國際上通行的原則和做法。那麼,中國抗瘧藥一般通過何種途徑輸往非洲呢?記者調查了解到,我國抗瘧藥產品進入非洲市場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中國政府對非洲國家的經濟、醫療援助。二是通過外貿出口途徑,如通過國際組織的公立採購,或在非洲重點國家建立子公司、代理商等銷售網點,將藥品從中國直接出口到當地。在援外方面,"中國抗瘧疾藥品要經過產地檢驗、港口復驗,然後再出口,絕對保證質量,不會出問題。"中國商務部援外司處長朱正洪介紹說。在國際公立採購方面,世界衛生組織自2004年起實施針對艾滋病、瘧疾和結核病的藥品預認證制度。使用國際社會資金採購的抗瘧藥必須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中國桂林南藥有限公司進入了世界衛生組織採購名錄。世界衛生組織坦桑尼亞醫療官理查德‧班達告訴記者,世界衛生組織採購藥品有著一整套嚴格流程,只有通過這個流程的企業才能進入採購名錄。非國際公立採購方面,我國外貿途徑的抗瘧藥品從公司生產到投放非洲國家使用,同樣需要經過多項程序,受到雙方藥監局等多部門的監督管理。對于輸入非洲的藥品,首先,我國藥監部門會嚴格監管。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了解到,生產完全供出口的青蒿素類抗瘧疾藥品也要在國家藥監局進行注冊,獲得藥品生產許可證,在通過國家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的車間進行生產,藥品出口前還需獲得目的國注冊批準,而注冊批準的過程非常嚴格。目前,華方科泰坦桑尼亞有限公司、復興醫藥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制藥廠和廣東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業通過了坦桑尼亞食品和藥品局資格認證。其次,除了世界衛生組織認證體係和出口國監管之外,坦桑尼亞等進口國也有自己的認證體係。"經過嚴格的購前認證、實地查驗、海關檢驗,抗瘧藥通過坦桑尼亞食品和藥品局下屬部門分發到全國各個地區,向醫院和病人配送。"坦桑尼亞瘧疾控制辦公室主管穆罕默德‧阿裏向記者介紹說,該國抗瘧藥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公立和私立。公立有兩個途徑:世界衛生組織統一購買和坦桑尼亞政府統一購買。公立藥免費分發給患者,或象徵性收費。私立渠道為:通過坦桑尼亞藥監局認證後,該國進口商自行採購,向藥店和醫院出售。阿裏說,所有出口藥品到該國的企業都要到坦桑尼亞食品和藥品局注冊;通過認證的藥企獲得出口商證書,證書期限5年,5年後重新認證;進口的抗瘧藥,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捐贈的藥品,都要在機場和海關接受該國食品和藥品局的質量查驗,並跟蹤藥品流向,一旦發現假藥立即上報,並會同警局等部門進行調查。記者從昆明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烏幹達代理商中非醫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孔東升處了解到,烏幹達的藥監局在非洲國家中管理是比較嚴格和規范的。目前,昆明制藥在非銷售的兩種抗瘧藥均在烏幹達取得合法注冊;每次進口,均按照向烏幹達藥監局申領進口許可證——安排生產——發運——向烏幹達藥監局申請報檢——得到許可——清關——進入市場銷售的流程嚴格執行。此外,烏幹達藥監局每4年要對工廠做一次檢查,檢查通過後,方能繼續進口。一旦發現假藥,藥監局和警察藥管部門介入調查,追根溯源,直至對相關人員及單位給予重罰甚至追究刑事責任。目前,我國生產的抗瘧藥ARCO已被指定為烏幹達國防部的抗瘧用藥,效果顯著。瘧疾無法根除源于中國假藥?【調查】 貧窮、衛生、氣候、缺乏總體防治戰略等導致瘧疾常年流行。中國抗瘧藥挽救了數百萬非洲民眾的生命瘧疾在非洲為何無法根除?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園主任、青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平認為原因很復雜,比如非洲部分瘧疾流行國家經濟落後,醫療衛生條件差、防疫體係薄弱,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等。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適合各自實際情況的總體清除戰略和措施。坦桑尼亞食品和藥品局代理局長、實驗室主管尤古魯姆對記者表示,瘧疾在非洲不能根本消滅的根源在于不能殺死按蚊,阻斷瘧疾的傳播途徑。非洲抗瘧委員會南部非洲主任厄巴斯說,非洲大陸瘧疾暴發很普遍,不能消除瘧疾的根本原因是貧窮,人們幾乎無力承擔蚊子叮咬致病造成的負擔。宋健平介紹說:"瘧疾主要是通過攜帶有瘧原蟲的按蚊叮咬傳播。影響按蚊的因素(滅蚊和防蚊措施)和阻止瘧原蟲在人體內(藥物治療和預防)發育、繁殖的措施,都是影響瘧疾傳播的因素。"華方科泰坦桑尼亞有限公司市場主管Kissandu告訴記者,非洲地區氣候炎熱,很難消滅蚊蠅,瘧疾常年流行,多年未得到有效控制,根本不是中國藥品進入非洲導致的。實際上,中國抗瘧藥在坦桑尼亞市場最多也就是10%的份額。專家介紹,中國也曾有瘧疾流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防治措施的加強,基本擺脫了瘧疾的威脅。成功的原因是採取了有效的藥物治療(包括青蒿素的貢獻)、專業的瘧疾防治隊伍、高瘧區的藥物幹預措施等,因此,中國對非出口的抗瘧藥質量與效果同樣經得起實踐檢驗。中國駐烏幹達使館經濟商務參讚歐陽道冰告訴記者,中國抗瘧藥挽救了數百萬非洲民眾的生命。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青蒿素類抗瘧藥開始進入烏幹達市場。與西方傳統的抗瘧藥奎寧相比,青蒿素類抗瘧藥具有使用簡便、副作用小、價格便宜、見效快等優點。中國政府自2006年開始向烏幹達援助青蒿素抗瘧藥,累計提供1737790盒抗瘧藥。這些抗瘧藥的療效得到烏衛生部和民眾高度評價。其中一種抗瘧藥Artesun2012年被烏衛生部推薦為治療重症瘧疾的一線用藥,在烏全國進行推廣。Kissandu說,自從以中國青蒿素為主的抗瘧藥進入非洲以來,非洲瘧疾防治取得了長足進步,比如,幾年前坦桑尼亞每年有10多萬人死于瘧疾,去年死亡人數已經降到2.5萬人,這背後離不開中國藥的作用。【調查】 中國藥品質高價廉,搶佔了部分西方制藥企業在非洲的市場針對有關"這些假藥就像質量低劣的手機和衣服一樣,全都來自中國"的說法,桂林南藥副總裁蘇莉說:"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有很高的準入門檻,非洲地區的藥品市場過去基本被西方企業壟斷,價格非常昂貴。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制藥企業把質量尚佳且價格較低的藥品出口到非洲,幫助解決非洲缺醫少藥的困境,讓更多民眾得到救治。但這不可避免地搶佔了部分本屬于西方制藥企業的市場。"昆明制藥廠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在非洲國家積極推廣高質量的藥品,在20多年的經營中從未發生過質量問題。他認為,此次《衛報》的報道,很大程度上是道聽途說,信息來源不準確,更大的可能是出自政治經濟目的。華方科泰坦桑尼亞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勇說:"在和不少當地專業人士,包括當地藥監局交流後,大家普遍認為,這篇報道其實是近些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部分發達國家相關人士復雜心態的體現。"2009年周勇曾親身經歷了一次英國某廣播公司造假事件。當時,該媒體的記者拿著人為加工過的抗瘧藥品——去掉包裝小盒、剪掉鋁塑板上應該有的"三期"(即批號、生產日期及失效日期),扛著攝像機去找華方科泰公司在當地的合作夥伴採訪,詢問該產品是否來自中國、是否可以判定為假藥。被揭穿後,該記者只得灰溜溜地離開。歐陽道冰表示,將非洲瘧疾無法消滅的原因歸結為來自中國的假藥,完全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首先,中國產青蒿素類抗瘧藥的療效是在許多非洲國家經過實踐檢驗的。其次,中國近年來援助烏幹達上百萬份抗瘧藥得到烏官方和民眾的一致讚許,每年都向中國政府申請新的援助。烏政府對藥品監管嚴格,通過正規途徑不存在分發和購買假藥的問題。第三,有些瘧疾患者認為我國抗瘧藥沒有療效,可能是因為沒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服藥。烏幹達媒體沒有關于中國生產抗瘧假藥的報道。非洲確實有假藥,但假藥並非就來自中國。下期"求證"探討非洲假藥現狀及其成因,敬請關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