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1, 2017

台灣共振波公司 (高成炎&張文杰): 共振波(1Hz~35kHz) 改善血糖 需進行臨床


台團隊動物實驗發現 共振波或可幫助降血糖 2017-06-21(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台灣研究團隊進行小鼠實驗發現,共振波似乎可以幫助降血糖,研究第一作者共振波研發團隊技術長張文杰表示,共振波原本用來促進氣血循環,幫助肌肉放鬆,改善肌肉痠痛困擾,但最新小鼠實驗發現,共振波不只可以促進氣血循環,或許對血糖控制也有幫助。

小鼠研究發現 共振波似乎有助改善糖化血色素 張文杰分析,共振波屬於一種電場、電位變化,過去一些研究顯示,共振波或可誘發細胞微電流變化,進而調整細胞功能,在共振波刺激下,細胞使用血糖能力似乎會提升,胰島素功能也會上升。小鼠研究顯示,小鼠一星期接受5次共振波刺激,每次刺激約60分鐘,經過一段時間,小鼠糖化血色素改善幅度達4成之多,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今(2017)年2月號〈中華生理學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張文杰表示,無論人體經絡、神經,都有電流變化,像神經傳導,更需要仰賴電流傳遞,而細胞研究、小鼠研究發現,共振波可以小幅度調整電流變化,目前還需要進行人體關鍵研究(Pivotal Study),才能證實共振波對改善人體血糖是否有幫助。

共振波研究 將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有關共振波人體關鍵研究,研究團隊預計在全台四大醫院進行查驗登記用臨床試驗,預計收160個個案。張文杰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研究,可以進一步了解共振波對人體血糖的影響,也期望未來透過共振波的幫助,可以幫助輕度糖尿病病友逆轉病情,中、重度糖尿病病友也可以提升胰島素功能,減少藥物劑量使用。若想控制血糖,還是要搭配飲食、生活習慣改變,這樣才能全方位控制糖尿病病情。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高成炎教授所組成的團隊成立此公司,所採用之「共振波裝置」技術,與紓解肌肉酸痛之經皮神經電刺激器(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頻率: 1~200Hz)、低週波治療器(頻率:1Hz~1kHz)及促進血液循環與排毒之中頻電療器(頻率:1kHz~10kHz)等現有器材,所應用之原理 相似:均是使用電子能量刺激。而「共振波裝置」的創新之處在於:「頻率涵蓋較廣(1Hz~35kHz)且具有可調式能量工作週期(Duty Cycle0%~100%);並且在單次療程中,頻率連續變化之彈性極大」,相較於傳統表層波動,共振波對於皮下組織的深層影響更明顯。也因為如此,「共振波裝置」可透過程式設定出一組專用於高血糖舒緩的頻率規格與變化順序,以作為案例調查使用。目前有氣血循環/舒緩痠痛/自律神經放鬆/頭痛緩解/眼睛保養/肝保養/水腫消除/黴菌緩解/血糖舒緩/鬱緩解等12頻道,效果奇佳,可申請健保給付物理治療簡單治療項目給付或自費市場應用。本項產品於20149月榮獲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第453046.目前經衛福部批准進入人體實驗計畫中。台灣共振波研發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成立於2009年,以台灣台北為中心,致力於將生物電子醫藥創新技術與其相關醫療器材,應用在人體相關的慢性疾病上,進而輔助舒緩相關疾病對患者身體所造成的負擔。本公司自行研發出的生物電子醫療-生物共振波技術 (Bioresonant Waves),為一跨領域結合生醫電子,資訊電機與控制等技術,是以物理性與非侵入式的方式作用於患者,目前專注於對第2型糖尿病輔助舒緩治療的研究與開發。我們的願景是成為全球生物電子醫療技術領域的領先者,並藉由創新的研究與開發,建立出新型態與低副作用的生物電子醫療技術,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與生命價值。目前正於台大成大及其他兩所大型醫院進行最後一階段查驗登記用臨床試驗,期望開啟微電流刺激技術的新醫療領域以達生物電子醫療輔助治療的目標。 主要商品/服務項目 開發生物電子醫療-共振波技術相關醫療器材以應用於相關的適應症。生物電子醫療-生物共振波技術 (Bioresonant Waves),是以物理性與非侵入式的方式作用於患者,目前專注於對第2型糖尿病與高血壓疾病輔助舒緩治療的研究與開發

董事長 高成炎: 113,000 董事 許榮權: 408,000 董事 程亭遠: 398,000 董事 張其容: 120,000 董事 張文杰: 90,000 監察人 黃河: 508,00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