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6, 2013

中藥渣 黃金OR垃圾?!

轉化率僅1% 中藥專利"待字閨中" 20131104 10:23:18來源: 中國日報網

轉化率僅1%中藥專利"待字閨中"長江商報消息我國2000余項中藥專利轉化率僅1%、新技術的開發遇到盲目跟風、中藥"有毒"風波令我國數千年傳統藥文化頻頻受傷……昨日在漢舉行的中國中藥協會新技術推介會上,來自國內的70余家中藥生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負責人,共同分享新技術在中藥企業運用成果,力倡用臨床數據事實,為傳統中藥證"實力"。

二次研發少 PK 專利轉化低"目前中成藥倣制現象非常嚴重,我國上市的中成藥已經有9000多種,完全滿足市場的需要。"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司長董潤生稱,盡管幾年前就出臺規定提高倣制藥的技術門檻,要求保證與被倣制藥的藥效一致,但是這一點很難做到,並且倣制藥擾亂藥品市場。董潤生認為,企業現在做的應該是對中藥進行二次開發,但是國內的企業沒有進行透徹的研究,而是死抱著"傳承大于創新"不放,"二次科研是對傳統工藝的改進,並非是拋棄原有工藝。"由于中藥成分非常復雜,不能把中藥的每一個成分用標準體現出來,單純依靠一個標準來控制一個中藥產品的質量不現實,目前沒有十分完全可控的質量標準,這是中藥面臨的現狀。董潤生介紹,2007年制定的實行標準已經取消,明年可能將出臺新的規定,但是指標不是萬能的,並且政策滯後于實踐,"目前採取綜合措施來保證產品的質量。新技術、新儀器就是質量的有效控制手段。""我國的中藥專利突破2000個,真正轉化運用的可能還不足1%。"中藥新技術專委會主任委員濮存海認為,中藥行業以往的知識產權保護起步晚、重視不夠,不少均被國外無償利用。中藥生產行業處在發展機遇期,但產業自身目前面臨巨大的挑戰,需要加大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尊重傳統中藥基礎上,結合現代中藥的特點,把現代最新科學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帶入中藥產業的全過程中,才能真正做到既符合民族特色,又能夠與現代化和國際化接軌。

技術創新 PK 盲目跟風 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王桂華介紹,去年在我國中藥企業中,單品銷售額完成億元以上的達350多個品種,超10億元的也有10多個,這與新技術的推廣與運用密不可分。我國藥企申請的中藥專利達到2000多個,涉及千家以上的藥企,但常年來這些專利的轉化率特別低,大多都處于休眠狀態。其中,符合對特定疾病有特殊療效等條件的國家中藥一級保護品種僅10余個。"我們有一款採用膜分離技術的產品投入和產出比1:10。"南京中科藥業質量部總監錢一帆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款產品僅去年銷售額就達2.6億。"傳統藥品普遍'傻大笨',產量低,採用新技術改良,能將粗放的生產加工變得更加精細化,質量可控,並且藥品食用方便,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投資新技術存在風險,但是行業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去嘗試。"錢一帆介紹,前兩年西洋參非常風行,公司將西洋參作為重點產品開發,採用納米超細粉碎的技術,把西洋參加工制成茶飲,但產品卻嚴重滯銷,浪費大量人力物力。湖北福人藥業科研部負責人鄒鵬程也認為,創新不能盲目貪大,畢竟研發風險由公司自己承擔,因此要運行某個項目之前要做充分的市場調研,如果中途出現問題,則考慮中止項目。

 "有毒"風波 PK 建統一標準 近來,檳榔、首烏等傳統藥用植物頻遭"有毒"質疑,更有老牌的諸如同仁堂、六味地黃丸、雲南白藥、漢森四磨湯等藥企及產品頻被卷入重金屬超標的爭議風波。對此,王桂華坦言,我國中藥管理相對粗放、原材料源頭控制難度較大等現實問題確實存在,即便中藥在我國有數千年歷史,但僅憑這一點不足以說服人們安心使用。"中藥運用講究相生相克,'有毒'不能以偏概全。"參會的一家國內經營30余年的老牌藥企質檢部負責人認為,傳統中藥在臨床評價方面確實存在不少缺失,但"有毒"往往被放大炒作,對此,主管部門應盡早統一並建立相關標準。在今年舉行的中藥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公開表示,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今年有望完成第一批中藥ISO標準的公布。

藥渣制成可燃氣體根除藥企"心病" 中藥制劑中重金屬控制技術的新進展、藥品人性化包裝設計及應用、中藥新技術在保健食品行業的應用……昨日的研討會上,來自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的等10余位國內一線科研人員做了主題報告,首發了一係列中藥新技術運用的科研成果,備受參會企業的關注。其中,山東大學博導、國家863計劃項目專家董玉平發布的"中藥渣清潔與能源化利用工藝"報告,可謂說到了每個藥企負責人的心坎上。該報告指出,目前我國中藥企業超2000家,中藥渣年排放3000多萬噸,佔固廢資源11%。據介紹,中藥渣即便經常規處理後,含水量往往仍保持在70%以上,儲存堆放往往難聞、易腐,不僅是較大的污染源,還因藥性殘留易回流利用而產生危害,藥企處理起來費時費力,是行業的一塊心病。四川的一家藥企負責人介紹,由于企業的三七藥渣每天都在產生,對于廢渣的處理一直是公司的心病,"之前都是進行深埋處理,後來都無地可埋了"。他們先後與農戶合作將其當作肥料,聯係飼料廠將其作為動物飼料,甚至還將其作燃料燃燒,但都無功而返。中藥渣既是污染,也是資源。董玉平指出,由于中藥渣絕大多數是植物的根、莖、葉,碳含量、熱值高,與劣質煤相當,通過團隊所研發的高溫熱解技術,轉化成可燃氣體後,可運用到藥廠工業蒸汽的需求,滿足企業生產,該項技術目前已通過藥企測試,已十分成熟。中藥新技術專委會濮存海教授告訴記者,對于一家藥企來說,使用該設備可連續使用15年,5年可收回成本,"該項技術國家相關部門經考證後,正準備大力推廣。"

鄂藥企嘗鮮茶油果綠色提取技術 此次研討會,不少湖北本土藥企業也紛紛分享創新成果,由湖北融谷藥業有限公司實施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將運用到茶油果中的藥性物質提取中,這也是將該項技術運用到中藥生產中的首個國內制藥企業。茶油果不僅是4大木本油料之一,更是重要的中藥植物,蘊含的生理活性炭、維生素E具備提高免疫功能等多種藥用價值。茶油果一般採用壓榨法榨取食用油,其中熱壓榨工藝生產過程中要用到添加劑,因而產生對人體有害物質,如某茶油"苯並芘超標"事件。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融谷醫藥目前運用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真正做到油茶果的綠色提取,在給使用者人體帶來安全的同時,也令企業更加受益。同時,還將充分利用油茶果營養成分,開發保健、美容護膚等諸多衍生產品,前景十分可觀。該企業在紅安有茶油果種植基地,目前已簽約光谷生物城,將于本月入駐。整個中藥行業都應更好、更積極地利用新技術,拿出臨床實證,才能打消大眾對"毒藥"的疑慮,確立中藥的科學地位。──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王桂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