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產業升級轉型才能創造經濟動能 2014年11月02日 04:10 經濟部最近正式啟動「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將力促產學研共同推動「調整產業結構」與「轉型升級」,整合工總、商總等7大公協會、工研院與台清交成大等22個法人及學校能量,主動協助產業升級。這是馬政府執政以來,少見具有企圖心和全面優化台灣產業結構的作為,我們在肯定此方案的積極性之餘,也必須提醒政府唯有加強執行力之落實,誘導企業「全面投資」於產業的升級轉型,才是讓台灣經濟真正脫胎換骨的正辦。當前台灣陷於「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和「薪資成長停滯」兩大困境,整體產業附加價值和競爭力下滑,無疑正是國家經濟發展所面對的基本課題,而誘導企業投資高附加價值的技術、產品或服務模式,乃是創造經濟動能的關鍵。今年以來由於全球景氣維持復甦,手持行動裝置推陳出新帶動高階製程晶圓代工、晶片設計、封測、DRAM等接單暢旺,使國內外機構紛紛上修台灣今明年成長預測,例如亞洲開發銀行(ADB)最新經濟展望報告,將台灣今年的GDP成長率預測,自4月所估的2.7%調升為3.4%,明年成長率也由先前估值3.2%調高成3.3%。惟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公布第4季製造業趨勢預測,雖然將今年製造業產值成長率上修到3.26%,但對於明年製造業產值成長率的預估卻大幅下降至2.86%。製造業產值成長率減緩,勢必將拖累台灣的經濟成長,這是政府不能輕忽的隱憂。究其原因,除了面臨中國大陸房市泡沫、歐元區景氣低迷、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伊波拉疫情蔓延、美元升值亞幣波動、聯準會升息等6大風險,而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與台灣的外貿環境外,IEK也特別強調,中國大陸近年供應鏈持續在地化,各產業進口替代策略已逐步實現,已造成台灣製造業外銷大陸動能減弱。另外,根據IEK預估,若明年中韓FTA生效,而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卻無實質進展,則未來3至5年台灣製造業產值將存在極高的衰退機率,預測衰退幅度將介於1.59至3.85個百分點,其衝擊將極為劇烈,唯有全面帶動台灣產品的差異化與高值化,大幅提升實力,才是確保競爭優勢的長遠之計。面對這樣的困境,經濟部所研擬的「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主要透過「維新傳統產業、鞏固主力產業、育成新興產業」等三大主軸,以及「推高值/質-提升產品品級及價值、補關鍵-建構完整產業供應鏈體系、展系統-建立系統解決方案能力、育新興-加速新興產業推動」四大策略進行,鼓勵企業提升智慧、綠色及文創之高質化產業內涵,期望透過方案的推動,未來高質化製造業產值的占比,可由2013年的42.61%提高至2020年60.40%,出口值占比可由47.20%提高至63.12%。該方案的方向與策略,的確是讓台灣擺脫競爭力衰退與低薪資困境的可行方法,也相當具說服力。然而,政府在推動此一方案時,仍然必須解決下列影響廠商投資行為的問題,才能創造具體成果:第一,方案中提出「高質化製造業產值的占比可由2013年42.61%提高至2020年60.40%,出口值占比可由47.20%提高至63.12%」等目標,的確具有引導產業轉型之效果,但是對業者而言,他們關切的是:高質化製造業的定義為何?那些產品、技術或服務,屬於高質化範疇?尤其當前民間投資意願低落,最大的原因是產業界對未來缺乏方向感和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業者更加關切各個產業在未來五年十年的發展願景、全球市場競爭地位,以及升級轉型的途徑與藍圖。主管部門對此均應提出具體的規劃方向,才能發揮引導作用。第二,「育新興」的重點產業範圍涵蓋智慧校園、智慧城市、B4G/5G、下世代半導體和影像顯示、3D列印製造、新醫材、創意生活、風力發電等,這些領域都具前瞻性與戰略意義,但是政府目前也有許多其他重要方案與科技專案正在推動中,本方案與既有方案和科技專案間之關聯性如何?未來業者如何藉由產學研合作參與其中,或是運用新興技術(如3D列印製造)進行轉型,尤需全盤性的規劃,並確定參與的研發與企業團隊,才能有效推動。第三,人才及技術的培養和投入,將是技術升級和能量累積的關鍵,但是隨著台灣主要產業與大陸、韓國的重疊性越來越高,各國高薪挖角台灣技術人才的情況也日趨嚴重。對此,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修正產業創新條例,增訂員工獎酬工具及技術入股緩繳所得稅5年等相關措施,的確有助於創造誘因,提供有助於企業界留才、育才、攬才及技術引進的條件,就此行政院應積極與立法院溝通,加速法案的審查通過,才能真正營造加速產業升級轉型的有利環境。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