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睡止症用這個不必再到醫院睡一晚 2016年11月13日12:02 醫界估計全台至少230萬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目前要檢測是否患睡止症,需到醫院睡一晚才能確診,但因病床數不夠,民眾至少得排半年才能檢測,恐因此延誤治療。現已開發出穿戴式裝置、手環、貼片等,可監測心電圖、呼吸狀況,再將資訊透過雲端回傳醫院,確診睡止症的準確率高達8成,北醫已進行臨床測試,取代醫院的睡眠檢查。台灣醫學周年會今進行第2天議程,衛福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文德就「睡眠呼吸新介面」為主題,發表穿戴式裝置在日常生活中檢測睡止症的應用。他說,全台醫院的睡眠檢查病床僅200多床,每年頂多服務7萬名患者,對照醫界初估的230萬名睡止症患者,根本緩不濟急,因此民眾排隊睡眠檢查現至少要等半年,就算排到醫院睡一晚,全身需接上血氧偵測器、腦波偵測儀等檢查儀器,加上陌生環境,都讓患者不易進入熟睡狀態,臨床觀察至少2~3成睡止症患者病情被低估。劉文德本身也有睡止症困擾,他舉自身為例,到醫院睡眠檢查時每小時呼吸中止僅3次,臨床定義並不算睡止症,但用穿戴式裝置監測後,發現每小時呼吸中止的次數超過10次,已患輕中度的睡止症。 他強調,業界已開發出許多穿戴式裝置,如手環可藉由監測心電圖數據,即可得知其呼吸狀態,民眾只要戴一周,對比白天、睡眠時的呼吸狀態,藉由雲端資訊回傳到醫院,醫師就能診斷民眾是否患睡止症,準確率高達8成。除手環外,現已開發出胸貼、緊身運動衣等,都有感應裝置可作為睡止症診斷工具。劉文德說,各醫院近幾年陸續推動遠距醫療,北醫正進行臨床測試,未來可望採穿戴式裝置監測來取代醫院睡眠檢查,白天常嗜睡、精神不濟的民眾,可不必再到醫院睡一晚,在家就能得知有無睡止症。 睡止症與肥胖有關,但也不全然是肥胖造成,他強調,東方人因臉型構造導致呼吸道狹窄,因此約3~4成的睡止症患者為身體質量指數低於25,非過重或肥胖者;另也有1/3的睡止症患者睡覺時不打鼾,因此民眾若以打鼾與否來判斷是否有睡止症,也不夠精確,建議應採科學方式檢測。(蔡明樺/台北報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