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威火力全開 轉型三策略打進國際 董事長李世仁憑什麼自認「低風險、高成長」? 2017/03/22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524 期 作者:郭庭昱 近來國內生技業氣氛頗為低迷,此時,仍有不畏逆風的業界老闆,勇於高喊公司是「低風險、高成長」,易威生醫實力究竟如何?董事長李世仁如何為企業找到利基?易威的前身是紅電醫學,生產電子體溫計,於2008年上櫃,產品在中國生產、主銷歐洲,除了產品競爭激烈,加上歐元貶值、人民幣升值,營運績效不佳。13年由華威創投入主,合夥人李世仁擔任董事長,他早年在中華開發負責生技投資,累積豐富的經驗,主導轉型計畫。
策略一 從美國攻進全世界 在李世仁的規畫下,易威的業績來自三大塊,分別是原本的醫材,新加入的藥物開發、再生醫學。醫材已開發新型的非接觸式額溫槍及治療型的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是一種經皮膚貼片給予不同頻率和強度的刺激,達到止痛的效果,用來治療痠痛、網球肘,可隨身攜帶,已通過歐洲醫材CE認證並上市。但是,全球藥品價格卻有很大的差異,例如聖諾菲藥廠抗凝血的藥,在美國可以賣25美元,到了歐洲只賣5美元。平均來看,一顆藥在美國如果可以賣10元,到了歐洲的法、德、英國大概只能賣6、7元,其他國家就更低了。所以,對藥廠來說,雖然美國的法規最嚴,卻也最清楚、價格最好,如果有能力開發新藥,一定從美國開始賣,然後再去歐洲,從高價區往低價區賣,可以得到最好的利益。所以,李世仁的策略就是「從世界走向世界」,新產品一定要在國際站穩腳步,最好先從美國開賣,市場夠大、價格夠好。著眼於美國市場,就一定要開發新藥嗎?李世仁倒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他舉蛋白質藥為例,雖然以天然的生物材料為主,有低毒性的好處,但以菌種發酵生產,產品很難和原廠的化學藥一模一樣,當地法規是否允許是個變數。再看價格競爭力,以市面上100元的藥價,原廠化學藥的成本大約1到5元,蛋白質藥的成本高,約15元,從療效及藥價上,蛋白質藥競爭力依然不明顯,對醫師沒有誘因。策略二 切入新藥利基市場統計資料也顯示,三年前歐洲已通過十九個蛋白質藥,市場銷售情況都不好。也就是說,即使站在趨勢浪頭上的產品,沒有足夠誘因,不容易打入市場。不和大藥廠硬碰硬,就只能尋找利基市場,在李世仁眼中,有三種藥物市場最具潛力:Rx-to-OTC(處方藥轉成不須處方藥)、困難學名藥、新劑型藥物。RX是處方藥的意思,必須健保給付、成本高;OTC則指自費去藥房買藥,各國為了節省成本,會鼓勵病人自己去藥房買。但是,這種藥的劑型必須調整到容易使用,且劑量低,即使亂吃也不會出問題,適合的藥例如降血脂藥、鼻噴劑、頻尿、眼藥、偏頭痛等。據巴克萊證券估計,Rx-to-OTC的潛在市場高達370億美元。在美國,OTC通路就是指沃爾瑪、好市多等,這兩家合占了市場的六成,大藥廠都著眼於醫院通路,看不上OTC通路;小藥廠規模不夠,又打不進去,在美國的競爭者不超過三家。易威和沃爾瑪、好市多兩家關係都不錯,目前已有一顆P4(第四型學名藥)在FDA審查中,今年有機會拿到藥證,如果這顆長效感冒藥產品上市,就將以貼牌的方式走OTC通路。在新劑型藥物方面,易威研發帕金森貼片,是因為患者發抖,吞藥不方便,原廠專利快過期了,市場高達6億美元,將劑型由口服改為貼片,更易於使用,挑戰則是這種藥需要很穩定的釋放,貼片正好適合,目前產品在馬來西亞完成前導性測式,數據送到美國FDA討論,再完成關鍵性試驗就可以談各國的授權合作,時間大概落在今年中。製藥上,易威擁有另一項武器,在紐澤西擁有一座cGMP(藥品優良製造規範)藥廠,李世仁表示,因為美國對藥廠法規變得更嚴格,很多開發中新藥試產時在藥廠「塞車」,易威轉投資公司Tulex就自己蓋一座廠,不但可以縮短試產時間,且美國FDA對於美國cGMP更為信任,有助縮短審理時間,這也是台灣廠商在美國唯一擁有的cGMP廠。目前,易威已有三種藥送到美國FDA的ANDA(簡易新藥申請),一是感冒藥由短效改長效的P4,另有二個P3(送件時還屬於專利保護期、正式上市時專利已過)學名藥,分別是乳癌、泌尿感染用藥,依經驗,送進FDA後,約一年半會有結果,大約落在今年第四季到2018年上半年左右,就能夠去談授權。此外,易威預計今年將再送四種藥進入FDA。策略三 再生醫學瞄準高階傷口除了藥物開發,易威轉投資50.2%的子公司全崴,有一項獨步全球的法寶,就是細胞庫。取得瑞士Elanix全球獨家授權的胎兒皮膚細胞,這是取自14至16週胎兒,大約2平方公分,用合成的方式,養成一個細胞庫,和一般細胞治療最大的不同是,不會排斥,易於複製賣到全世界。這項產品主要用於高階傷口,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傷口深、難以癒合,全崴用皮膚細胞做的敷料,可以分泌生長激素,幫助皮膚生長。「全世界只有兩家公司做這種產品,大約5公分乘以5公分的大小,就要賣到1500歐元。」談到未來高產值產品,李世仁相當興奮,他表示,兩家對手公司還只是用嬰兒的包皮細胞,不像全崴的胎兒細胞長得快,又可以複製。再談到成本,這兩家公司每片產品成本約150歐元、毛利率高達80%;而全崴的成本可以壓低至50歐元,不只著眼於糖尿病人,還可用於燒燙傷、下肢栓塞潰瘍等,估計潛在市場達二十億美元。這項產品去年5月已拿到美國FDA的臨床實驗許可,台灣今年1月才拿到,正在等日本的許可,因為日本的再生醫學法是全球最進步,如能得到美、日通過,市場就已經很大了。易威三大事業群的布局,醫材維持平穩;藥品都是切入利基、不必等很久就可以獲利的市場,今年下半年起,包括長效型感冒藥、帕金森貼片進度較快,明年還有可能再取得幾張藥證;還有全崴的再生醫學,臨床實驗不像新藥一般曠日費時,如果美、日都能順利通過,將證明這個細胞庫具有全球競爭力。易威是否真如董事長李世仁所言,是一家「低風險、高成長」的公司,未來兩年即可見真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