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18

北醫 積極布局 細胞治療&再生醫學: 成立GTP實驗室研究中心


台日專家相聚北醫 暢談再生醫療 2018-09-21 15:19經濟日報 黃啟銘由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生醫推動小組、生醫商品化及藥品商品化中心、臺北醫學大學與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共同舉辦 2018 Forum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20日圓滿舉行,邀請7位日本再生醫學專家來台交流,期透過台日各界專家的深入討論交流,促進國內再生醫療產業的深耕。研討會假台北醫學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由該校校長林建煌揭序致詞。超過250名產官學專業人士參與盛會,生技中心紀威光博士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共同主持議程,並分為「細胞治療 (Cell Therapy)」及「CAR-T 與免疫治療 (CAR-T & Immunotherapy)」兩場先後進行。北醫校長林建煌致詞時表示,很榮幸2018再生醫療研討會於本校舉行,北醫在細胞治療、再生醫學基礎研究及臨床醫學與培育相關專業人才上有目共睹,甚至成立了「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中心並建立符合國際規格的GTP實驗室,為臨床細胞治療試驗,提供品質穩定的細胞來源。

第一場「細胞治療」議程 邀請FIRM (Forum for Innovative Regenerative Medicine)副會長鈴木邦彥分享FIRM在現行日本法規下的活動,鈴木提到,FIRM是日本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協會之一,自2011年成立以來,積極進行再生醫學和細胞/基因治療領域的研究。並於20174月成立了RMIT,其中包括擴大日本臨床開發管道的數量。在日本以外的國際合作方面,如美國再生醫學聯盟、加拿大CCRM,澳洲Ausbiotech,韓國CARM等。就台灣而言,FIRM2018411日與BPIPO簽署了MOU協議,以促進細胞和基因治療/再生醫學的合作。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Takeda-CiRA計畫吉田善紀博士說明使用iPSC衍生心肌細胞如何進行心臟再生。吉田提出心肌衰竭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於無法接受藥物和手術治療的終末期心肌衰竭患者,唯一的治療方法是心臟移植。最近,使用幹細胞的再生療法有望成為無法治療的心肌衰竭患者的新療法,他最後分享iPSC衍生的心肌細胞進行心臟再生的進展。;豊田太郎博士則是報告以iPSC衍生之胰島樣細胞治療第一型糖尿病實驗。大日本住友製藥室長土田敦之,則解釋日本如何使再生醫療及細胞療法商業化。土田敦之表示,自80年代後期以來,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一直致力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再生研究,這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並於2013年成立了一個致力於再生和細胞醫學業務的部門。近年來,再生醫學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然很少有符合各種全球標準的生產基地,如GMP20183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建構了專門用於再生醫學和細胞治療的生產工廠(稱為SMaRT)。目前正推動使用同種異體iPS細胞進行四種疾病的研究和開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帕金森病,視網膜色素變性和脊髓損傷。我們正在美國與SanBio公司合作進行一項2b期研究,該研究針對SB623,這是一種針對慢性中風的間充質乾細胞衍生治療。土田強調,再生醫學和細胞療法,將於2030年之前將成為他們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台方講者則由生技中心副研究員王意婷,暢談細胞治療的發展及趨勢。王意婷表示,全球細胞治療的商業活動活絡,國際間甚至有多家企業進行併購,垂直整合。而台灣現今仍以細胞儲存發展的企業居多,據統計,台灣再生醫療經濟規模約12億台幣,預估2021年將達到13.8億台幣。醫藥品查驗中心資深醫師審查員李欣融,說明在細胞治療及基因工程產品臨床試驗上所需考量的相關機制,她提到,台灣對於臨床試驗計畫審查流程精進的措施,有訂定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產品臨床試驗快審機制,對於適用該機制的案件,原則上不提會,審查時間縮短為30天,此外她也針對現今再生醫療製劑管理草案架構進行說明。最後由台北榮民總醫院教授邱士華分享,如何開發細胞重編程和iPSC技術作為治療視網膜疾病的平台。邱士華提到,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的發展開啟了幹細胞研究的新紀元,然而 iPSC 如何快速、有效、安全地產生特異性譜系分化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而將乾性老年黃斑變性(AMD)患者的T細胞透過游離載體重新編程 游離載體重新編程為iPSCs,並將iPSCs分化為RPE 細胞作為研究 AMD 發病機制和體外藥物篩選平台。現在已證實有 plasma 處理和有 laminin 覆蓋的 PDMS 薄膜可增強種植在薄膜上已分化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 (dRPE)的附著及存活,並促進其功能成熟。dRPE /PDMS-PmL 植入能增強病患對光刺激的反應。此研究結果為人類iPSCs 的前瞻性臨床應用提供了臨床前檢查, ,包括 dRPE / PDMS-PmL 視網膜下植入,用於治療 AMD 等衰老性變性疾病。

第二場「CAR-T 與免疫治療」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為第二場議程主持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為第二場議程主持人。由TAKARA BIO副總高橋秀一率先登場,說明日本的基因工程T細胞療法(CAR-T & TCR-T)。高橋說到,據資料顯示,統計至20189月關於CAR-T研究全球有391件,而台灣只有3件。但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CAR-T在治療上效果雖然佳,但對於人體的副作用也相當高。他甚至舉出日本在CD19CAR-T細胞治療,業者與國際間大廠合作的實績。REGiMMUNE研究員福田絵美分享一種新式移植時耐受誘導方法。福田在會中談到,關於REGiMMUNE的專有技術平台reVax針對免疫通過誘導對特定致病抗原的耐受性調節性T細胞(Tregs)。reVax技術中,一種代表性的活性藥物成分(API)是α-半乳糖神經酰胺(α-GalCer),發現除了會膨脹,特別是激活不變的自然殺傷TiNKT)細胞。台方講者,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講座教授林成龍報告T細胞針對癌症免疫療法的進化及更新。林教授強調,T細胞用於治療癌症已超過30年。然而早期的臨床療效有限,分子免疫學的最新進展,遺傳學細胞擴增和抗原引發的操作和技術使我們成為可能產生大量T細胞用於臨床,也實際觀察到臨床效果的改善。可利用不同的方法產生T細胞,並試驗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EBV相關的鼻咽癌(NPC)和HBV-相關的肝細胞癌(HCC),並針對其他腫瘤的試驗(包括實體惡性腫瘤)也正在進行中。基因體先驅執行長吳瓊媛則分享如何用超級CAR-T細胞療法來治療難治性癌症。吳瓊媛表示,目前發展 CAR-T 的藥廠中,絕大部分使用病毒 為載體,這樣的基因載體具有安全性的疑慮,再者病毒載體先天上無法攜帶較大基因的缺點,更使在基因治療及 CAR-T 的發展受限於相較其他癌症單純的血癌。有鑑於此,她的研發團隊提供了一個高安全性、高效率且低成本的 Quantum pBac 基因載體,用以解決病毒載體的安全性疑慮與容量限制。此新一代的基因載體可帶入大片段甚至多個基因改造 CAR-T 細胞辨認更複雜且更難解決的實體癌(solid tumor),以多管齊下的方式達到治療各種不同癌症,為癌症免疫療法走出新局面。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針對應用免疫印跡作為晚期癌症免疫治療的預測生物標誌物。李建謀指出,隨著免疫療法在癌症治療療效中變得越來越顯著,有效地監測免疫細胞特徵變化與臨床表現之相關聯是必需的。利用流式細胞儀與超過 60 種表位特異性抗體的篩選平台檢測健康受試者 400 多個周邊細胞族群,目前的研究顯示,肝癌 (HCC)患者的周邊免疫系統表現出與健康受試者不同的獨特模式,藉由監測變異性周邊免疫細胞族群,進一步計算肝癌特異性免疫指數,證明篩選平台是診斷肝癌的可行工具。日商大和企業投資副總陳播暉說明台日生技投資上的增值策略。陳播暉說到,台灣及日本都將生物科技視為重點發展的產業項目,然而雙方的發展脈絡大不相同,日本擁有全球第三大生技醫藥市場,同時基礎研究紮實;台灣生技醫藥產業則具備豐沛的創新創業動能及活潑的資本市場。台日生技產業各有優勢並具有高度互補性,洞察到這樣的無窮商機,大和企業投資集團於2015年成立的「大和台日生技創投基金」,透過投資活躍於台日生技產業之間,串聯台日生技互補優勢,以價值創造為導向,打造支援具國際競爭力的生技公司。今年衛福部推動細胞治療、精準醫療產業相關法規全面建構與鬆綁、再生醫療條例推進立法院審議,將加速台灣再生醫療產業的發展。此次研討會目的為促進台灣再生醫療產業能與國際交流,借鏡國際再生醫學發展經驗,期許台灣成為國際生技醫藥產業的要角。(黃啟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