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醫療病歷AI應用 黃彥男:客製化區塊鏈與去識別化金鑰並行 蔡騰輝2019-06-21中央研究院資訊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及特聘研究員黃彥男表示,在醫療科技的資訊安全上,客製化應用相當關鍵。隨著產業資訊化、數位轉型、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的新科技導入,包括醫療在內的各產業都有了極大的產業發展。比起以往,現代電腦技術除去了人工抄寫的人力需求與可能的錯誤,數位化內容收集、統計、分析、預測的速度都加快不少。但隨之而來的個人資訊隱私與數位資訊的網路安全,則開始受到各跨領域產業的關注。中央研究院資訊創新研究中心(CITI)主任及特聘研究員黃彥男表示,在網路通訊、雲端運算、嵌入式系統、多媒體技術、資料科學,以及相關之新興應用與創新方興未艾之際,資訊通訊安全是產業發展時,不可忘記的一環。
區塊鏈增加醫療數據傳輸安全 黃彥男舉智慧醫療產業當中的資訊安全與AI應用為例,當醫院要使用病患的個人資料與病歷資料作為統計分析,甚至是最近最受歡迎的人工智慧訓練之用時,數據的儲存與傳輸安全,就十分關鍵。過去醫院透過內網傳遞資料,在有限度科別中傳輸,或許還是挺安全。然而,在跨院以及大小醫院之間轉診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北醫)就透過改良後的區塊鏈技術,推出智鏈護照,目前供高階健診與醫療人員試用。對此,北醫院長陳瑞杰也表示,「醫療資訊敏感且十分需要穩定」。
病歷去識別化應用困難:破譯容易 醫療資料分享與開放可以創造產業發展與研究,黃彥男認為,開放應用與形塑產業是趨勢,然而,醫療資訊若是去識別化後,可能因為是罕見疾病,或是身分資料與病理資料之間的關聯仍舊可以快速回推,那麼就沒有辦法大幅開放資料。針對去識別化的病歷資料應用,黃彥男建議,如果回推與被破解的機率太高,那這部分的資料就不適合開放。然而,透過人工智慧將個人身分、性別、背景等資料與疾病別、疾病期、治療方法、治療院所等內容都分開,並且由衛福部、健保局、中央機關、被信任的醫院等大機構來保管雙邊資料聯繫回推的金鑰,讓資訊不容易被破解,那才能有更有產業應用之效。
病歷授權使用:區塊鏈找軌跡 同時,黃彥男也提出另一個方法,就是病歷授權。也就是說,醫院利用病歷進行大數據分析或是餵養訓練人工智慧之前,經過病患同意,讓病患知道哪些單位、哪些計畫在使用病患的個人資料。病患也可以選擇針對哪些計畫放行資料運用,或是選擇性退出。針對病歷使用授權選擇性退出,臺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主任郭萬祐說,榮總的選擇性退出比例大約0.3%至0.6%,也就是1,000人當中,僅有3人到6人,不願意醫院使用自己的個人病歷資料進行研究與開發新技術。郭萬祐表示,如此高的醫病互信關係結果令醫療人員相當振奮。病歷授權技術應用上,黃彥男認為就可以導入區塊鏈技術。如果資訊有不當利用,都有時戳與軌跡可以追蹤。不過他也提到去中心化應用的技術限制,在現行的區塊鏈平均運算能力之下,是否有那麼大的算力,能夠支撐龐大的醫療資料儲存與傳輸。黃彥男認為去識別化金鑰與區塊鏈技術應該並存且因地制宜使用。此外也說可能現在台灣的醫療應用還能夠負荷,區塊鏈的概念若在中國大陸應用上,可能還是會有環境、場域、技術的限制。2020年4月中央研究院也將與中華民國電腦學會主辦網際網路會議(The Web Conference),除了歡慶網際網路誕生30週年以外,黃彥男說,同時會聚集產官學研單位預計1,700位跨國專家共同參與,聚焦人工智慧、物聯網、智慧網路、智慧醫療、電腦科學、公共政策、GDPR等最新的網路資訊安全相關發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