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療專區 邱文達:不排擠國內民眾醫療資源
時間:2011/3/21 11:48 衛生署提出「醫療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推動在台灣建立國際醫療專區。不過立委憂慮國際醫療專區可能會排擠國內民眾醫療資源。衛生署長邱文達今天(21日)在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答詢表示,未來國際醫療專區內的醫院,不但必須全面自費,而且每年必須繳納20%的盈餘挹注健保準備金,不會排擠民眾醫療資源。為了提昇國內醫療競爭力,衛生署推動修法,希望在台灣建立國際醫療專區,吸引國際病人到台灣就醫看診,開創醫療產業契機。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和陳瑩質詢時表示,未來可能只有有錢人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但一般百姓只能到次級醫院看病,違背醫療道德。衛生署長邱文達答詢時表示,未來國際醫療專區內的醫院,每年必須繳納20%的盈餘,回饋給健保準備金;同時醫療專區的病患必須完全自費,因此不會排擠民眾健保資源。他說:『(原音)推動國際醫療專區對於現行醫療體系,是絕對不會有影響,這是額外許可、有限度開放。第一個他是絕對不能用全民健保資源,必須完全自費來處理所有醫療過程;國際醫療的收入能夠有大概將近20%的盈餘可以挹注到健保準備金,所以我想這樣子就不會造成使用到國內資源的問題。』邱文達說,設立國際醫療專區是世界潮流,亞洲地區包括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紛紛投入,使得整體醫療水準獲得提升,醫療支出負擔下降;另外,大陸也已經在上海浦東和虹橋設立國際醫療專區,台灣如果不著手因應,可能會面臨人才流失的窘境。邱文達說:『(原音)那麼如果我們不做,很快地我們人才會外流,甚至我們自己會產生更多問題。所以我想,如果能夠藉著這個模式,能夠引進國外尖端醫療技術,甚至移植到國內,這也是另外一個契機。』根據衛生署的資料,「經濟學人」雜誌的世界醫療排名評比,台灣名列第二,加上國內醫師人力充足,有充分的能力推動國際醫療專區;台灣2009年的國際醫療服務約25000人,產值大約是新台幣25億元,預期設立國際醫療專區之後,可望進一步提升產值,吸引國外大型醫院投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