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5, 2011

台灣醫院評鑑制度的得失之間?

醫療體制正在快速瓦解(楊庸一)

蘋果日報2011 0524 近來,醫療人員不斷猝死的事件,雖然引起些許社會短暫的關注,但問題卻依然得不到應有的正視。甚至整個情況,有愈趨惡化的趨勢。我在醫院工作超過35年,3分之1在公立醫院,3分之2在私立醫學中心及學校。除了看到近30年來的醫療變遷外,也看到了醫療體制和醫療人員的如何步入瓦解和陷入困境。尤其,當看到護理人員竟然也參加了五一勞動節的街頭抗議時,心頭湧起了心酸。造成醫療環境惡化的主、客觀因素固然相當複雜。不過,衛生署缺乏明確具體可行的目標和作為,實難辭其咎。尤其,至少有下列三項政策性目的的扭曲,促成了惡化的速度。

一、公立醫院的淪喪:公立醫院的主要任務,建基在:1.政策性任務的推動,包括對弱勢團體、貧民就醫、老人的醫╱養及防疫公衛等缺乏利益誘因的政策;2.壓制醫療費用的不當上漲。公、私立醫院間的適度平衡,是維持醫療永續,不可或缺的條件。雖然公立醫院,遍布各縣市的精華地段,本可扮演關鍵角色。如今,卻因所佔不足2成,又在公務預算的大幅刪減和利益導向下,就像棄嬰一樣,任其自生自滅。公立醫院和大型私立醫院的關係,也比中油和台塑更不堪。難怪弱勢族群就醫日難。健保費也像油價一樣,黑漆一片,且天天喊漲。

二、醫院評鑑制度的扭曲:醫院評鑑的原始目的,是在協助醫院依其個別條件,改善其醫療品質。但,近年來似已有走火入魔之趨勢醫院評鑑似乎已成為規劃和制訂台灣醫療走向的新興企業。尤其,在帶有強制性的醫院評鑑和等級分類與健保給付掛鉤後,已造成醫療環境的激烈變化。三年一次的醫院評鑑,就像各醫院與衛生署間的戰爭遊戲。醫策會不斷推陳布新,醫院則挖空心思、奮不顧身的應戰。愈來愈厚的評鑑內容和愈來愈繁瑣的要求,不但引發了醫院間的軍火武器競賽,也使醫院的烽火期(應付評鑑)不斷的延伸到數個月,甚至半年、一年。直接受害的是病人和醫護人員。因為,醫護人員用在填表格、等電腦、打電腦等非醫療工作不斷增加,也直接壓縮照顧病人的時間。有良心的醫護人員,只能燃燒自己而自願加班(無加班費),直到熱忱燒光為止。這也是血汗醫院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三、證照換照制度的缺失:醫療人員在工作中,持續的接受各種臨床訓練,以做為換照時的參考,有其必要性,也無可厚非。只是,當此種帶有強制性的要求,像醫院評鑑一樣,被過度制式化和點數化後,就面目全非了。為了繼續保有工作,醫療人員只有到處奔波,參加各種繼續教育課程,以收集必要的點數。除了時間、精力外,也付出了金錢。尤其,點數、要求不斷更新,已使醫療人員的處境,雪上加霜。這也是血汗醫院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二。醫療的目標和主體是病人和醫護人員。讓醫護人員能有一個最基本、合理的工作環境,才是維持醫療水準和病人權益的最好方法。如果衛生署只能承命宣示性的要求私立醫院的護理人員,比照公務員,加薪3%,而不能全盤性的制度檢討和規劃。姑不論其是否能實現和可能引發的併發症,此舉,實在已有失自己的專業職責,也蔑視和刺傷了醫護人員對病人照顧的熱忱。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師、長庚大學及長庚醫院退休副教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