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5, 2011

“傲慢與偏見”論 能調解醫界改革爭論嗎

醫療界的傲慢與偏見(施壽全)

2011 0514 台灣醫界近日受有史以來最猛烈的指摘。少部分彈火攻向政府,大多數則集中轟炸醫院。在砲聲隆隆,但卻不是那麼你來我往,對等攻防的局面中,不禁讓人想起英國作家珍˙奧斯汀傳世名著《傲慢與偏見》。若醫院團體的反應略嫌遲緩,顯得笑罵由人,似乎有點「傲慢」,則批判一方所提的事據與解讀,又何嘗不是未盡公平客觀的「偏見」?台灣醫療體系其實是頭怪獸。預防醫學做得太少,臨床從業人員負荷過重,從未建立健全穩固的轉診制度,導致頭大、腰細而腿不夠壯的畸形發展。雖然如此,它竟還在各國健保制度的評比中名列前茅!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有「收費低廉、就醫可近性高」的絕對優點。所以,不論過去或今後,任何改革健保的意見或規劃,如果昧於文化與國情而背離前述的優點,就只有流於不切實際的空談,絕無推動落實的可能。當然,維護這種絕對優點並不容易,多數民眾對健保的滿意,不能不說是部分建立在醫療從業人員的「痛苦」上。那麼,如果醫療從業人員的辛勞與薪酬不成比例,問題究竟是出在政府?在醫院?或兩者都有呢? 台灣幾乎所有醫院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政府健保,醫院再將收入部分轉成薪資發給員工。如果醫院資源十分豐富,為運作順利且永續經營,對人員的關照與種種軟硬體的投資,當然會盡可能面面俱到。問題是,資源並不充裕,所以醫療人員的「痛苦」,政府顯然也有部分責任。而取得不夠充裕的資源,醫院還是得進行服務與發展,為提升醫療品質,就不能不購買儀器與增擴建病房(否則一床難求的窘境很難解決)。

捕風捉影有損公信 醫院經費用於人員照顧與軟硬體建設的比率該如何分配才最妥適,是有討論而且應該也有改善空間;但指控說「醫院有了盈餘,不思照顧員工,都拿去擴建和購買軍備」,顯然是以偏概全,沒具體事證,只看到表象就捕風捉影,既有損個人公信力,也傷害整體醫院形象與內部和諧,甚至造致醫病關係更加緊張,實在令人無法不感到遺憾。 愛情小說中,圓滿的結局是「傲慢」的男主角最終與有點「偏見」的女主角結成連理。台灣社會,若是傲慢的身影與偏見的指摘到處充斥,當事人不能謙卑自省,任何試圖搭起和諧與建設性關係的討論,只怕都會白忙一場! 作者為馬偕醫院副院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