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風暴 生技食品重塑形象2011-06-06 工商時報 塑化劑風暴重創國家社會形象,不僅食品生技業者合計損失將高達百億元,對於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MIT」商譽,更是嚴重打擊,杏輝藥品董事長李志文認為,在全球將進入糧食荒中,食品安全將一直面臨挑戰;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則表示,食品安全也會是危機中的重大商機。黃茂雄認為,未來人們對食材安全的要求將逐漸由過去的營養,提升至新鮮、安全和安心,食材將開始要有履歷、要有出生證明,農產品的供應鏈,不管是產地、生產過程、加工、輸送,都會被嚴格檢視。生醫業者指出,產品要附生產履歷,過去統一集團一度以「本物流」政策,標示食物的出處;而民進黨執政時,當時農委會主委蘇嘉全也力倡「生產履歷前朝的政策被改以「CAS」標章,但「CAS」的認證,通常只交由農會或一些單位來執行,認證單位太廣泛、容易魚目混珠,被譏為是政黨綁樁腳、選票,導致追溯本源變成各餐飲業者「自我要求」。李志文認為,全球將進入糧食大戰,「利之所在」下,只要沒有祭出良好的防堵政策,三聚氰胺、塑化劑,甚至更多對人類生命可能造成危害的有毒產品只會越來越多。國防醫學院特聘教授胡幼圃表示,塑化劑風暴重創民眾信心,但就能找到的文獻資料來看,塑化劑對人體會造成住院或永久性的傷害,還是在動物實驗階段,因此民眾不用太恐慌。但是不應該加入人體的產品,就是不應該添加,政府和廠家都要嚴格把關。塑化劑風暴人人自危,目前官方以「暫以」1ppm以上為判定污染之依據,而1ppm是否為合理值,應被確認定義,因為現在的「暫以」已造成業者無所適從,就日本島津株式會社的資料,日本、美國、歐盟的分析儀器均為GC/MS,表示可測得之數據為10ppm以上,而台灣的1ppm顯然是高標準。李志文表示,塑化劑風暴愈演愈烈,政府應先明確將食品和藥品分開,確定其安全劑量,讓民眾安心,否則民眾也不敢吃藥,台灣好不容易能打到國際市場的產品,就這樣自亂陣腳,造成莫大的傷害。另外,由於這一波的塑化劑風暴都是針對國內廠商,實際上,對於國外進口的產品,政府是否有嚴格把關?以國外廠商對塑化劑的劑量數據標準來看,政府應該拿出對策趕快止血。黃茂雄認為,國際近年發生的食品風波,從英美的狂牛症、大陸黑心食品、東日本大地震福島核爆輻射、台灣的塑化劑,未來將出現飲食和安全的連體效應,危機也會是轉機,國人應該要記取此教訓,要生產有履歷保證的產品,政府在產品生產到銷售的過程,都要嚴格把關,讓國人吃的安心,也可以進軍國際市場。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