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6, 2012

台灣連”口號”也喊輸韓國

生技大車拚靠研發禦「韓」2012/03/27經濟日報】從首爾機場入境,顯目的招牌介紹著南韓觀光醫療特色;走進三星醫院國際醫療專區,各國人種都能「語言無障礙」,在此接受醫療美容及健檢服務。新光健康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洪子仁剛從南韓考察回來,他說:「我們的未來已輸給南韓!」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去年大力推動位在高鐵桃園站附近的「國際醫療專區」,希望吸引國內外資金投標;此案至今原地踏步,相關推動辦公室每年只得到1,000萬元預算來推廣。反觀南韓,這方面的行銷推廣預算是3億元,比台灣整整高出30倍。這30倍的差距,讓去年前往南韓就醫的外國人超過10萬人次,台灣只有2萬人次,洪子仁說:「當你站在大陸北京地鐵站裡,看到四處是南韓醫美、健檢的形象廣告時,不禁擔心台灣競爭力在哪裡?」台灣政府視生技產業為明日之星,其中有三大發展主軸,分別是國際醫療、蛋白質藥物與新藥研發。在國際醫療方面,已明顯看出南韓具有優勢;在蛋白質藥物上,台灣最高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挑明了說:「南韓是亞洲國家中最令台灣憂心的對手。」國內製藥界近年來掀起「蛋白質相似藥(Biosmiliar)」的投資熱,但三星去年即一口氣和美國昆泰及Biogen Idec兩大公司合作,在蛋白質專利過期市場的發展腳步上,率先和國際接軌。翁啟惠分析,台、韓兩國同步發展蛋白質相似藥,國際大廠願意與南韓合作的原因,在於其擁有亞洲最具規模的蛋白質藥代工廠。南韓最大的蛋白質藥製造廠Celltrion,現有年產能已達41萬公升;台灣有兩家小型先導工廠,每家產能規模僅有500公升,中天生技董事事長路孔明激動地說:「我們的產能規模連人家一根小拇指都不到。」台灣與南韓在蛋白質藥的發展,原本處於相同的起跑點。誠信創投生技事業總經理沈志隆回憶,1998年他代表美商Tanox生技公司來台尋找蛋白質藥建廠機會,Tanox是由台灣人唐南珊與張子文共同創立,希望返台建立上萬公升的蛋白質藥廠;當時Celltrion公司才剛起步。Tanox共三度來台灣尋找建廠機會,從1998年、2000年到2005年,卻沒有成功過。沈志隆回憶:「我們的政府及投資人對於訂單來源一直很疑慮。」Celltrion並非不擔心訂單來源,但是2003年時他們仍然將廠建好,並找到美商必治妥施貴寶藥廠成為合作夥伴,這家工廠規模已是全亞洲最大,去年市值39億美元。除了蛋白質藥品發展落後於南韓,被視為生技業火車頭的是新藥研發項目。台灣股票市場正為多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三期而雀躍不已,但南韓早有四項新藥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許可進入市場。工研院產經中心(IEK)預估,台灣2011年製藥業產值約670億元,南韓則比台灣多出五倍,達4,300億元;在醫材方面,台灣去年產值約682億元,南韓則比台灣多一倍,達1,450億元。工研院IEK副主任張超群仍然樂觀,認為台灣醫材產業主攻家庭市場,南韓醫材主攻醫院市場,台灣醫材比起南韓更具市場普及性。台灣東洋董事長林榮錦對於「南韓勝出」的觀點不以為然,他強調:「生技市場,台灣還有機會,不會輸也沒有輸。」南韓只是早發展幾年,但這是一項新興產業,未來仍有無限寬廣的空間,台灣與南韓在生醫產業上,「勝負尚在未定之天。」美商禮來藥廠全球總裁李勵達(John Lechleiter)分析台灣的生醫產業競爭優勢在於臨床試驗的人才與技術,禮來要打造台灣為亞洲營運及臨床中心。他說,台灣的研發能量並不會輸給南韓。只要現在開始做,還是有贏的機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