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大董事長、亞大創辦人 蔡長海:台灣的未來在生技 2016年03月07日 04:10 記者曾麗芳/台中報導 身兼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亞洲大學創辦人暨董事長的蔡長海,不僅將創校僅15年的亞洲大學,推上全球最年輕的「四個百大」大學,創立逾半個世紀的中國醫藥大學,也已躋身世界頂尖大學之列,蔡長海正是中國醫大蛻變、亞洲大學大躍進的推手。蔡長海除投身教育事業與醫療產業,更積極帶領中國醫大、亞洲大學及中國醫大附設醫院邁向國際,不僅要做國際學程、國際醫療,更要跨足全球最夯、年產值逾1兆美元的生醫產業,目標是引進國際人才,打造「世界一流兼具特色的教育、醫療、生技產業」。蔡長海認為,台灣的未來就在生技產業,包括醫療器材、新藥開發與健康食品。他說,台灣的IT產業很好,醫療水準又高,加上中部是精密機械聚落,若能將醫療、IT、精密機械連結,共同發展醫療器材,將可形成生醫產業聚落。蔡長海表示,2010年全球生醫產業的產值高達1.05兆美元,其中,美國占50%、日本14%,德國、英國、法國占9%,「台灣只有0.9%、產值太少」。他說,台灣有人才與條件可以發展生醫產業,不過,新藥開發平均要花8至10億美元、8至10年時間,但是「醫療器材與新藥開發看的是國際市場,只要有創新突破,可以外銷歐美國家,不只是大陸市場」,鼓勵政府往這一塊發展。不過,蔡長海也提到,當初政府發展IT產業提供獎勵投資,若要鼓勵業界投入生醫產業,就要思考獎勵投資條件,還有鬆綁更新法規;他甚至建議國發基金投入生醫產業,「以政府的力量投入、成功機會比較大」。此外,由於生醫產業規模都不大,蔡長海認為,應鼓勵生醫產業合併,公司規模大、資源才會多,才能吸引人才進來。他說,台灣發展生醫產業,一定要重用大學研發能力,鼓勵大學彼此合作、培養人才,鼓勵教授創辦「衍生公司」,教授投入生醫產業、以國家力量投入,台灣的生技產業指日可待。蔡長海強調,台灣的未來在生醫產業,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擘畫砸下300億元重金,在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廣達16公頃土地上,打造集結教育事業、生醫產業、製藥學院、癌症醫學中心的「健康產業園區」,中醫大已與永信國際投資控股、晟德生技結盟,將攜手籌設國內第1所「製藥學院」。蔡長海表示,整體規劃開發將分3期12年,全案已委由美國建築設計事務所SOM進行整體規畫作業,中國附醫計畫在水湳經貿園區蓋1座「全亞洲最好的癌症醫學中心」,已與全球最頂尖癌症醫院、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簽訂第2期5年合作計畫。蔡長海強調,該院研發臨床實驗1,000多種癌症用藥,透過合作可以引進台灣,造福更多癌症病人;此外,雙方合作開發新藥,也將成為台灣布局生醫產業重要的一環。此外,政府已通過推動長照產業,蔡長海表示,台灣可以發展小而美的社區型長照,80床以上符合經濟效益,200床以上才能永續經營,不過,台灣長照產業缺乏資金與照護人才,較令人憂心。他認為,資金部份,政府可納入商業保險,台灣的商業保險有幾兆的資金無投資管道,引進可提升長照的品質,也能減輕政府財務負擔;至於照護人才,蔡長海表示,台灣已面臨少子化,建議引進外國照護人才,相關制度也應趕快建立。由於中國附醫在兩岸醫療產業赫赫有名,吸引對岸許多知名的醫療院所積極尋求合作機會。蔡長海表示,大陸目前有10多家醫院有意願合作,中國附醫還在評估,「快的話,今年就會有1、2家;中國附醫若有機會、不會放棄大陸市場,但是會先把台灣做好」。蔡長海強調,兩岸醫療產業是有合作的空間,因台灣領先大陸至少7至10年,包括醫療管理能力、醫療人才品質、醫療照顧觀念、醫療設備與藥品等,「大陸還做不到台灣以考慮病人為中心」,兩岸在醫療管理、醫療人才、醫療設備及教學與研究上,還是可合作與互補。(工商時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