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鼎案只是冰山一角 2016年04月28日00:06 作者:陳君愷(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捲入浩鼎炒股案,一時之間,沸沸揚揚。藍營政媒抓住機會,緊咬不放;部分綠營政媒,則將其導向藍綠鬥爭,雙方你來我往,以是紛擾多日。雖然其中的確不無藍綠鬥爭的影子,但在口水滿天飛的情況下,卻也不免模糊問題的焦點。 實則,此案之所以發生,若從結構上來看,恐應歸因於中研院的體質,亦即:權力過度集中、倫理規範因人而異、缺乏外部監督機制……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此案之浮出水面,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長年以來,中研院的學閥與國科會(科技部)主事者之間的緊密關係,常為人所詬病。這群學閥,藉由大學系所評鑑、期刊評比、國科會(科技部)計畫的審查……等方式,以連動式的圈套,套到各大學學者的頭上;甚且脅制大學,視之為殖民地,進而摧毀其自治精神,試圖讓自己的權力更為集中,以便為所欲為。不可否認的,在中研院裡頭,孜孜不倦、認真從事於研究而成果斐然的學者,所在多有,學界亦有目共睹;但由於缺乏公共治理原則,權力集中於少數學閥,而其自我吹捧、拉幫結派、黨同伐異的行徑,早已惡名昭彰,也是眾所周知。然而,仍有眾所未知者。事實上,中研院研究人員(尤其是人文領域)違反學術倫理者,或受到體系的包庇,至今仍安之若素;或雖然被迫離開該院,卻轉而棲身至大學,儼然將大學視為垃圾回收場(以上所言,俱有實例,亦可確指其姓名及所作所為)。縱使依法檢舉、訴究或公開指摘,但學閥們沆瀣一氣,盡一切力量壓制、並掩蓋真相;在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也只能徒呼負負,莫可奈何。因此,真正讓中研院蒙羞的,未必是翁啟惠,而恐怕是這些潛藏在水底下的冰山。台灣雖然號稱民主國家,但至今仍多欠缺符合民主法治原則運作的體制。既然中研院之從事於研究,是以納稅人的稅金所支應,毫無疑問的,自然應該接受人民的監督。然而,由於立法委員多出身基層選舉,不懂學術者眾,更畏懼「政治干預學術」之譏,是以難有作為;加上自威權統治時期塑造臺灣社會的價值觀以來,中研院做為「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的觀念,既牢不可破,又豈有人敢逆其鋒芒、與俗眾的成見相抗?以致立法院自廢武功,幾乎完全空白授權給中研院,任其擺佈學術界;長此以往,實非國家之福。準總統蔡英文曾信誓旦旦的宣示:她上任之後,要進行轉型正義;但殊不知:繼承威權統治遺緒、至今學閥依舊掌權的學術界,也急切需要轉型正義。臺灣做為一個民主國家,應該要有針對中研院的外部監督機制,不應毫無保留的,誤以為其學問最大、一切學術標準理應由其來訂定;而是應以整個學術界為基礎,落實「學術可受公評」的原則,並以公開透明、分享權力的方式,進行基於「事實」與「說理」的監督。唯有如此,才能讓公帑不致浪費在那些透過吹捧所成就出來的、學術能力低下的個人,也才能真正的提升國家學術水準與保障學術自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