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藥物 邁向普及化 2017-03-12 03:57經濟日報 謝威翔、趨勢研析與前瞻規劃團隊 「蜘蛛人—驚奇再起」系列電影中,主角的父親研發出蜘蛛血清,主角接觸後變成擁有超強體能和自癒能力的蜘蛛人;朋友哈利注射後雖然延長自己的壽命,但卻伴隨著疼痛、外貌、精神改變等令人不快的副作用,成為電影中的反派角色。此反應即為個人化藥物之精髓,透過基因解析,找出適合特定個人之藥物。過去醫療行為是透過症狀決定藥物,再配合體重、年齡計算適合的劑量,無法預先得知藥物與病人的反應情況。個人化藥物則先運用藥物基因體學解析基因與藥物反應,再給予病人適合的藥物,透過減少藥物過敏反應,以達到治療最佳化目的。治療過程為首先是進行基因定序以掌握病人基因型態,爾後透過藥物資料與基因之關係性資料,決定對於病患最有效的藥物與療程,最後進行治療與收集相關的數據以協助未來療程之改善。在2005年基因定序費用約需30萬美元,目前定序費用已降至每人1,000美元,且基因定序所需的時間將逐步的縮短,定序價格也會逐漸下降,未來運用基因定序資訊治療疾病,不再是富人的權利,每個人都可以低負擔在治療前完成基因解析,做為治療的前置資訊,甚至於未來的藥品包裝上,可能會標示「本藥品適合某基因型態的使用者」之註記。使用生物標記的新藥臨床試驗,其Phase I通過率達25.9%,而非使用生物標記的藥物通過率僅8.4%。換言之,個人化藥物不僅影響治療行為,也能增加藥品的開發與測試的方法。個人化藥物是一種精準針對個人病情進行藥物治療,然而發展個人化藥物卻影響著醫病行為、藥物開發模式與其他相關的醫用設備需求,如次世代定序、新穎的基因體科技、資料庫大數據應用、伴隨式診斷、癌症治療技術等。個人化醫療與個人化藥物透過更好的醫療與健康規劃,不僅能讓人們享受健康的身體,也將帶動另一波的醫療革新與相關產業的發展。(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