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首見 減重藥在台核准上市 2017年09月20日 中國時報/鄭郁蓁/台北報導 台灣成人的肥胖比率約43%居亞洲之冠,每兩名成人中,就有一人肥胖,食藥署最新核准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物上市,距離上一次核准減重藥物,相隔15年,國內三大醫學中心臨床試驗顯示,使用24周後,透過抑制食慾,約6成使用者減重可達5%以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任林文元指出,減重三大方法為抑制食慾、減少腸道吸收、促進新陳代謝,也就是少吃、多動,其中「少吃」才是減重的主要關鍵,但多數人卻做不到。他收治的成功減重個案中,嚴格控制熱量占九成,運動僅占一成。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物屬於選擇性血清素抑制劑,作用機轉類似抗憂鬱用藥,直接作用在下視丘人類血清素5-HT2C受體,藉此達成抑制食欲效果,進而降低體重。林文元表示,根據美國試驗結果證實,長期使用此減重新藥有助降低血壓與血脂,患有糖尿病的肥胖病患連續服用,糖化血色素及空腹血糖均能獲得改善,糖尿病情得以控制,不會有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等副作用,適合輕中度肥胖者使用。食藥署為求慎重起見,要求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必須完成台灣銜接性人體臨床試驗,為此,台大、成大、中國附醫等三醫學中心進行臨床試驗。根據臨床研究結果,為期24周,共有170人完成測試,六成受試者成功減去至少5%的體重,其中三成減了10%。持續半年用藥,平均減重7%~11%的體重、6%體脂率及6公分腰圍,結果與美國相似,因此食藥署於今年7月通過查驗登記審核,並獲上市資格。林文元提醒,新藥仍有副作用,約兩成出現輕微頭痛、頭暈等,而藥物直接作用於大腦飽食中樞神經,長期服用,將提高血清素濃度,他建議,正在服用抗憂鬱及抗思覺失調藥物者勿服用。(中國時報)
減肥還是撿肥?減重「藥」相信減重專科醫師 記者林雁茹/綜合報導2017/09/08肥胖問題千萬不能輕忽啊!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台灣成人過重(BMI≧24)比例超過40%,約為800萬以上人口,相當於4個台北市人口數;食藥署資料亦指出,台灣成人中有21%的比例,即近400萬人口為肥胖(BMI≧27)人士。此過重與肥胖數據若與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資料相比,我國成年人肥胖比率登亞洲之冠。倘若國人不願正視體重問題,估計於2025年時,將有超過一半以上國民為肥胖人士,如此不僅威脅大眾的健康,同時影響未來的人口品質、生育率,實為未來一大隱憂。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暨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特約主治醫師宋晏仁分享診間案例,曾有名年約30歲的外食上班族,在龐大工作壓力之下,暴飲暴食,餐餐食用過油過糖的餐點,導致體重直線上升,因而上門求助減重門診。宋晏仁針對病患情形,為其進行飲食調整,並要求該病患多喝水、運動,儘管就診前期體重下降相當明顯,但經過兩個月,病患體重進入高原停滯期後,體重下降並不那麼明顯,便逐漸流失減重信心,另一方面親友又常邀約共饗美食,因此放棄就診,此種半途而廢的案例屢見不鮮。控制飲食與規律運動是眾人熟知減重的基本法則,但卻難以落實。宋晏仁說,台灣不友善的外食環境——多油、高糖飲食,以及不正常的工作生活形態,導致減重民眾未能有效控制飲食,或是基於多重壓力、毅力不足等理由,無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後續就因減重目標遙遙無期,認為自己無論如何都達不到減重目標,而不願持續就診。這樣的情況導致國內臨床減重門診中,大約只有5%-10%的案例成功達到減重目標,其他許多病患體重甚至在放棄就診後,變得較減重前更重,減肥反成了「撿」肥。另一方面,宋晏仁也認為,多數有肥胖問題(BMI≧27)的民眾,需要適時搭配藥物減重,但目前市面上未有合法、安全且有效的減重藥物可資協助。如以往民眾熟悉的「諾美婷」(Reductil),因為會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已遭食藥署宣布禁用;而現階段衛福部唯一核准的處方用藥「羅氏鮮」(Orlistat),其主要作用為抑制小腸的油脂分解、減少脂肪吸收,需注意低脂、低熱量飲食,食用羅氏鮮後產生的油便、油臭屁,引起民眾生活上的諸多不便。然而,減重醫學不斷精進,新一代標靶式藥物-沛麗婷(BELVIQ)的問世,能夠扭轉先前減重病患所面臨的窘境——無法抑制自身食慾。宋晏仁指出,沛麗婷透過抑制人體食慾中樞的血清素5-HT2C受體致效器,直接作用於5-HT2C受體,藉此降低食欲,進而幫助民眾達到減重目標。據了解,沛麗婷在美、韓兩國已上市。做為減重的過來人,宋晏仁以自身成功經驗呼籲有心減重的民眾,務必遵從並相信專家建議,在正確的方向下堅持執行專業方法,搭配飲食控制與運動的毅力,就一定能夠順利地達到減重目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