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30, 2018

進階版健保卡 (虛擬卡片) 策略研擬


健保卡前世今生比一比 未來「摸不到」 2018-08-08 17:29聯合晚報 記者許家瑜、張文馨、程平、林鎮西、李彦民/製作 健保卡從紙卡到IC卡,推出至今已過23個年頭,但隨著行動支付、電子錢包技術愈加成熟,為了增加民眾便利性,行政院也拋出實體卡片退場想法,可望走向定額電子錢包和綁定手機的虛擬化卡片,實體健保卡未來恐走入歷史。

前世 全民健保前 勞農公教健保各自為政 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以前,台灣按照職業別分別實施「勞工保險」、「農民保險」、「公務員保險」,有保險業各自承保的健康保險,其中勞工保險為最早施行的社會保險制度。但在全民健保開辦之前,於公司行號投保員工若有就醫需求時,每次看醫生就必須向公司索取一張勞保就診單,極為不便。直到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每一位參加健保的民眾都能拿到一張載有6格(可看6次病)的健保紙卡。但除了健保紙卡外,還有重大傷病卡、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民眾就醫時有時需要攜帶23種不同的保險憑證,且紙本卡片沒有照片,就醫時仍須出示身分證核對,加上健保紙卡每年年終需更換新卡,便利性不足。除了一般民眾所使用的紙本健保卡,1999年健保局為因應921大地震,推出「921震災健保卡」,災民在全省各醫療院所就醫時,凡持此證並檢附身分證明文件就醫,均可享有免收醫療費用、住膳費用、部分負擔費用的就醫優惠,另可享有免繳半年健保費的優惠。

今生 2003年完成全國健保IC卡換發 隨著全民健保逐漸成熟,原本的健保紙卡已不敷使用,因此政府規劃與執行以IC智慧卡全面取代紙卡憑證。健保署於19959月進行健保IC卡澎湖地區實驗計畫,實驗成功後,自1998年正式推動全民健保IC卡,並在2003年完成全國2200萬張健保IC卡的換發作業。

四卡合一 可查詢就醫次數、紀錄 健保IC卡不但免換卡,也將過去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和重大傷病證明卡等四種卡冊的看病與證明功能,全放在一張卡片上,成為民眾的就醫單一憑證。民眾也可以自行查詢就醫次數相關紀錄,甚至在保或欠費情形,並簡化醫療院所掛號行政作業,快速產生醫療紀錄及費用申報資料。

隱形印刷 多重防偽設計 健保IC卡片上還有扭索狀設計、彩虹紋印刷、細微字印刷、光學變色油墨、紫外線隱形印刷等多重防偽設計,其特殊設計除了使卡片有不易偽造的漸層效果外,在箭頭符號上,還會因不同角度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經細微字印刷處理後的文字,更要使用放大鏡才可發現,照片的背景也有防偽處理,以防止照片遭取代。

IC諧音 健保署費力解「迷」 不過健保IC中「IC」這兩個英文縮寫,由於閩南語諧音聽起來不吉利,讓老一輩民眾無法接受,也讓健保署花了不少力氣讓民眾放下心中的誤解。

未來 2030年實體健保卡退場? 現行健保卡仍有照片難以辨識恐遭冒用看診、晶片資安等級不足,和卡片讀寫速度慢等問題。因此在行政院所舉行的協作會議中,端出綁定手機的虛擬健保卡、用行動支付或電子錢包進行掛號批價、用指紋虹膜等身份確認的生物辨識功能,與類似悠遊卡的非接觸式功能等。題綱中嘗試拋出實體卡片退場說,將2030年不使用實體健保卡納入討論。

虛擬卡片綁行動載具? 會議也作出初步結論,由於市面上已有很多支付工具,若要開放健保卡,應限醫療用途使用,並有支付上限,可結合金融卡來批價。至於健保卡是否綁定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載具,進階為虛擬卡片,但由於行動載具不是人人都有,虛擬卡片資訊安全也令人存疑,因此新的晶片健保卡何時上路,還需要充分討論後才能確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