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6, 2018

日本 自製手術機器人企業Riverfield或Medicaroid PK達文西(da Vinci)


日本醫療IT市場走向兩極化 集團大廠抑或新創企業能先到終點?范仁志2018-08-13 日本醫療市場大廠發展低成本軟體系統,反由新創開發機器人等先進應用。圖為日本新創的手術機器人。法新社 在日本連續劇《黑色止血鉗》(Black Pean)中,海外與日本的手術機器人比較是劇情重要一環;現實中達文西(da Vinci)手術機器人從2000年開始上市銷售;日本雖然也有自製手術機器人的廠商,卻是新創企業RiverfieldMedicaroid,並沒有大廠參與。雖說手術機器人這種超高單價的產品,大廠理應有比較多的資源去研發,但是這種產品需要了解多種知識的跨界專家才能設計製造,而且只要出問題的話,對企業的品牌形象傷害很大,日廠多不敢輕易嘗試。事實上,Medicaroid其實是2011年川崎重工(KHI)當時會長大橋忠晴,以及希森美康(Sysmex)會長兼社長家次恒聊天時決定投資的項目,但雙方都不想以自己公司招牌去賭,所以才合資成立Medicaroid。保守經營不是日本企業的專利,雖然各國都有醫療新創做出革命性產品,但現在全球規模近40兆日圓(3,600億美元)的醫療設備市場,日本市場只有7%、近3兆日圓,而且還是入超市場;日本最大醫療設備廠奧林巴斯(Olympus)Terumo,全球排名在20名上下。海外醫療設備廠也不乏合作之例,如嬌生(Johnson & Johnson)Google合作,放話要研發超過達文西的手術機器人,原因在於Google的人工智慧(AI)技術先進,可大幅縮短軟體面的開發時間。少子高齡化現象全球居冠的日本是醫療設備的大好市場,但週刊鑽石(Diamond)指出,企業的保守讓這個市場為外國廠商所侵食。日本醫療大廠的發展方向,一個是尚需長期投資、且涉及道德議題的基因與再生醫療領域,如積極購併醫療企業的富士軟片(Fujifilm)Terumo;另一種則是IT應用,如電子病歷(EMR)、穿戴式裝置、3D骨骼列印等。再生醫療可以說是目前大家都還在起步的領域;但電子病歷表等IT應用,只有短期內能在國內市場領先,不適合長期發展。當然,日本在光學或放射線治療等領域仍有一定程度的優勢,甚至可以購併技術潛能高的新創企業;但日本新創習慣不同於歐美,喜歡由小做大而不是加入強勢集團,讓日本醫療科技市場發展如同於巨鯨鬥蝦米,勝敗如何仍在未知之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