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エーブィエ バイオファーム 神戶 -日本 2018.08.06 13:08 更新 )目前許多國內的醫療研究人員或新藥開發藥廠,都期待能在治療胰臟癌領域能有所突破。除了近期台灣健保署核准了一個治療胰臟癌新劑型新藥外,7月21日剛結束的日本癌症醫學年會(JSMO),也提供了更多最新治療胰臟癌的臨床選擇可供參考。因為胰臟位於腹部的深處,而且早期沒有特定症狀,等到有明顯症狀就醫時,多已無法進行手術切除了,這正是醫藥界積極尋求突破的關鍵因素。
一般來說,大部分病人在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也不特殊,通常只是食慾不振、腹脹或腹部悶痛,因此病人及其家屬常不以為意,甚至許多臨床醫師也會忽略,將其當做是消化性潰瘍或膽結石等病處置。等到病人疼痛加劇或有痛到背部的情形時,常意味著腫瘤已侵犯到鄰近器官,因此延誤了最好的治療時機。胰臟癌的流行率約每十萬人有七到十人,最近20~30年來逐年發生率上升,美國估計胰臟癌將是2020年第二大死亡癌症。至於其致病原因則可能與吸煙、高脂低渣飲食有關,而長期酗酒與慢性胰臟炎,也具有密切關連性。
傳統轉移性胰臟癌第一線用藥治療常用針劑Gemcitabine,但僅能讓胰臟癌患者得到約3個月的無惡化存活期,與6個月的總存活期。所以許多臨床醫學研究人員,一直希望尋找新的藥物或合併治療最佳組合。其中在合併治療方面,FOLFIRINOX(即包含folinic acid、fluorouracil、irinotecan及oxaliplatin藥物組成),可延長轉移性胰臟癌患者無惡化存活期至6.4個月,總存活期可長達11個月。
台灣長庚醫院回溯性分析該院838位轉移性胰臟癌患者,發現使用新一代藥物S-1合併標準治療 (三合一藥物: Tegafur、Gimeracil、Oteracil potassium) ,比起未使用S-1,有用S-1治療的病人總存活期可達10.7個月,遠高於一般第一線用藥治療(對照組)的6.0個月 ( HR= 0.4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41-0.56, P<0.001),整體疾病控制率 (Disease control rate: CR + PR)也高了約10%(43.6% vs32.8%,P<0.001)。此結果除了提供本土台灣治療轉移性胰臟癌實際的臨床經驗外,更說明S-1合併標準療法的加乘效果,相關數據也於本屆(2018年)日本癌症醫學年會受邀發表。
另外,繼日本東京大學於2014年發表於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研究論文,今年JSMO也提出S-1合併gemcitabine以及 leucovorin (GSL組合:Gemcitabine 1,000 mg/m2 on day 1, S-1 40mg/m2 twice daily and LV 25mg twice daily on days 1 to 7 every 2 weeks)療效報告: 發現用GSL治療未接受過化療的胰臟癌病患,能能把病人總存活期提升至26.1個月 (局部晚期胰臟癌病人) ,與18.8個月 (轉移性胰臟癌病人),而整體腫瘤反應率為32.7%,疾病控制率為87.8%。此令人振奮的日本臨床2期數據,或許可提供台灣臨床治療後續探討與深入的方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