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大學結合AI與生殖醫學 研發專利技術提升人工受孕率 11:362019/04/28 中時陳世宗 台灣不孕症比例高達15%,平均7對夫妻即有1對不孕,少子化已成國安問題!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整合清大、北醫、台科大等人工智慧(AI)研究技術團隊,並與多家生殖中心合作;透過科技部「數位經濟前瞻技術研發與應用專案計畫」,研發出縮時影像判讀受精卵的新技術,進一步提升人工受孕率,已取得專利,並與產業洽談技轉中。靜宜校長唐傳義指出,靜宜雖沒有醫學相關系所,但長期以「醫、食、農、美」為發展策略,透過跨領域、跨機構、跨國際的智慧醫療,以提升台灣生殖醫學競爭優勢!兩年前唐傳義團隊,透過科技部「數位經濟前瞻技術研發與應用專案計畫」,與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合作,透過收集醫院的歷史用藥模式,研發出「用藥錯誤辨別系統」,在醫生開藥時發出提醒,以預防錯誤用藥;去年並與萬芳醫院、茂盛及北醫等生殖醫學中心合作,深化發展出「生殖醫學」人工智慧技術。唐傳義表示,台灣每年超過3萬4000名患者接受人工受孕(IVF)療程,台灣試管嬰兒成功著床率雖達36.7%,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但每次療程平均花費30萬元,全台1年醫療費用總額達102億,患者不僅身心飽受煎熬,經濟負擔也大。唐傳義團隊透過生殖醫學中心資料,篩選出與胚胎成功著床有關的特徵,以胚胎影像結合生化檢測數值,形成分析引擎,以人工智慧演算模型發展胚胎品質及懷孕率預測,輔助醫師從各種治療方案中選擇受孕率最高的方式,並根據患者情況進行精準的生殖醫學,降低專業醫事人員負荷,這項電腦選胚胎系統,正確率達8成以上。鑑於胚胎生長,分裂過程是關鍵,唐傳義團隊更進一步以人工智慧結合光動力學技術,研發出縮時影像判讀的新技術,建立非侵入性的胚胎預測系統,透過細胞向量移動,獲知細胞形變及活動力,建立成功預測模型,精準度更高,可望大幅提升人工受孕率,造福更多不孕夫妻,目前已取得專利,並有多家公司有意技轉,今年即可實際運用在臨床驗證。以往傳統的生殖醫學療程,主要依據資深醫師的專業及經驗,並由胚胎師在有限時間內,透過目測做胚胎影像判斷,加上生殖中心多以紙本記錄,尚未全面電子化,也未與病歷系統、檢驗影像設備整合,造成影像數據資料片斷,難以經驗累積及知識傳承。今年將完成AI個案管理系統,以AI大數據為核心、微服務系統開發為方法,提供IVF智能化之個管平台,協助生殖醫學中心解決(HIS、LIS、實驗室管理等)各系統間數據碎片化無法整合之難題。唐傳義強調,未來將進一步與各生殖中心結盟,建立生殖醫療資源服務平台,患者可自願提供去識別化之個案生化數值及影像等登錄上傳,除作為醫療研究人員參考;資料資訊透明化,讓醫病共同決策,也能幫助民眾「輕鬆」備孕,並可透過不孕症治療患者佩戴手環、晶片帶等,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型態、居家生活,提供對策,以更有「溫度」的方式改善醫病關係。(中時 )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