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7, 2019

天樞健康 開發 COPD解決方案 (聯合19家醫學中心+2家準醫學中心)


從糖尿病檢測到重度憂鬱症分析,百花齊放的醫院裡物聯網應用!By 簡又婷 Date07 / 15 / 2019玉醫科技賀大新攝影創業小聚第19 Meet IoT Salon 邀請了七組致力於智慧醫療的新創團隊,與本身具有科技和醫療背景,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擔任助理執行長的詹益鑑共同分享、討論物聯網在醫療場域的應用。「雖然今天題目是醫院內的物聯網,但更重要的是出了醫院外,物聯網如何延續醫院內的服務,幫助更多病患。」開場詹益鑑就提到智慧醫療最終要解決的不只是醫院內的問題。

物聯網結合醫療最重要的應用 Arm:關鍵在裝置管理 Arm過去以處理器、圖形加速相關的晶片IP授權聞名,高通、蘋果、三星都是其客戶,產品觸及科技產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每支手機裝置都有它的授權晶片,這也讓Arm在裝置端擁有廣泛的生態系。除此之外,王健宇表示Arm的另一項優勢為,面對許多企業常卡關的物聯網安全性問題,不論是硬體或是軟體,Arm都有能妥善維護的能力。目前Arm的物聯網服務包含平台支援數個營運商的連接管理、和客戶所有權息息相關的裝置管理,以及最後將取得資料轉換成商業價值的資料管理,而Arm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在:提供作業系統讓平台開發時安全更有保障。實際應用在醫院的案例,例如對病患和物件的追蹤。傳統醫院對病患追蹤方式多為被動式,報到時發給病患手環,經由掃描手環了解病患資料和狀態,如果沒有掃描就無法獲得任何病患資訊,而主動式病患追蹤(Patient tracking)將感應器佈建在醫院場域內,只要病患一出現就能主動觸發,能快速將急症、重症等病患分類,降低用藥錯誤、延遲醫治時間等醫療失誤。另外,資料顯示美國每年平均有4000美金的醫療物品失竊,甚至是緊急情況發生時,還需要花費額外成本找尋裝置,如醫院能安裝物件追蹤(Hospital Asset Traking)將能更有效管理醫療用品。王健宇也提到因應社會的老化現象,日本很重視下一代的健康管理,因此他們與大金合作推出一款可以放在腰帶的身體監測器,能藉由身體活動量、心拍間隔、睡眠情報等數據,推測一個人的壓力狀態,即時掌握自己的身體資訊

Q:除了醫療行為,醫院某方面來說也從事經濟行為、需要賺錢,Arm的解決方案主要能為醫院解決什麼問題?A:物聯網很多應用都是很好的應用,但要如何落地到醫院才是企業該思考的。對於醫院來說,比如人員管理包括醫護人員、病患,或者物件管理,這些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應用都是醫院所重視的。另一方面,裝置佈建只是開始,最終都還是會回到數據,結合數據帶來的insight,就能創造出更多的應用。

把器材通通連上雲端 身體健康指數一清二楚 以「智慧化健康促進場域」為題,希望將醫療器材結合雲端,劉方正創立了高登智慧科技,在中國和台灣分別都有應用案例。首先在中國,與原本社區中的老人日照館合作,提供相關醫療器材如血壓計、耳溫槍、血糖機等等,將每名長者量測到的身體情況建立數據庫,並製成報表,配合相對應的保健品,把傳統保健品銷售行為智慧化。現在目標朝向有減重需求的女性,成立營動循環訓練健身館,整合既有技術、智慧化器材和雲端平台,藉由雲端智慧辨識並調配健身模式,並和護理師及物理治療師合作,針對每個人的身體指數及想減重的部分設計專案,簡言之就是從場館、器械、諮詢到產品都經營人工智慧計算並提供相關的減重服務。在台灣則是將診所、運動館和有機超市結合,成立IZO健康運動館,利用健康小站服務及智慧化運動器材,將平時測量的身體狀態及運動資訊經由AI分析,進一步推薦適合你的運動,並會將這些訊息及個人化的健康建議推播到手機,更方便現代人獲取健康資訊。

Q:從健康醫療的角度,在台灣推行有遇到什麼困難或挑戰?或是看到什麼機會?A:因為健保發達,台灣民眾對要不要花錢在健康醫療這塊會想很多,在台灣也多跟小型企業合作。反而中國因為就醫有難度,健康市場商機比較大。

從醫院到日常生活 慧誠智醫打造智慧醫養大健康環境「問題就是商機,大問題就是大商機」慧誠智醫創辦人余金樹如此說道,因此他在碰到問題時特別興奮,趕快想出解決方案就能奪得商機。余金樹表示,現在應該全世界的醫院院長都想蓋智慧醫院,而慧誠能夠幫助他們的是從前線的智能導醫到後端的後勤醫工,一整套智慧醫療的整院規劃與模組輸出,例如imWard智慧環控病房能讓每個護理人員從手機看到自己負責的病患數據、智慧化手術流程利用機器人輔助,不管在手術前後或過程都做到精準控制,另外,簡化醫院繁瑣的制式表格填寫,推行iMSign無紙化數字管理平臺以及電子床頭卡,達成精準、智能、乾淨、智動、綠能等智慧醫院的目標。至於近年引起各方關注的長照議題,也有著無限商機,未來推行的智慧長照機構情境,應該包含智慧環控、智慧藥櫃、電子圍籬以及各種可以監控長者身體健康資訊的配備,在有醫院後援的情況下利用數據分析提升洞察力,與家屬有效溝通、緩解憂慮,並且利用機器人分擔看護比例。對於銀髮族的照護,慧誠率先應用至日常生活,與阿瘦皮鞋合作世界第一個動態足壓量測,讓功能性鞋墊的功用直接用數據說服民眾。而健康促進生理量測雲服務平台則希望讓民眾從生活中就可以輕易檢視自身的身體資運,打造一般大眾的健康智能環境。

Q:創業是個減法的哲學,你們團隊在智慧醫療這塊有什麼特別的兢爭力? A:我們團隊分工很明顯,一組人員負責研究最新IoT設備和AI應用,另一組人就蹲點在醫院現場。而前線蹲點的人員都是醫工背景,他們和醫護人員的語言是互通的,因此在溝通上沒有障礙,省去很多誤會和麻煩,後端人員只要專注在研發解決問題就好。

糖尿病病友福音!血糖檢測不再只能寫紙上 全球有近4.25億的糖尿病患者,為了做胰島素治療,他們必須記錄日常生活的血糖變化,這些紀錄也成為醫生提供建議的重要依據,但市面上使用的儀器如血糖記憶機、胰島素筆都沒有藍芽或聯網功能,每周超過100筆的紀錄不僅讓病患疲憊,紙本追蹤也難以做更進一步的複雜分析。而長期缺乏數據將會錯過診斷出像是失明等併發症原因的黃金時機。 Diabnext開發的糖尿病 type 1 社群應用程式與網路平台,不僅是世界首款糖尿病智慧化APP,可以利用Diabnext設備將血糖數據撈出來拋上雲端,並提供碳水化合物食物評估,這樣一站式且數位化的糖尿病應用程式,不僅集合了胰島素劑量、血糖數據以及碳水化合物的追蹤紀錄,適合所有糖尿病患使用。而在B2B方面,Diabnext另建有獲得法國遠程醫療糖尿病健保給付的網站遠程監控平台,透過醫療機構與病患簽署通訊及資料保密協議後,專業的醫師或護理人員可以從平台上,即時獲取病患資訊,進而提供病患遠端醫療服務。

Q:團隊產品在領域中的優勢及獨特性為何?市場在哪裡?ADiabnext不僅單純進行產品設計,也深入專利研發領域,目前在美國和中國擁有有多項專利權。像是能將醫療觸筆上面的數據傳輸到雲端,這點就吸引許多醫療觸筆廠商合作,而因為團隊法商背景的關係,之前市場開發較著重在歐洲,現在慢慢往美國和亞洲前進。

專注醫院服務教育 減少醫療疏失致死率!有鑑於醫療疏失是美國第三大死因,天樞健康決定以此為創業切入點,成為少數甚至可以說是唯一專注在醫院服務教育的軟體公司。提供的COPD整體照護解決方案服務內容主要針對醫院流程和各科別領域的整合,從大量資料分析醫生在各時間點會需要什麼的資料判斷或需要做什麼動作,在對的時間點提供好的建議讓醫生做好疾病管理。目前在台灣有19家醫學中心和2家準醫學中心進行合作推廣,超過900人驗證,後續成果也證實COPD整體照護解決方案對於醫療服務生態系的經濟效益有正向影響。吳博儒本身在美國和台灣都有臨床經歷,後來後來因緣際會到工研院發展遠距醫療,在計畫中裡面摸索出台灣醫療需要的方案,也認為台灣擁有可以走出國際的醫療體系,將自己定位為數位醫療的研究角色,天樞對於數位醫療解決方案的重點放在如何找到需求並在台灣市場驗證,未來也將依照各種重大疾病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Q:台灣遠距醫療的環境有在改善嗎?在台灣推動的情形為何?A:台灣遠距醫療法規有在鬆綁,整體環境改善不少。而目前在台灣的測試不管是環境或病患,結果都是好的,但在獲利面上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北醫團隊支持 Radica Health從醫院裡面找新藍海 加護病房(ICU)面對是全醫院最急又重症的病患,也是儀器最多的地方,擁有最多病患數據的地方,而且24小時運轉,隨時都需要有人在,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一直是醫院最大的問題之一,看準這些痛點,Radica Health建構的Ted-ICU AI Platform,以病人為中心整合各項電子病歷紀錄和生理數據訊號,提供即時動態儀表板與遠距影像通訊服務,並以AI進行早期疾病預測與診斷。另外,Radica Health也建立由疾病到健康與樂活的新型遠距照護服務模式,因應未來老年化引起的疾病變化及健康諮詢等問題。Radica Health目前尚未成立公司,而是以科技部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的方式,在醫院中找尋藍海市場,看準全球重症照護市場的成長潛力,加上未來重症照護人力的短缺將持續攀升,Radica Health陸續在台灣與如北醫附醫、雙和醫院、萬芳醫院等各醫院ICU合作,並以人工智慧重症照護的全球領導平台為目標邁進

Q:背後有北醫的團隊支持,那北醫在智慧醫療方面有什麼優勢?A:從資料面出發,要做智慧醫療第一個思考的點是病歷,北醫在多年前就開始思考結構式病歷,將資料面思考的很清楚,再去從橫切面抓有什麼可以提供的服務和產品。

省下6分鐘 讓醫生檢驗效率更加分!本身為罕見疾病患者的洪碩宏,博士攻讀的是積體電路設計,之後又成為台大AI中心的研究員,這些背景加上在博士班時接觸許多醫院的專案計畫,讓他開始思考醫院與人工智慧和半導體三者可以碰撞出什麼火花?依續做出許多產品,例如將長照服務流程分類的長照系統服務雲,能以服務流程和權限節省人力;也曾經在北京替健檢中心打造智慧慢病客戶服務雲,利用AI分析海量體檢資料形成慢病服務判讀引擎;也與庇護工場合作開發精神健康照護手環。除了這些,正式應用在醫院內的服務有重度憂鬱症即時腦波分析儀,能藉由快速又準確的輔助分析系統,自動化即時分析掃描結果,為醫生節省分析時間,並完整醫療數據庫,找出最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而一般照大腸鏡過程需要6分鐘,等同於主治醫生在每位病人上都要花費6分鐘看影片,因此打造出人工智慧大腸鏡健康檢查管理系統,除幫助主治醫生有效率地做檢驗,也能輕易管理病人,並檢視過程的每個環節以及醫生的達成率。

Q:跨了很多領域,怎麼從學校和產業的合作看產業的機會或環境?A:醫生其實有很多的創業題目,但需要人幫忙過濾出哪些能營利的項目,這時在學校的訓練就能找出有價值產品,或者也能從第一線的醫生提出的想法,找尋還有什麼沒有人做或是發現的商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