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美國醫材商機 資誠翁麗俐:預防醫學裝置市場機會大蔡騰輝 2019-09-18 根據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統計數據,全球醫材產業2018年產值達3,890億美元,其中美國佔42%,約等於1,640億美元;其中,美國醫療支出佔GDP 17.6%,相較之下,台灣大約6%。對於台灣智慧醫療新創與創新團隊,切入美國醫療器材產業,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董事翁麗俐認為,深刻瞭解市場,也會更知道該從何面向著手開始。
美國私人醫院多 預防醫學裝置有商機 美國5,453間醫院當中,75%都為私人醫院,也因此,分享市場觀察的翁麗俐表示,能夠提供預防醫學和降低中後期醫療支出的穿戴式裝置,在美國的創新科技導入的誘因與市場機會都比台灣大。這些醫療物聯網設備,也都能夠輔助持續老化中的美國戰後嬰兒潮人口,以及慢性病照護需求的患者。從數據上來看,在「軟體即醫療器材」(Software as Medical Device;SaMD)產業快速發展中的同時,美國30%醫材都從國外進口而來,進口比重從2012到2017年複合成長5.5%,進口國前5名依序為墨西哥、愛爾蘭、德國、中國大陸、瑞士;出口國前五名包含荷蘭、日本、比利時、中國大陸、加拿大。台灣佔美國出口0.8%,排名第19名。
醫療器材分為6大類 醫材分為耗材類、診斷影像類、牙科、骨科與植入物部分、病患輔助、其他等類。耗材當中數量最大宗的包括導管、注射器、針筒;第二大類是敷料、繃帶類;縫線與其他則排在第三。美國市場50%的來源仰賴進口,而其中的25%來自於墨西哥、14%愛爾蘭、10%從大陸進口;而在診斷影像類,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成長達4.5%,預計到2023年會有582億美元的市場。翁麗俐分析,由於這部分的技術要求相當高,因此相較於其他產品,這部分高達80%由美國自主研發生產。此外,美國牙科產品相對來說進口數量穩定成長,前三名進口國家為德國(20%)、瑞(12%)、墨西哥(9%)。由於牙科產品與設備創新時程較朝,然而,翁麗俐分析,牙科儀器與耗材應用與汰換速度成長快,因此還是有不少金額的成長;在骨科與植入物部分,則是由人工關節為最大佔比、創傷固定醫材次之。其中40%也是仰賴進口。這些品項都與不斷進展讓病患手術當天即可出院的微創手術快速發展有關。包含助聽器和呼吸治療器在內等病患輔助醫材,近年來成長穩定;另一方面,其它類醫療器材中,也有75%使用美國本地的產品。這方面也是新創團隊與希望投資美國醫療器材市場的投資人,可以密切關注的部分。翁麗俐認為,購併已成為限在醫療器材企業成長與發展的主要策略之一,包括Medtronic、Johnson & Johnson、Phillips Healthcare、GE Healthcare、Fresenius Medical Care、Abbott Lab等全球十大醫療器材廠商,在成長過程當中,也會不斷購併小企業,也因此,可以發現醫材公司底下新增了許多像是糖尿病管理、慢性病管理的子公司。在台灣智慧醫療生醫新創與產業對外發展上,翁麗俐分析,美國眾多醫療院所在購買與導入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等高階醫療設備的購買力道依舊強勁,因此高階醫療儀器市場仍舊有利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