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中國生物制藥節能環保等行業在短期內可成支持產業

腾讯财经20101012產業結構調整"大贏家" 生物制藥、節能環保和新一代資訊技術行業在短期內即可成為中國支援產業。處於"後金融危機時代"2010年,中國最大的宏觀經濟調整目標無疑是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我國非農就業占比35%、製造業就業占比8%~9%,均與美國上世紀60年代末期、德國和日本上世紀70年代中期相當。這幾個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在製造業面臨"天花板"時容易出現通脹和不穩定的情形,而目前國內價格指數的上漲也印證了這一點。自然災害、產能過剩、減排目標也給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加大了負擔。回顧世界上成功的經濟轉型都是從製造業向新興行業轉移實現的;刺激內需是新興的內部行業代替外向型製造業,而不僅靠刺激消費者多購買目前產品而實現。201098國務院常務審議並原則通過《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正式給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加重了砝碼。決定中提到的新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都是新興的內部行業。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多個部門業已開始加緊編制"十二五"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以及七大專項新興產業規劃;同時有關財稅政策等優惠正在由財政部財政科學所加緊研究。一目了然,我國此次的調整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在這場媲美改革開放的調整中,誰將是最終獲益者,誰又將淘汰出局,值得期待。研究發現,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世界經濟的三次衰退和復蘇過程中,能夠保持持續增長的行業大多集中於教育醫療、娛樂休閒和其他的專業服務。相反,耐用品、非耐用品製造和公用事業這些行業的復蘇增長幅度要小得多。生物制藥行業在"十一五"期間把加快發展生物產業放在戰略地位,由此開始了高速發展,加上醫療制度改革,生物制藥無疑將是這輪產業調整中的最大贏家。未來中國制藥企業還將面臨從原料藥向製劑出口延伸的機遇。雖然參與全球競爭是長期趨勢,但目前我國很多優秀企業已經擁有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良好的軟硬體基礎,以及豐富的美國和歐盟等規範市場認證的製劑產品儲備;同時海外銷售模式、銷售管道也初具雛形,盈利模式的改變將使中國制藥企業多出數條盈利方式。比爾·蓋茨曾預言,下一個首富可能誕生于生物技術的投資者。為了實現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國家發改委已經確定五省八市為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專家預測,到"十二五"末,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2萬億元以上,到2020年環保產業可能將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如此誘人的"大蛋糕"將勢必"養肥"無數環保產業鏈中的企業單位。節能電力電子設備、低碳減排類公司(CDM)、電廠脫硫、節能建材行業、汙水處理及固體垃圾處理和半導體照明等行業必然在未來10-20年長盛不衰。在新一代資訊技術方面,就目前形勢來看,最為受益的要屬3G通信網路產業鏈、物聯網產業鏈。由於這些行業技術複雜,其所處產業集群涵蓋大量企業。未來保守估計將有數以10萬億元的資金及產值誕生於這一產業集群。新材料行業在未來受益是毋庸置疑的,不過這類企業也有短板限制。資料顯示,中國80%以上的新材料企業都是中小型。在北京市1300家新材料企業中,只有約10家上市公司,比例低於1%,其技術含量、可持續性都有待觀察。同時加上融資管道不暢,產學研結合不理想等因素的制約,需要國家的支援要求非常高。高端裝備製造基本集中於目前支援產業的內部升級。提倡多年,可其中的技術門檻不言而喻。在未來是否能夠實現突破,關鍵在於技術革新能力,而倚仗方面頗多。就目前來看,尚難以看出究竟是否會受益?受益多少?實屬未來值得關注的變數。新能源方面,據目前研究顯示,國內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究竟風電、光伏、核電,誰將成為未來的黑馬湧現,還有待進一步細則顯示。新能源汽車企業已達60多家,新能源汽車產品達到240多個,實屬迅速崛起的新興行業。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尚有先進設備技術、關鍵零部件及普及性等問題有待解決。故短期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還難以成為中國支柱產業。故此,對於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商業價值》較為看好生物制藥、節能環保和新一代資訊技術,且認為這些行業在短期內即可成為中國支持產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