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8, 2011

台灣新藥公司漸漸朝向營收與EPS目標!

新藥股聚落吸睛 實現本夢比2011-12-19 01:31 工商時報 新藥股聚落成形!在中裕、智擎、台灣微脂體、基亞、健亞、醣聯等新藥公司陸續掛牌,而屬於植物新藥的杏輝、懷特分別在中國和台灣取得藥證,另外,中橡、醣聯和智擎研發中的新藥亦陸續授權國際大藥廠下,將有機會提升新藥股的本益比。 KY宜佰康執行長余國良表示,生技產業雖然是高風險,但它的高獲利也讓很多的新藥公司充滿本夢比,1994年人類基因公司在美國上市掛牌,僅僅因為發表找到一個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靶,即使連臨床都還未啟動,該股即可在三個月內,讓股價狂飆,創造一百億美元的市值,而後因研發過程不順,股價也迅速跌落至一億美元的市值,最近則又因該藥靶已成功開發出新藥,股價回升,市值已達40億美元,可見新藥公司是充滿了想像空間。 以國內掛牌的生醫股來看,新藥股的本益比也是明顯高於醫材、通路和一般製藥股,甫登錄興櫃的醣聯價格是60元,以23元上櫃的基亞,目前股價也在35元左右,另外,以新劑型藥物為主的智擎和台灣微脂體股價約70元,近期成為政治口水戰的中裕新藥,股價約在31~34元間。   雖然新藥股的營運和股價都充滿想像空間,但Vivo(維梧)創投合夥人孔繁建表示,隨著新藥開發難度增加,加上FDA心態保守,以目前新藥研發通常要耗費12~15年,花費的金額要10億美元以上,在全球景氣低迷下,新藥耗費時間太長,前期新藥研發公司已較難吸引創投界投資。 健亞總經理陳正認為,隨著投資機構投資期的縮短,新藥公司被青睞的程度,已從最早時期的本夢比,到2000年以後,要求新藥公司要有產品進入人體臨床,才會受到關注,而進入2011年以後,新藥公司若沒有營收支撐,可能很難被垂愛,這將是新藥研發公司將面臨的挑戰,未來新藥公司除了投入新藥開發外,可能還要尋求新的利基,創造營收並維持現金流。 中天董事長路孔明認為,新藥公司也有很多「王路仙(詐騙者)」,要如何慎選新藥公司,有幾個指標可以觀察:一、經營者的誠信和成功經驗。二、團隊的實力。三、產品的專利期有多長?四、開發的新藥在市場的競爭力。五、公司的現金部位時間。六、獲利模式?是自行銷售?策盟或技轉。七、退場機制。 生醫業者認為,由於國內對生技產業領域尚不熟悉,財團和投資機構,對於需要長時間投資的新藥廠商沒有興趣,導致新藥廠商大都導入其它產品線的開發,例如保健食品、學名藥開發、醫美保養品或者利用科專補助,而以營收來增加公司附加價值,相較於國外的新藥公司,國內新藥業相對辛苦,但也符合了台灣的投資型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