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中國創新需要克服的四大障礙 2012-02-07新浪財經訊 香港時間周二下午消息 全球最大的戰略咨詢公司麥肯錫發表了《中國創新CEO指南》報告,報告討論了跨國公司在中國進行創新需要克服的四大障礙,以下為報告精選內容。麥肯錫網站上可下載英文報告全文。創新沒有神奇配方,在中國更是如此。跨國公司與中國國內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是不同的。中國公司更需要建立一個敢于冒險與學習的文化,對於跨國公司來說,如何留住人才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從總體來說,以下討論的幾個至關重要因素將決定哪家公司將在中國主管一場創新革命。
1. 深入了解中國用戶 客戶阿里巴巴淘寶網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成功源自于洞察力,它發現在傳統銷售渠道里,用戶從供應商得到的服務不足,而用戶無法直接與供應商聯系,它還對中國的銀行系統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淘寶網讓數千個中國製造商直接發現並與潛在用戶直接交易。從表面看,淘寶很象eBay的交易平台,但實際上裡面包含著無數的創意來支持它的交易,比如它找到了可方便電子轉賬的方法,可以包容中國銀行系統中不同銀行的特性。如果阿里巴巴沒有對用戶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淘寶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國公司很少能夠擁有系統性的能力來加強對用戶問題的了解。中國國內公司通常以製造為主導,套用現有商業模式,然後向快速增長的市場發送產品。這種"推"的模式很難抓住獲得高利潤的機會。從簡單傳送商品到創造的過渡,需求在中國當地進行研發,並培育更多市場驅動的組織,並從單個中國用戶的喜好找到當地市場演變的趨勢。企業不光需要研發技巧,還需要能夠對客戶進行分析的人才。許多跨國公司擁有這些能力,但除非他們在中國有多年的運營經驗,否則他們將缺乏對中國國內市場的知識或有效應用這些知識的關系。解決方法是真正貼近中國市場,而不僅僅是派出前哨部隊,但如果企業高層不重視的話,這一戰略將很難實施。一些跨國公司似乎已開始投入必要的資源。我們近期分別會見了兩位跨國公司高管,他們從西方被派往上海來管理全球的研發業務,他們的戰略是貼近中國用戶,貼近機構與大學網絡,以便更方便地找到人才。
2. 留住本地人才 中國的大學每年向社會輸送1萬名以上的博士生,越來越多中國在海外的科學家也選擇回到國內。但跨國公司在吸引研究人員與管理人員方面似乎不知所措。根據高管招聘服務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近期進行的一項調查,77%的接受調查的跨國公司稱他們難以在中國找到合適的管理人員,91%的受訪者認為留不住人才是他們面對的最大挑戰。留住人才對於跨國公司來說更為困難,在跨國公司增強搶奪人才力度的同時,中國國內公司也必須如此。中國公司非常善于建造一個類似社區的工作環境,以便讓員工變得更忠誠。這雖然有助於員工留下,但如果對手提出更高的薪酬,那麼他也有可能選擇離開。聰明的中國僱員越來越意識到為著名海外品牌服務能帶給他們的好處,比如海外公司提供的教育與培訓機會。因此能夠為僱員開發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跨國公司有機會贏得與中國國內競爭對手的人才戰。一些吸引措施包括與當地大學合作提供培訓或學徒課程。通用汽車就通過與著名大學工程系與教授開發項目,以便在學生畢業前就得到培訓並受到雇用。
3. 建立一個敢于冒險的文化 失敗是創新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大部分中國公司的文化強調服從與遵守規定。違反或改變規則是被禁止的。為改變這種心態,跨國公司需要想辦法讓創新任務變得更容易接受,並給予更高的獎勵。我們發現一家業內領先的太陽能公司將個人創新者的風險轉變至團隊風險。由於責任被分擔並有團隊的支持,創新者更願意冒險。這家公司利用"創新工作組"來開發更有效率的電池技術以及新的製造程序等等多個項目。
4. 加強合作 跨國公司在加強內部合作方面有優勢,內部意見的碰撞常常會產生令人驚喜的創意與商業機會。在許多中國公司里,傳統的組織結構與文化不利於這種交流。許多公司在大規模生產與運輸方面越來越專業與熟練,但他們的合作能力相對落後。他們殭化、線性的管理程序使產品商業化十分有效率,但同時也讓許多有獨特見解的人士只能袖手旁觀,許多創意白白流失。一家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公司不斷試圖改善創新方式。管理層呼籲員工產生更多創意,並設計了最好的創新程序。工程師開發出一流的產品,但不是革命性的新產品。造成這一結果的最大原因是公司內部缺乏全面的協作,公司技術部門與商業部門之間的溝通不流暢。中國還沒有經歷一場創新的革命,中國需要時間才能從基于技術轉讓的創新過渡到基于突破性創新階段,政府在這一過程中將發揮巨大的作用,但中國公司與跨國公司最終將決定創新的步伐,以及誰來主導創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