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3, 2012

回首來時路…..

生技風雲路-把矽谷生技帶回台灣的第一人  2012-04-23 工商時報       孔繁建在1984年創立美國健亞(Genelab)時,正是美國生技產業的萌芽期,那時Amgen(安進)才剛於1980年成立,而最早的Genentech,是1976年創立,也還不到10年,雖然這些新藥公司都還處於研發階段,但卻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1991年,Genelab順利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是台灣留美學人創辦的生技公司前幾家上市者。  挾著上市掛牌的氣勢,加上創業時就以檢驗試劑起家的孔繁建,在1991年成功的併購新加坡一家檢驗試劑公司,Genelab也乘勝追擊,在生技製藥正在美國掀起一股投資熱潮時,孔繁建在1993年,把健亞帶回台灣,設立新藥研發公司,在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又請來原任職於諾華藥廠的陳正掌舵,創立了台灣健亞。孔繁建是把矽谷生技公司帶回台灣的第一人,健亞也是台灣發展生技新藥創立的第一家公司,當時鎖定發展的兩個新藥,都來自於美國健亞的技轉,一是癌症藥,另一個是紅斑性狼瘡新藥Prestara。不過,癌症藥物後來因美國健亞停止進行而作罷,但Prestara則給健亞一個十分完整投入新藥開發的經驗。    1994年在健亞開始積極投入紅斑性狼瘡新藥Prestara研究時,張子文和唐南珊於1986年美國成立的Tanox公司也正投入開發研製治療哮喘及過敏的新型藥物Xolair        2002年,Xolair順利取得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批核准生產銷售,這讓2000年即在那斯達克上市的Tanox風光十足,也推波Tanox2007年時,以高價被Genentech收購。 不過,台灣的健亞就沒有那麼幸運,由於當時市面上並沒有紅斑性狼瘡的藥品,2002年美國FDA專家為求慎重起見,即使已對健亞的Prestara核發可批准函(Approvable letter),但要求他們再做臨床試驗,提供更多的數據,眼見還要花費更多的金額,已經燒了8年資金的健亞,也決定不再繼續投入Prestara的研究,而改以開發「Niche in class」華人新藥為主的特色藥廠,也由於力求先以開發學名新藥為主,而讓健亞在2003年即開始獲利,並於今年順利在台灣上櫃掛牌。台灣健亞在1994年成立時,英文名稱為Genelabs Taiwan,簡稱GLT,是以新藥開發主,不過,由於而後健亞和美國健亞的營運方向已經有很大的不同,而孔繁建也因成立創投逐步淡出美國健亞,因此,2002年台灣健亞就改名為Genovate,也和美國美國健亞在股權投資上脫鉤。        

Vivo 開創他無可取代的地位   孔繁建在1995年離開美國健亞後,則挾著創辦CetusGenelabs生技公司,並成功上市的寶貴經驗,創辦了美國第一家由華人主導,專注投資於新創生物技術公司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生亞創投(BioAsia Investments),由於其管理的基金以投資生命科學為主的新公司,後來公司在2004年改名Vivo Ventures(維梧),也開創了孔繁建在華人生技創投無法撼動的地位。        孔繁建成立的Vivo創投,投資約100家公司,已有20~30家已分別在美國、大陸和香港上市掛牌,投資報酬率超過2倍,最近Vivo更在美國順利募集了3.75億美元的生技創投基金更是聲名大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