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醫療市場淘金的企業最缺什麼 北京新浪網 (2015-04-06 12:44) 阿里健康雖然是醫藥領域的外來戶,但不凡的出身讓它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近期的三條有關它的相關資訊就很有看頭。先是阿里健康官網上線,首頁就高調發布了它四大版圖的構想——包括雲醫院、移動APP、雲平台和藥品電子監管碼,囊括了消費者、醫院、醫生、藥店等醫藥全生態,讓你幾乎看到背後馬雲睥睨一切的表情。雖然目標大得驚人,但阿里集團的實力也讓人不敢懷疑它的夢想是否能夠實現。沒過一天,有媒體就報導了阿里集團獨家運行並謀取商業利益的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是否有違公益,甚至危及國家安全的質疑。阿里集團則在第二天以數據將向公眾開放低調回應。再接著則傳來阿里健康COO辭職的消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是為他對半年前發動的處方葯網售戰役出師不利承擔後果。以阿里集團無以倫比的資金和商業運營能力看,它對醫藥領域野心勃勃完全合理。半年前,它異常高調地在石家莊做處方葯網售試點,也是背靠著獨家的藥品監管碼資源和當地政府的強力支持,通過讓利擴大患者基數來倒逼葯企和醫院以打破葯價虛高的潛規則,邏輯上也完全能自圓其說。但阿里強大的電商基因,讓它輕視了醫藥行業的複雜性,犯下了單兵冒進和樹敵過多的錯誤。其高管團隊雖然具有豐富的電商和管理經驗,但簡單視藥品為體積小价值高的標準商品,過於迷信互聯網思維,即用簡單粗暴的折扣讓利就試圖顛覆醫藥行業,而低估藥品電子監管碼的行業敏感性,也是阿里集團此次被動的主要原因。連挫兩陣的阿里在沒有補強醫藥行業認識后,反而宣布了更宏大的雲醫院並涉足網路問診和患者隨訪等醫療業務,不免讓旁觀者再捏一把汗。移動醫療的火爆,不僅醫療行業內的小豬給吹起來,還吹來了主業與醫療無關如BAT和平安保險等大象級公司。在這些大象或小豬公司看來,醫療市場保守落後,痛點多多,用它們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的互聯網思維就可以輕易顛覆,所謂顛覆醫療者必來自醫療行業之外。然而醫療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8萬多億,關係生命又門類繁多技術複雜,再加上利益集團眾多。好比一頭半睡眠的巨獸,平時貌似溫柔憨厚,一旦有人攻擊它的要害,就很快露出強悍的一面。BAT之類也能輕易就給咬成兩段,阿里健康首戰不利和春雨醫生的多次轉型都表明了互聯網打法在醫療領域是多麼不堪一擊。喧鬧之後,大家逐漸認識到移動醫療的本質是醫療而非移動,因此無論闖入者過去有多麼輝煌,不了解醫療行業特性之前就妄談顛覆註定要失敗。任何一個醫療項目,無論是可穿戴硬體,還是網路診療或患者管理、醫學大數據,都是建立在具有互聯網、硬體和醫學技術、醫院管理的跨界能力上。單純的醫學思維固然保守,IT或互聯網思維主導也會引起醫院、醫生或患者的反感,甚至與醫藥管理法規抵觸。例如目前大多數的智能醫學硬體設備,監測結果既無法達到臨床診療精度也不符合醫生診療習慣,上市之後叫好不叫座很常見;有些互聯網背景公司建立的網路問診平台或醫患隨訪平台,也因為無法給患者解決疾病診療實質問題或不了解患者實際治療場景,客戶體驗不佳而用戶寥寥。每次聽到移動醫療企業描繪自己企業的願景,介紹自己現有資源如何可以全醫療產業鏈拓展,比如醫院信息系統(HIS)集成商如何從做雲醫院到覆蓋診療挂號支付隨訪全過程,最後還有商業保險和醫藥電商;從事藥品生產的如何涉足醫藥電商從而獲得上下游議價能力並成為PBM(藥品福利管理商),或做醫療器械的如何從一個智能硬體開始布局某疾病領域的診斷治療康復保健,還有大數據挖掘。這些理論上成立的東西,然而實際執行中每個點到點之間都困難重重陷阱多多,而且市場上能兼顧兩個點的跨界人才就極度稀缺,更遑論能執行全醫療產業鏈的人物。對於期望在移動醫療市場淘金的企業來說,人才儲備是和資金儲備一樣甚至更加重要的工作。在醫改推進緩慢的大環境下,移動醫療企業的商業化路徑越來越趨同,我們可以放膽預言:未來移動醫療勝出的不是什麼模式領先的公司,而是資金和人才儲備最充足的那家。(文/劉謙,醫藥作家,曾在多家醫藥跨國公司任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