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3, 2018

中國 生醫投資 美國初創公司 成長10倍

      

美媒:中國資金大批湧入美國生物醫藥企業 2018-05-02 周遠方 藥時代 作者:周遠方 觀察者網(guanchacn)彭博社418日報導,隨著中國尋求成為全球新藥開發的領軍者,中國投資者正向美國醫藥初創企業大把撒錢,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在該行業的投資超過去年同期10倍。報導稱,一方面,中國政策如今限制"走出去"資金流入外國房地產和賭博等行業,鼓勵進入對"中國製造2025"有説明的創新型產業;另一方面,一些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因此有了更多選擇,並將此視為進入廣大中國醫療市場的戰略機會。而對於早已過剩的美國風投資金來說,這使得"投資獵物",有潛力的初創生物醫療企業,更為稀缺。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正在發生的這輪資本盛宴,將何去何從?矽谷全球資料研究機構PitchBook的資料顯示,截至331日的2018年前三個月,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向美國私人生物技術公司投入了14億美元,約占這些公司在同期籌集的全部資金(37億美元)的40%。而一年前的前三個月,中國資金僅在這一行業投入1.255億美元,僅占這些公司同期獲得資金總額的7%。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希望在該國密集製造產業主導的經濟模式中鼓勵更多創新。通過允許對美國生物技術公司進行更多投資,中國能夠更早也更容易地獲得新的醫療技術,並分享這些公司可能得到的高回報。以往,新的醫療科技總是在西方先行上市。中國投資者已經成為推動這場淘金熱的新因素,這波熱潮給一系列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估值。奧博資本(OrbiMed Advisors LLC,一家專注於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健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中國資金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現象(major phenomenon)"。他說,"如果你能在紐約治癒癌症,為什麼不能在上海治癒癌症呢?沒理由的。合作是大趨勢,也是我們的目標。"奧博資本的總部位於上海。目前尚不清楚中美貿易摩擦是否會加深,但這可能會減緩中國資金流向矽谷、劍橋、麻塞諸塞州以及其他醫療創新中心的速度。美國特朗普政府正討論對中國醫療設備企業和藥企徵收關稅,並表示希望打擊中國"濫用美國智慧財產權"的行為。美國國會試圖影響中國在科技行業的影響力。但隨著中國政府鼓勵中國企業擺脫低成本仿製藥模式,中國投資浪潮可能方興未艾。"中國對進入生物技術領域胃口極大,"亞歷山大房地產股票公司(Alexandria Real Estate EquitiesCEO喬爾· 馬庫斯(Joel Marcus)說道,"我認為,中國資本不會短缺。"(該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加州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投資標的為生命科學研究、實驗室物業。觀察者網注)

資金盛宴 美國生物領域的初創企業們正以極快的節奏吸納資金, 2018年一季度達到了至少自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此前10年,平均每季度融資水準只有0.44億美元。本季,有5家企業一輪融資超過2億美元,而此前10年內,一共只有5家企業在一輪融資中得到2億美元。這些贏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總部設在麻塞諸塞州劍橋地區的生物藥企現代醫藥(Moderna Therapeutics),該公司專注於RNA治療技術,在今年2月再獲5億美元融資後,目前市值高達70億美元。該公司拒絕對此置評。 和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Harmony Biosciences)總部位於賓夕法尼亞,致力於治療嗜睡症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該公司融資2.95億美元,投資者包括香港南豐集團旗下的南豐人壽公司。 南豐生命總經理彼得· 比斯加德(Peter Bisgaard)表示,"從增長曲線來看,生物技術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 和諧生物公司對此同樣不予置評。 雄心勃勃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在2015年啟動,生物技術和其他創新企業因此得到更大的政府支持。中國政策不再支持"走出去"資金參與外國房地產和賭博等行業,現在,他們鼓勵有助於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行業投資。中國似乎試圖將先進醫療技術排除在對美貿易摩擦之外,中國政府自今年51日起將取消對外國癌症藥物的關稅,這對西方製藥公司來說是一項利好。生物科技業界知名投資機構隆卡爾投資(Loncar InvestmentsCEO布拉德·隆卡爾(Brad Loncar)評論稱,中國宣佈免除關稅的時機"可能不是偶然"。 隆卡爾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任何可能影響人類健康的事情都是,或應該是,最後選項。我認為,雙方都有足夠的理性來看待這個問題。"儘管中國人口眾多,但在藥品支出方面,中國一度落後於其他國家。過去10年,中國藥品支出規模有所擴大。2012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行業諮詢機構昆泰(Iqvia201711月由艾美仕和昆泰合併成立)編制的一份報告稱,到2021年,生物醫藥行業規模可能達到1700億美元,而在2016年,這一數字是1167億美元。 在中國銷售藥品也變得越來越容易,曾經對外國藥物冗長的審批手續目前已經精簡和放寬,美國企業已將中國視為一個重要市場,讓中國投資者能夠分享新醫療技術帶來的回報。 紐約國際資本(New York International Capital)銀行家漢莫·馬斯(Hummer Mars)經常與中國投資者一起尋找美國投資目標,他說道,"審批過程大大縮短了,這是風投公司在美國大量搜索投資對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初創公司也被納入視野。"不過,觀察者網注意到,儘管今年以來流入美國生物醫藥的中國資金很多,但總體對外投資較之前兩年已顯著減少: 中日近年海外並購金額對比(截至20184月初)

"中國合夥人"對美國來說,來自中國的充足現金供應,使得本已十分搶手的初創生物技術公司更為稀缺,也使這些公司對投資者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我們的許多輪融資目前都被超額認購,這使我們可以選擇合作夥伴,"總部位於麻塞諸塞州劍橋地區的塞瑪醫療(Semma Therapeutics)高管伊莉莎白· 斯托納(Elizabeth Stoner)如是說。該公司正主攻1型糖尿病的幹細胞療法,在去年12月募集了1.14億美元。這筆投資主要是由富達國際有限公司(Fidelity International Limited)旗下的風投公司牽頭的。該公司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在北京、上海、香港和孟買都有業務。鑒於該基金在亞洲的影響力,斯通納表示, 與中國公司合作的決定,既是一項財務決策,也是一項戰略決策。她說,"考慮到亞洲和中國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很高,這筆投資確實成為了我們的敲門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