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8, 2019

dimethylaniline二甲基苯胺pm2.5 空汙殺手化身抗癌新藥?!


PM2.5 成抗肺腺癌新藥 登國際期刊 2019-02-15 13:06經濟日報 李憶伶PM2.5 的致病成份居然也能成為抗肺腺癌的新藥嗎? 由中原大學曾嘉儀教授與生科系副教授招名威,共同主導跨系、跨校和跨國科研團隊,領先全球研究單位,耗時3年時間,率先將PM2.5中的致病成分分離出來,並利用細胞體外實驗成功模擬出人類體內的藥物代謝機轉,成功合成出適合人體肺腺癌使用的化學小分子藥物。此結果已於2018年底刊登上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類』(PLOS ONE),「要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愈來愈不容易。」毒理學家中原大學生科系副教授招名威表示,PM2.5 累積於細胞體內,產生氧化壓力,造成慢性發炎,藉由增加頸動脈內中皮層厚度,導致血管硬化,容易產生血栓,大大提高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也有很高的機會可能引發肺腺癌。由中原大學醫工系和生科系、衛福部桃園醫院放射科、土耳其Hacettep大學的跨領域團隊,利用分離純化二手菸和PM2.5微粒成分的手段,醫院放射科、土耳其Hacettep大學的跨領域團隊,利用分離純化二手菸和PM2.5微粒成分的手段,同時從中都發現了一種名為『二甲基苯胺』的化合物,而這個化合物在先前的研究中已被證實是一種致癌物,招名威教授表示,這很可能就是吸煙或暴露PM2.5後造成肺腺癌的罪魁禍首之一。然而有趣的是,透過曾嘉儀老師神來一筆的想法,利用以毒攻毒的概念,把這個可能讓正常細胞變成壞細胞的毒物,轉成讓肺癌細胞死亡的利器。但是,一般民眾一定會問,它在殺癌細胞的同時,會不會也把正常細胞一併殺了?曾嘉儀教授預先就想到了這個問題,所以特別選用了一種人體內正常的肺腺細胞來跟這個肺腺癌細胞同時做比較,在給予相同劑量的情況下,肺癌細胞死光了,正常細胞卻沒事,這結果大大的出乎團隊們的意料,就連跨國合作的土耳其Hacettep大學Erkekoglu教授都大感驚訝,這說明了二甲基苯胺類的化合物可被正常細胞篩選,但卻會被癌細胞高度吸收,達到毒殺的療效。團隊成員林佩穎同學跳脫傳統體外細胞模型,利用基因修飾過的老鼠進行動物實驗,發現確實在給予二甲基苯胺類化合物的老鼠,腫瘤都比沒有施打的組別要小很多,甚至是沒有腫瘤生長。隨後將其癌細胞取出進行分析,也發現會致腫瘤的壞基因都"從良"了,惡化程度比沒有施打的要低很多倍。中原大學醫工系教授曾嘉儀老師說,肺癌是全台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平均每十萬人就有40人因肺癌而死,而肺癌的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也就是說罹患肺癌的患者五年內有超過八成的人會死亡,高居台灣十大癌症之冠,也是健保花費最多的癌症,一年就支出超過117億在治療肺癌上。因此,招名威表示,此研究發現確實可造福人群,目前結果已積極投入藥物開發,結合奈米科技,未來可望降低罹癌患者的惡化速度,也希望提升存活率,期望5年內可以有初步成果。也歡迎有興趣的醫界或藥廠進一步洽詢各種研發合作的可能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