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轉大人,精準健康是關鍵 2019/12/26時報資訊【時報-各報要聞】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昨(25)日舉辦成立三十周年慶祝晚宴,政務委員吳政忠親臨致賀。他表示,建構精準健康產業價值鏈,台灣3~5年內看得到機會,期勉產業能緊抓下一波生技醫療發展的趨勢,善用新的數據科技,全面搶進國際舞台。昨晚的慶祝晚宴,也發表由時報出版的「生技時代關鍵報告」紀念專書,並邀請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協會理事長張鴻仁、免疫功坊董事長張子文、有聯生技董事長詹維康、台杉二號水牛基金總經理沈志隆總經理對談「下一個生技三十年」願景。理事長李鍾熙致詞時表示,協會與產業30年來,見證從味精工業、學名藥、新藥開發;如今走到要「轉大人」的關鍵時刻,將持續推動國際化、政策和人才訓練等,推波產業接軌國際。吳政忠表示,2020~2030年10年間,將是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關鍵時刻。在AI、大數據等數位科技導入生醫產業後,會帶來很大的衝擊,以台灣ICT(資通訊)在國際的競爭力和完整的供應鏈,只要能與生技產業整合,將有在國際市場拚搏的機會。為了因應未來10年的競爭,政府勢必要訂定前瞻性的立法並調整舊法,以因應新興生醫科技的變革。隨著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即將落日,政府已經著手規劃新生醫產業政策,協助生醫業搶攻精準健康產業商機。李鍾熙以數字比較指出,2008年台灣生醫上市上櫃家數只有22家,2018年已增加到122家,上市櫃的總市值也從2008年的750億元,到2018年的8,335億元,生醫業總產值也從2008年的715億元,成長至2018年的2,524億元,雖然產業是在成長中,但是卻很難看出是否一家具有所謂「本夢比」、真正有爆發力的生技公司。李鍾熙表示,除了靠接力與國際合作外,由於生醫產業法規管制多、產品開發期長、價值鏈複雜;技術密集,創新導向;開發全程需要龐大的資金,以及失敗率高等。因此,需要透過「接力」的換手方式,創造利基,因此政府更需要形塑接力馬拉松的環境與法規,讓業者能選擇最好的題材,讓產業成功轉大人。(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