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生技公司重訊內容的「眉角」!資金退潮募資難度高 國際大藥廠示警 2022/09/12 饒秀珍 今明兩年很多生技公司都需要募資,想說服投資人就必須讓股價有撐,重訊成了影響股價的指標。對於濫竽充數的公告,主管機關應該大施鐵腕。過去兩年是生技業的好年,尤其受惠新冠疫苗和治療藥物的成功,提高投資人對生技產業的熱情,縱使誇大創新的公司都能夠成功募得資金上市。不過,面臨經濟下行的風險,無論哪個行業都在「擠」現金,大老闆或是因股市重挫資金套牢的投資人,還能不能大手筆投資,將挑戰今、明兩年需金孔急的生技公司。全球生技公司的獲利也面臨壓力,亞洲最大藥廠武田首席執行長嚴重示警,俄烏戰爭、新冠疫情以及經濟衰退,將迫使有嚴重預算赤字的政府進一步縮減醫療支出,藥廠不得不降低藥價來因應。藥廠更面臨嚴重通膨導致臨床試驗成本上升、薪資水準上漲等,以上種種都會壓抑公司獲利能力。
台灣生技指數 逆勢創新高 為此,藥廠節流準備「過冬」,今年春季美國生技醫療產業迎來大規模的裁員潮,手握近兩百億美元的諾華,4月加快內部重組步伐,預計將裁員8000人,以期到2024年前節省10億美元的人事成本,其他小廠更不用說了。情勢不同,資金熱情消退變得更謹慎,以那斯達克生技指數觀察,過去1年下跌超過26%,今年以來則跌了18%,反觀成資金避風港的台灣生技指數,則頻創今年新高。預期今、明兩年很多公司都需要募資,如果整體投資氛圍不佳,沒有足夠現金流的生技公司,將會面臨嚴峻考驗。要說服投資人拿出錢來,一般會利用拉高股價給予現增者很好的價差,至於如何拉高股價,通常是靠重大訊息來告知臨床試驗的數據、授權、擴產、上市後銷售成長預測,甚至潛力併購案來說服新資金。重訊對股價有所影響,讓有心人利用公告不斷拉抬股價。只是,濫竽充數公告到處都是。例如,過去1則重訊就是啟動多國多中心的臨床試驗,簡單明白;現在每次申請個別國家或地區如英國、澳洲、香港、瑞士臨床試驗就個別公告1次,然後臨床試驗同意了還要公告1次,可以1則處理的公告,變成10、20則轟炸式的公告,再配合媒體「宣傳」,好像公司做了很多事,其實只是為了讓股價不寂寞。可是請問,1年過去了,有沒有公告收到病患?這類公告完全沒有意義,申請和通過臨床試驗啟動的公告,說穿了不是什麼「重訊」,沒有收到病患就是「空」的,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收案也是空的,無法公告完整數據更是空的。
重訊內涵 用文字打迷糊仗 先前就有不少生技公司公告啟動臨床試驗,股價也上漲了,卻遲遲收不到病患,或是根本就知道收病患困難度很高,將臨床試驗長時間「掛在牆上」。股價炒高後,揮揮衣袖說因為種種原因停止臨床試驗,或是乾脆拍拍屁股下市。更有大名氣的公司大剌剌宣布申請美國藥證,拉抬股價上漲後,卻莫名其妙一路慘跌;原來公司已經拿到超麻煩須大補件的CRL(完全回應信函)兩次,這種大事公司卻不公告。很多投資人就反映這些濫竽充數或是該公告不公告的資訊,櫃買和證交所到底有沒有在管,或根本不知道怎麼管?
攸關股價 監管單位要把關 生技公司對臨床數據的公告更是「高明」得不得了,可以說得不清不楚,只挑好的說。以國鼎來說,有關研發中新藥Antroquinonol 2期臨床數據的公告,在1月5日、3月15日、3月23日、7月30日和7月31日的公告說明就大大不同。在1月5日的公告只說明用藥組數據,沒有對照組數據;國際臨床統計專家就表示,這樣不完全的公告內容,當初監管單位在公司登錄公告就應該要求更正了。此外,以公告的主要療效指標康復率為例,3月15日國鼎還到衛福部「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專家諮詢會」報告說明,用藥組康復率是100%,對照組是96%,到衛福部報告的可信度應該很高吧!但在短短1週後,卻更正用藥組康復率是97.9%,而對照組竟是100%!數據反轉令人「跌破眼鏡」。問題是同一個公告的說明反覆,真的是「最終」報告?公司股價更是從熔斷漲到335元高價,隨著更多數據揭露,其後股價跌落到百元左右,相差7成之多。櫃買中心對之後心悅公告研發中新藥Pentarlandir (SNB01)之2期臨床數據的要求就嚴謹些了。7月31日的公告指出,評估指標是可以減少新冠引起炎症並改善整體健康,Pentarlandir治療組與安慰劑組比較,病患健康統計上有改善,但卻輕描淡寫地說兩組病患的病毒量沒有顯著差異。這樣的公告好像告訴投資人,臨床試驗結果不錯,股價也上漲。 8月1日和8月2日的更正,還硬是沒有直接說明主要指標是看病毒數,直到8月3日公司才說,臨床試驗的主要指標是看病毒量,既然病毒量沒有統計上的差異,是不是就沒有達標?如果當初沒有監管單位的追追追,一般投資人也很難知道病毒量才是關鍵。資訊的不確實也讓那幾天股價的走勢,從最高的80元一路隨著公告的更正,最低跌至46.55元,震盪相差42%。雖然櫃買中心之後重罰公司各150萬元和50萬元,但公告如果不確實,監管單位必須及時、當下就要糾正,否則有樣學樣,資訊源頭沒有好好把關,投資人不斷賠錢受傷,請問要向誰求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