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獨家研發一滴血測躁鬱症發生率‧聯合新聞網2012/03/24【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交通大學生醫電子轉譯研究中心教授黃國華的研究團隊,製造出全球第1個「單分子蛋白質電晶體」。黃國華表示,這個「有生命現象的電子元件」可以用來開發更靈敏的血糖計、協助客製化醫療等;若有廠商投資,他預估3至5年可以商業化。他們的研究成果刊登在本月的《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奈米技術),並獲該期刊專文報導。博士後研究員陳昱勳表示,他們正在申請台灣、美國等地的專利。電晶體是無生命的電子元件,黃國華的研究團隊結合蛋白質和2顆奈米級大小的金粒子,再黏附到電極上,做成有生命的電子元件。黃國華說,蛋白質電晶體未來的可能用途很廣,接上不同的酵素或不同的受體時,在預防醫學、腦科學、預防微生物傳染及環境保護方面都有發展性。不過,蛋白質元件的缺點是耐熱力較差,他們製造的元件大約可以承受到65℃。他說,未來每個人的基因功用都將很清楚,可以想像:只要檢測新生兒的1滴血液,1小時內就可知道他未來得躁鬱症、心臟病的機率。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