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7, 2012

白藜芦醇国际出口价暴跌!!

天然白藜芦醇国际市场前路扑朔迷离 2012/5/17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市场监测显示,白藜芦醇国际消费热度明显在降低,新品推出数量和频率逐年下降,今年国际市场新增白藜芦醇新品企业远少于往年。白藜芦醇是国际保健品市场上的畅销产品之一。过去10年里,西方研究人员发现白藜芦醇具有多种抗病保健作用,如抗机体衰老、抗癌、减肥和治疗糖尿病等。过去10年里白藜芦醇类保健产品的上市总量可反映出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不过,在合成白藜芦醇产品上市之后,我国的天然白藜芦醇出口多少遭遇到了阻力。     

终端用途成熟稳定  据欧洲Datamonitor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在2002~2010年间,全球共计开发上市98只含白藜芦醇的保健食品,尤其在2007年高峰期间,全球共计上市24只白藜芦醇类保健新产品;2006年这一数字仅为8只;到2008年,各国厂商开发白藜芦醇保健品的热度有所下降,当年仅上市18只白藜芦醇保健品;2009年下降为16只;2010年为15只。但国外有人认为,全球白藜芦醇保健品上市数量减少并不代表该产品总体销量的下降,因为自2005年以后,白藜芦醇的一些新用途被陆续发现,根据这些新用途开发的食品类产品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另外,化妆品也是白藜芦醇的一大用户。Datamonitor数据显示,护肤类化妆品每年消耗的白藜芦醇约占全球白藜芦醇总销量的12%~15%,且增势十分强劲。从附表可清楚看出,国际市场上白藜芦醇原料的销量并未减少而是缓慢上升。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与功能食品等新用途推高白藜芦醇的销量有关。     目前全球使用白藜芦醇原料的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各种功能食品已达上千种之多,而服用或使用含白藜芦醇成分终端产品的人数每年有2亿人左右,估算白藜芦醇终端产品的全球销售额高达几亿至十几亿美元。     

2010年出口下行  目前天然白藜芦醇主要来源于葡萄皮和中药材虎杖。我国厂商生产的白藜芦醇主要从虎杖中提取,欧洲产的主要从葡萄皮中提取。由于虎杖资源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诸省,以四川、重庆、湖北等省的白藜芦醇产量为最高,其他省次之。白藜芦醇国际市场长期以来销量增长平平,但自2008年以后国际白藜芦醇保健品市场突然红火起来,造成国外厂商纷纷向我国追加白藜芦醇订单。白藜芦醇的外销价猛涨至4800/公斤,这一高价引起国内众多厂商纷纷投入到白藜芦醇生产中,最多时国内生产白藜芦醇的厂家超过了60家,但多数厂家的产量仅几十到几百公斤。由于国内迄今尚未形成白藜芦醇类保健品市场,因此大量白藜芦醇只能向海外出口。但受到经济危机冲击和欧洲厂商开发出人工合成白藜芦醇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后我国出口白藜芦醇开始受阻,出口价猛跌至2300~2400/公斤。如此低价对多数厂家来说肯定要亏本,所以去年绝大多数白藜芦醇生产商都停产,仅剩十来家企业仍在坚持生产白藜芦醇,国内白藜芦醇粗品产品已从前几年的近30吨猛跌至十几吨。

难见突围之机   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辉瑞公司已投资7亿多美元用于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而有消息说,美国FDA将在今后几年内批准白藜芦醇作为抗衰老药品上市。辉瑞公司之所以将白藜芦醇列入今后新品开发重点,很大程度上是看好今后10年全球抗衰老产品市场的前景,预计明年全球抗衰老产品市场总销售额将达2740亿美元。另外,近年来以荷兰DSM公司为首的西方厂商已研制出合成白藜芦醇产品,并已有产品投放市场。由于合成白藜芦醇的售价至少比天然来源白藜芦醇低1/3,且其纯度可达99%(目前最好的植物提取白藜芦醇的纯度仅98%,且含一定量的大黄酸等杂质),因此欧洲不少保健品厂商纷纷购买合成白藜芦醇,以代替天然白藜芦醇。因而有推测认为,2010年后我国出口天然白藜芦醇数量急剧减少,或主要与荷兰DSM公司合成白藜芦醇产品大量上市有关。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近年来又陆续开发出多只白藜芦醇新功能食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抗衰老水"。据介绍,"抗衰老水"是一种含白藜芦醇的等渗水,可将体内的自由基排出体外,从而减缓细胞或组织的衰老进程。而白藜芦醇最主要的新用途是除皱霜等皮肤化妆品。有关部门预计上述新用途将大大拓展白藜芦醇的全球销量。白藜芦醇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国外已形成高度成熟的市场,预期今后几年我国白藜芦醇出口量仍将继续保持目前的现状。由于荷兰等国已开发出全合成白藜芦醇产品,再加上印度、阿根廷等国均加入天然白藜芦醇出口国行列并与我国天然白藜芦醇产品形成竞争之势,今后几年我国天然白藜芦醇的出口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过,我国在合成白藜芦醇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杭州广林生物医药公司已成功合成出白藜芦醇及氧化白藜芦醇和紫檀芪等保健品新原料,并已有产品出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