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6, 2015

林榮錦: 不要害怕公司整併…非誰被誰併吞的遊戲!!!!!!

生技業拚全球化 先找對夥伴 2015-03-23 00:50:25 經濟日報 晟德生技董事長/林榮錦口述、記者/黃文奇整理台灣生技產業正經歷風波後的整理,「下一步」大家都在看也都在問。前幾天,晟德生技主導的台灣首家細胞株開發公司金樺登興櫃,我在興櫃前法說與媒體朋友碰面,有些朋友就問我「台灣生技下一步該怎麼走?」我簡單地說,就是抓緊時間邁入「全球化、國際化」。全球化、國際化是大原則,做法是深入了解各市場法規、強化智財(專利),而在此之前「找到對的品項、做好市場開發(business development)」及與對的人合作,才是關鍵。若問這三者的順序何者為先,我認為是「因人而異」。舉例來說,如果你是生技的外行,但你有大筆的資金與人脈想要投入這個領域,那麼「對的人」(與誰合作)就是首要,因為對的人能幫你找到「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s)的利基產品。復次,如果你是研發型的學者,自詡擁有利基產品,那麼做好市場開發、強化智財就是第一要務。又如果你是生技專家,對市場開發嫻熟,那麼找一個能加值、有熱情的夥伴,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以台灣現況來看,以上述前兩者最多,也造成台灣生技體質虛胖,這對於投資而言,最危險,也是台灣生技業當前的挑戰。因此,台灣市場要邁入全球化,找到對的夥伴、強化市場能力,是當務之急。我們一起來想像一個故事。有個學研單位的生技專家開發出很好的抗病細胞株,從實驗室的數據來看,毒殺癌細胞或消滅病毒的效果很好,也在國際期刊發表文章,繼而引來許多熱情的投資者注資,而科學家也興奮的埋頭實驗室,期待產品問世。這個產品看來很有競爭力,開發產品的科學家也是國際知名專家,產品也送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臨床試驗,一切似乎萬事俱備。進入臨床後,大夥很興奮,但最後結果是,由於副作用太大,還沒進入二期就失敗了。另一個結果是,很順利的把臨床做完了,也申請到了藥證,結果市場反應不佳,賣了幾年還回不了本。讓時間拉回當下,台灣生技的發展還在幼年階段,除了去年的基亞事件,這些故事都還沒有發生。生技投資不免有風險,但如何避免這些事件發生,值得業界思考。以型態來看,台灣有科學家型也有投資者型的生技公司,前者應該及時檢驗、強化產品的市場性,做好智財、專利,讓產品做到最優化,尋求與市場領域專家合作。否則,產品做到一半發現「回不去了」,投資的心血與金錢全部白費。另一種投資者型的生技公司,老闆大多是各業界的翹楚,找的研發團隊、市場專家都對了,但是卻跨不出台灣。為什麼?我看過很多類似的例子,這些公司大多想要「獨當一面、獨占全拿」,而不願與國際夥伴合作,甚至認為國際公司來談合作,是想占便宜。最後的結果是,繞了一大圈,時間機會不再,產品也被時代淘汰。迄今,我所投資的公司,我都不斷地檢視這些問題,找到擁有核心技術的夥伴、找到對的人、適時的進入市場,當然,分享是必要的。所以,我能與張有德、黃文英、葉常菁、陳佩君這些頂尖專家合作,除了運氣好,還要懂得什麼是合作互利。如果你也正在經營生技新創公司,擁有好的產品,卻仍覺得難以為繼,不妨放下身段,找這些領域的專家合作,請他們給予建議。甚至,不要害怕與其他公司整併,整併是為了要更有能力跨出下一步,完成全球化。這是優勢互補的概念,而非誰被誰併吞的遊戲。我認為華人、亞洲、全球生技公司的整併,即將要到來。對台灣而言,這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對我來說,雖然晟德當前投資狀況不錯,但我持開放的態度,只要有對的人、對的時機來到,我並不在意誰主導公司。生技是贏者全拿的零合遊戲,全新的技術將會破壞市場。如果你沒有信心在對的時間進入市場,現在幡然醒悟還不會太晚,一切才剛開始。在生技產業的領域中,時間最重要,過去了,成功就不會再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