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5, 2016

健保緊箍咒 台灣新藥名聲 待拚實質經濟!

先探投資1866/生醫政策架樁 業者仍需努力  2016-01-24 23:58:02 新世代的交替,總會激發出不同的火花,蔡英文+陳建仁對生技醫藥產業而言絕對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然政策架樁之餘,業者仍須加把勁!【文/徐玉君】新政府出列,具生醫產業深厚背景的正副總統,背書保證二月一日起開始推動《科技基本法》、《產業發展條例》修法,期打造台灣「生技新藥創新傳奇」,注入經濟新活力。然生醫產業不會因為政策的積極推動,而一夕之間呈現百花齊放的效果,尤其新藥研發更是一門花時間、燒金錢、靠技術、專業…等等所堆疊出來的產業,在歷經十數年的洗禮後,生技新藥要能出頭,還得要業者的努力再努力,而浩鼎即將解盲,是維繫這個重點的重要關鍵指標。

醫藥管理人才荒亟待解決  生醫產業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次產業無疑是新藥研發,然而新藥研發卻是生醫產業鏈中風險最高的族群;一顆新藥研發成功固然已屬不易,然而要能賣到國際市場則是難上加難,台灣市場小,加上健保制度的緊箍咒,一顆新藥在這個市場享受的是名聲,不是實質經濟,因此終極目標,一顆新藥是要賣到國際市場、創造外匯的。有了這個共識才能知道台灣新藥研發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其實台灣TFDA法規匯聚了美FDA、歐盟EMA等重重門檻,比之單一的美國或歐盟還要嚴苛,但是國際市場不見得可以接受TFDA的條件,那是因為台灣至今沒有一顆原創新藥上市。因此,國內新藥研發公司,或多或少可以發現,多數採取授權模式,交由國際策略聯盟夥伴進行美FDA或歐盟EMA的臨床試驗,甚至多國多中心方式進行。台灣的新藥研發能量不虞匱乏,技術研發博士一籮筐,造就許多新藥研發藥物進入三期臨床,包括浩鼎、中裕、友霖、藥華藥、健永等等;而智擎、F*太景、寶齡富錦等,甚至都已取得藥證。台灣在新藥研發領域缺乏的是醫藥管理人才,也就是包括CRO服務、臨床規劃、藥證申請…等相關新藥研發流程中的管理規劃人才,如何引進、或培育這樣的人才是當務之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